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如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口腔治疗机构随处可见。前不久,大连市的王女士去看牙病,走了七八家诊所,得到了四个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让她犯了选择困难症。(据12月8日央视网报道)
王女士左侧上牙之前做过牙冠,最近吃坚果时右下部的磨牙硌了一下,导致偶尔会对冷热食物敏感。王女士咨询了8家口腔治疗机构,得到的治疗方案各不相同。只有两家的方案是只对疼痛牙齿进行补牙的保守治疗,报价300块钱左右。其他都建议做根管与牙冠等治疗,报价一下子就上去了,从3000多块钱到5000块钱不等。
诸如,有的劝说王女士把没有任何不适感症状的一体牙冠拆掉,安装一组新牙冠,报价4000元;有的建议在磨损较重的牙齿的磨面上做一个覆盖体,给出的报价是3800元;有的建议对疼痛牙齿和相邻的好牙齿一起做根管治疗,并佩戴牙冠,报价5000元。王女士最终接受了第四种治疗方案,也就是先尝试进行补牙处理,尽可能地保留住自己的原生牙齿,总共报价不到300元。
医生的上述建议,很难简单地评判对错。因为不同的医生对病情的认识会不一样,给出的治疗建议有所不同,这很正常。只要是医学范畴内的讨论,如何治疗都可以纳入选项。有的医生主张治未病,对看起来还没损坏的牙齿,提出预防性的治疗措施,只要是合理化建议,也不能说是离谱。最怕的就是医生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带有私心杂念,偏离了治病本身的轨道,为了利益而推荐可做可不做的治疗,这就会让患者犯难。
补牙被推荐做根管治疗,然后又被磨掉牙体推荐去做牙冠,不少患者都有类似的经历,这究竟是不是必须要做的治疗,患者很难判断。由于患者通常缺乏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在求医问诊时,相当于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了医生,也只能是听从医生的建议,医生就不能辜负患者的信任。如果医生的建议不是从治病本身的需要出发,而是有利益考量,就难免会有过度检查与过度治疗。由于患者自己是无法做出科学判断的,如果医生要误导患者,患者注定是要承受额外的代价。
如果只需要300元就能解决问题,医生建议以3000元到5000元的方案来做治疗。这就大大增加了患者负担,还让患者白白承受治疗的痛苦。这样的方案就令人怀疑,究竟是医术问题,还是医德问题。
据报道,让人困惑的不仅是治疗方案令人难以选择,一些口腔治疗机构,挂着“牙齿修复中心”“口腔专科联盟”这样的牌子,宣传医生团队实力雄厚,实际上并非如此。个别医生资质、执业信息,均与对外宣称的事实不符。所谓的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与相关专业委员,交费操作就能拿到证书。这类医生的专业水平,就难免令人怀疑。有的口腔机构关键的科室和岗位竟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医师坐诊,多是些外聘医师,能否保证服务质量,也让人怀疑。
由此可见,看颗病牙8家诊所给出4个治疗方案,这就不奇怪了,既有可能是医生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也有可能是医德水平参差不齐。对此,不能把选择困难症交给患者来解决,不能让虚假宣传、过度治疗等逐利行为损害患者的利益。无论是口腔机构还是其他医疗机构,都要以病人为中心,遵循起码的医学规范,不能让患者去做选择题,不能因逐利而偏离治疗的方向。这就需要监管工作落到实处,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操作,以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