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把郑州画成一本故事

郑州日报记者 李娜 陶然 文 徐宗福 图

他画遍了郑州所有的地标:二七纪念塔、郑州东站、如意湖、少林寺等,用自己的视角记录着城市的发展。

他笔下的百货大楼、商城遗址公园、健康路,甚至是路边的烩面馆,这些街角巷陌的烟火气更是触动了老郑州人的集体记忆……

美食篇、老街篇、建筑篇、新景篇……10年,他用钢笔创作了500多幅以郑州为主题的手绘作品。用画笔留住了郑州的记忆,也记录了城市的发展。景观规划设计师刘炳晗说,郑州,自己永远也画不完。

如今,他依旧携一笔、一纸、一画板,走遍郑州的大街小巷,勾勒商都厚重的历史遗迹,记录胡同里的市井烟火,描绘现代城市的繁花似锦。他将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尽收于笔下,用画笔丈量这中原大地。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最早是临摹挂历上的风景画,一直到高三那年,才决定参加艺术生高考。”刘炳晗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炳晗用画笔留住了郑州的记忆,也记录了城市的发展

2009年,80后的刘炳晗从河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系毕业,毕业后就留在了郑州。第一次想要画郑州,是在2015年,“那会儿仅仅是想要把丢了好多年画画的习惯拾起来,刚开始画得比较杂,因为我本身也从事景观和规划类的工作,于是就在想,能不能把我生活的城市作为绘画的主题。试着画了一段时间,感觉可画的内容太多了,一发不可收拾,就一直坚持到现在。郑州这么大,历史又这么悠久,可创作的题材多到数不完。所以这也是能够坚持10年的原因。”他告诉记者,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有很多独具特色、带着浓厚历史文化烙印的质朴老街和人文风貌正在慢慢消失,自己希望通过用画笔、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记录城市里那些正在消失的老街,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它们。

钢笔画的特点就是落笔无悔,所以每次动笔都需要意在笔先,提前在心里想好要表达的画面,再去一气呵成。“前期的作品大多是自己走街串巷拍摄下来,然后回家创作。最近几年更多的是现场写生,这样可以对实景有更多的理解和感受,也能和生活在周围的人群有着充分的交流。”对刘炳晗而言,画出来的城市里有着更主观的感受,也融入了自己对城市的认识,这是手机拍照不能做到的事。无论过了多久,拿出来看某一幅作品,都会记得当时创作的心情。

除了宏伟壮观的地标,和高楼林立的都市,最近他的画里更多的是坊巷胡同的人家、街角的咖啡屋,或是窗外的花簇、烟火味的路边摊。翻看他的一张张画作,你会发现,他的笔法简练又写实,生动的画面会让那些对场景熟悉的人群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今年2月,刘炳晗的首次个展“城市乡愁 画里郑州”在管城区阜民里街区举办。“你看这幅画,30年前,这里是一个水坑,10年前,这里是一个破旧的棚户区,看看现在改造得多好!”一位老大爷正指着一幅画和身边的家人描述着作品里的前世今生。刘炳晗无意间听到这些话,突然感觉自己画的每一幅画和背后的每一个故事,其实是属于所有老郑州人的集体回忆。

通过钢笔画的形式,刘炳晗将郑州的厚重也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深入挖掘了场景背后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底蕴。他希望通过画笔,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座有着3600年历史的城市所承载的文化重量。

热衷于管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刘炳晗在创作管城系列钢笔画的时候,特别想画出这里的烟火味儿,“在创作的时候,我能立马联想到‘高门台’原油肉和胜利鸡的香味,听到北顺城街的那些牛羊肉老店的吆喝。”于是,就有了笔下一个个街边小店、杂院窄巷;还有从邻里街坊“挤在一起”的老阜民里,到焕然一新的新阜民里;大气厚重的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商都遗址博物院;历史悠久的文庙、城隍庙、北大清真寺…… 通通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

人间烟火气,最是抚人心。如果说饱经沧桑的老街代表一座城市的历史,那么高楼林立的城市新区则象征着一座城市的未来。谈及对未来的打算,刘炳晗说,今后还会继续深耕郑州,用画笔去记录这个城市的大城和小事,和这个城市共同成长。“我更期待我的画可以与更多的新老郑州人产生共鸣,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外地人认识郑州、了解郑州,如果有哪一幅画可以触动到他们,我觉得一切的坚持都是值得的。”

来源: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