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贝尔湖是中蒙两国的共有湖泊。湖面呈椭圆形状,长40公里,宽20公里,面积608.78平方公里,蓄水量约55亿立方米。大部分湖面位于蒙古国境内,中国的西北部拥有其十五分之一左右的面积,即40.26平方公里。

贝尔湖与呼伦湖并称为姊妹湖,拥有清澈见底的湖水,为沙砾湖床,是天然的渔场。

它的水面广阔,水草丰美,古时吸引了不少游牧民族,他们给这个湖泊起了个名字,叫“捕鱼儿海”,意思就是捕鱼的好地方。

湖内盛产多种鱼类,特别是鲤鱼有着“大、肥、香”的特点,贝尔湖也以“贝尔全鱼宴”在国内享有盛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么一个宝贵的湖泊,咱们中国只享有了40平方公里,剩下的560平方公里呢,现在属于蒙古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还得往前捋。1934年,苏联和外蒙古签署了一个秘密协议——《苏蒙边界条约》,这个条约把贝尔湖的大部分划给了蒙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54年,冷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全球分成两大阵营,蒙古国,那时候也叫做蒙古人民共和国,它和苏联是走得比较近的。本来贝尔湖历史上一直是两国人民共同使用的。但是,1954年,蒙古国仗着有苏联撑腰以及我国建国之初立足未稳,出兵占据了贝尔湖的大部分区域。

可惜那时候咱们中国因为国内建设需要集中精力,加上国际形势复杂,所以没有过多地在这个问题上与蒙古国争执。这个事情就这么搁置了下来,后来也就逐渐成了既成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领导人面临的是一个亟待重塑的国际形象和亟需稳固的周边环境。特别是在1950年代中期,全球正处于冷战高峰期,苏联作为蒙古的坚实后盾,在远东地区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我国在处理与蒙古的边界问题时,不得不考虑更广泛的战略布局,既要坚定捍卫领土权益,又要妥善应对超级大国的间接牵制。

谈判桌上的较量,不仅仅是基于法律文件和历史经纬,更是考验着国家智慧和外交手腕。从1954年开始的8年间,我国代表团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然而,即使我国拥有充分的历史证据证明贝尔湖本属我国领土,但由于蒙古得到苏联的支持,谈判进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判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当时面临的国际压力。

苏联在中苏关系中的微妙地位使得蒙古在边界问题上有恃无恐,坚持己见。同时,中国也需要维持与苏联的相对稳定关系,以免在其他战略方向遭受更大挑战。

另一方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这一时期已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中国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尤其在涉及领土问题时,更倾向于通过平等对话、互谅互让来寻求共识。这意味着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与邻国长期和平共处的长远目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我国终于在若干年后收回了贝尔湖部分领土,尽管只占原有争议区的6%,但这6%的每一片土地都凝聚着我国外交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无数日夜的坚守。

清朝末期对边疆管控能力的丧失,以及在国际强权面前的弱势地位,直接导致了包括外蒙古在内的大量领土丧失,这一系列事件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沉重一页,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也成为了后来几代中国人关注的焦点和痛楚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