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心观点

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是为了支持数智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现代化而设计的一整套战略计划和标准化框架。其宗旨就是要明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标,通过顶层设计和技术规范,指导和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同时服务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魏际刚 李苍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建设现代化强国先进物质基础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型基础设施是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类。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其他行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支撑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教育培训设施的现代化改造、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是为了支持数智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现代化而设计的一整套战略计划和标准化框架。其宗旨就是要明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标,通过顶层设计和技术规范,指导和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同时服务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合理安排各类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时序与空间分布,确保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考虑到环境承载力和社会需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如资金筹措、技术选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围绕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特点和服务要求,建立一套涵盖设计、建设、运维全过程的标准规范,确保通信标准、数据安全标准、设备兼容性标准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保证不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性和安全性;促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之间的协调统一,形成层次分明且相互补充的标准体系;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引入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并向世界推广中国在某些领域的成功实践。显然,构建这样一个规划和标准体系对于指导新型基础设施的有序建设和高效运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保障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推进意义重大。

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定位。即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确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确定新型基础设施在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按照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趋势设定具体目标;要从全局出发,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长短期结合的总体规划,细化各类专项,如5G网络、数据中心、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建设规划;确定短期、中期及长期的具体指标,以便于跟踪进展并适时调整策略;基于国家战略,设计一个全面覆盖各类新基建项目的总体架构,明确不同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整个体系中的角色,为每个细分领域设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项目立项、资金筹措、建设进度安排等内容,规划出合理的阶段性里程碑,保证工程按计划推进。

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需要加强制度规则与标准建设。即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构建包含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的多层次标准体系,并保证这些标准之间的相互衔接、协调一致;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规章,强化标准化工作管理,提高标准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确保法律规章覆盖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要建立国家标准,以此作为整个行业的基础性规范,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相应层次标准的制定,以满足特定领域的需求;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标准的制定、发布和更新工作,定期审查现有标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根据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推动标准与国际接轨,将经过验证的新技术迅速纳入标准体系中,增强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要开展标准宣贯活动,推动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提高各利益相关方对标准的认识和执行能力。要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引入公众意见征集环节,增加决策过程的透明度,通过公开渠道公布标准文本,便于社会各界查阅和反馈。

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需要优化布局结构,合理安排各类新型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即要根据不同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各类新型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要结合地理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安排项目选址,注重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防止资源过度集中或分散。要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发展战略制定总体规划,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出具有前瞻性的布局方案,确保规划与国家及地方其他发展规划相协调,促进城市与乡村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均衡发展,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一区域导致的“孤岛效应”或资源浪费。要根据地形、气候、人口密度及流动趋势等来决定设施的位置,在人口密集区扩大服务覆盖面,在偏远地区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围绕重点产业园区、创新中心等设置相关基础设施,形成集聚效应,通过合理的布局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要将环境保护纳入布局决策中,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应用,减少对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降低能耗。

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深化应用融合。即要鼓励和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在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领域;推进“建”“用”一体化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际应用场景,同时通过广泛应用来促进技术进步和完善服务。要拓宽应用场景,探索更多可能的应用领域,支持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推动新技术快速落地;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模式;鼓励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探索新型基础设施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健康等多领域的应用,通过试点示范项目展示新技术的实际效果,激发市场需求。要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促进不同行业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集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各环节的高效协同。

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需要强化资金支持,提升监管效能。即要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安全。要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关键项目;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发行专项债券等方式筹集更多财政资金;推广PPP模式,鼓励私人部门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降低私营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成本;要发展科技金融等金融产品,提供绿色金融服务,利用资本市场,如上市融资、企业债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为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采用科学的项目评估方法,确保资金投入到最需要且效益最高的项目上。要强化跨部门协作,建立省际、部际协调机制,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推进项目建设,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定期沟通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需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即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等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过程,确保标准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应加入相关的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这些机构分享中国在新基建领域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也学习其他国家的最佳实践;吸引外资直接投资,特别是那些具有先进技术或管理经验的外国公司;应定期组织或参与国际性的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促进国内外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探讨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方向;建立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系,签订国际合作协议,在技术研发、项目实施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努力使中国制定的新基建相关标准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要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服务,并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执行提供智力支持。

(魏际刚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苍舒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