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个和糖尿病相关的话题,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糖尿病的病人,特别容易并发各种感染。这是广为人知的事实,但朋友们有没有想过,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张医生总结了一下,原因有5个,相信没有几位朋友能全部说出来,有的原因一点就透,有的原因,您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好了,咱不卖关子了,下面进入正题:
- 高血糖环境:糖尿病朋友体内的高血糖为细菌和真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我们都知道,碳水化合物可以快速提供能量,这就使得细菌繁殖更加容易,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 免疫功能受损:糖尿病朋友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这是因为血糖升高会使白细胞的功能下降,包括识别、趋化、吞噬和杀菌等能力,都会明显减弱,这就会使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
- 并发症的影响:糖尿病病人常伴有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功能,导致局部组织供血不足、营养障碍和感觉减退,从而削弱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使细菌更容易侵入体内并引发感染。
- 营养不良:由于这类疾病会引发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使病人更易感染。
- 糖尿病朋友还可能因为频繁就医、住院和医疗程序中的仪器使用而增加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此外,此类病人还可能携带更多的致病菌,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由于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患有糖尿病的朋友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朋友们可不要小看这些感染,它们不但会增加我们的医疗费用,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会危及我们的生命。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就表示不理解,现在医学都这么发达了,怎么连一个小小的细菌都搞不定呢?每年我们都会研发出那么多的抗菌药物,为何到现在为止,感染还是个大问题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多数朋友都知道,医学进步的同时,也带动了微生物的进步,它们依靠自身强大的变异能力,逐渐适应了人类的各种抗菌药物,所以,直到目前为止,感染还是一个大问题。
控制好血糖水平是预防糖尿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糖尿病的朋友细菌感染最为常见,真菌及病毒感染也易发生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朋友。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糖尿病并发感染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感染导致难以控制的高血糖,而高血糖进一步加重感染。特别是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更大。感染还可以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这也是糖尿病的重要死因之一。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糖尿病导致的感染,经常出现在哪些部位呢?第一常见的就是泌尿系统,原因也非常简单,血糖控制不好,尿糖也会增加,感染的概率当然会随之升高。有时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比如肾盂肾炎、肾及肾周脓肿、肾乳头坏死和败血症。同时,无症状菌尿和其他尿路感染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及克雷伯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
除了泌尿系以外,呼吸道感染也非常常见,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及革兰阴性菌。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如果感染控制得不及时,细菌还会进入血液,导致致命的菌血症,一旦疾病进展到这种程度,死亡率会高达50%。
此外,毛霉菌病及曲霉病等呼吸道真菌感染亦多见于糖尿病病人。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也可导致糖尿病朋友呼吸道感染。结核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并且非典型的比较多见,非常容易漏诊或误诊。
消化系统感染也非常常见,糖尿病病人感染幽门螺杆菌 、肝炎病毒的风险更高 。糖尿病也是肝脓肿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肝脓肿,一旦发生,症状也非常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下肢感染也很常见,朋友们了解比较多的是足部溃疡,常见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特别是厌氧菌感染,会让感染部位变得非常臭,那味道只要闻过一次,就会让人终生难忘,大多数病人都会以截肢收场。
还有,糖尿病朋友牙周炎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除了易导致牙齿松动外,口腔还会发出难闻的气味。糖尿病合并颌面部感染亦不少见。外耳炎更为常见,但常被忽略。糖尿病也增加了慢性骨髓炎和生殖器感染的风险。
聊了这么多的危险后果,最后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我们该如何去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呢?张医生反复和朋友们说:未雨绸缪比什么都重要。不要等到疾病真的发生了,我们再去亡羊补牢。良好的血糖控制,加强自身卫生及必要的免疫接种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严重感染的发生。
建议 2 岁以下糖尿病儿童接种 13 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建议所有 2 岁以上糖尿病病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65岁以上的朋友都需接种 23 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时间超过5 年者需再接种一次。年龄≥6 个月的糖尿病病人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
最后就是治疗问题,这方面的内容比较专业,咱们简单聊一点。严格控制血糖为首要措施,胰岛素治疗为首选。同时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足病的治疗过程中更为重要。虽然这种治疗方式比较残忍,但它却是救命的关键手段。
今天的内容就先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