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邱锴俊
编辑|章涟漪
“今年吉利汽车新能源累计销量超过了77万辆,同比增长92%,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已超过55%。”
12月7日,吉利汽车CEO淦家阅在浙江台州星舰7EM-i上市发布会上发布了这个数字。
55%的渗透率,不仅过半,而且超过中国全行业的水平。而且,吉利汽车的电动化步伐呈现加速态势。
这意味着,这个燃油车时代的自主品牌一哥,转到新能源汽车时代,虽然已经不是“一哥”,但是已经完成了转型,避免了被新能源汽车“颠覆”的命运,并有望在2024年进入自主品牌前三。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看看中国市场的其他玩家吧,多少传统势力已经坠落。
吉利汽车的“反颠覆”,破解之法也堪称经典,既符合颠覆式创新专家的理论,又有吉利独特的经验传承。(参见我7年前的文章:车企老板参考|新造车势力难颠覆,跨界颠覆者最可怕)
01
技术路线抉择:多线研发,顺势而为
推动吉利汽车完成电动化转型的“功臣”,是吉利银河。
今年77万辆新能源汽车,银河贡献42.5万辆,占比超过55%。
而吉利银河发布以来,爆款不断。
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透露,银河E5(参数丨图片)来上市119天销量超过6万辆,星愿的在手定单,要交到明年2月份。星舰7根据预售来看,也已经展现出爆款潜质。
在星舰7 EM-i发布会后的采访中,有媒体问淦家阅,打造爆款的方法论是什么。
淦家阅回答,首先还是技术,“在技术上如果得不到领先的话,我觉得产品未来是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的。”
技术对产品、销量的决定性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核心技术切换过程中,如何做技术路线选择?尤其对于有历史有积淀的车企集团而言,如何布局研发,如何选择技术路线,是一个难题。
因为如果从存量市场出发,企业可能陷入“创新者的窘境”——破坏式创新可能颠覆格局,但是需要巨额投入,而且不能用于当前在售的产品;更何况,传统企业不一定“知道”破坏式创新技术是哪个。
所以,颠覆式创新理论提出者说,管理越好,越可能错过颠覆式创新技术。
如何应对?
首先,技术路线研发,必须多头下注。
吉利汽车在技术研发上也是广泛布局,深入自研。在2021年发布的龙湾行动中,第一条,就是吉利将持续保持中国汽车品牌研发投入第一,5年内研发将投入1500亿元。
仅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来说,吉利汽车自研了高效率发动机;也自研了雷神电混);吉利也有甲醇汽车,并研发了下一代“醇氢动力”。
其次,技术路线选择要顺势而为。
当前主流的纯电动,吉利汽车起步并没有特斯拉、比亚迪那么早。但是,插混方面,吉利从研究已久的混动技术出发,做插混技术的预研,和比亚迪时间差不多,但是没有推出产品。
但自从新能源汽车逐步走过导入期,特别是在补贴后仍然呈现强劲增长,吉利也加大了插混、纯电技术投入,并探索商业化应用。
自CHS(中国混动系统)之后,吉利开始将插混技术商业化,后期也不断迭代,到现在广泛应用的新一代雷神混动,其性能、参数已经达到业界最一线水平。
纯电方面,2013年成立的吉利子公司威睿电动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节点。此前,吉利在纯电动领域更多也是研究准备,此后开始研发、生产、应用,并且探索电池自研自产,还曾收购LG南京公司,吸收外部知识经验。
如今,吉利在三电领域同样已经有了比肩一线企业的能力。像吉利银河星舰7EM-i所采用的11合1的电驱,系统效率达到92.5%。“在全行业排在第一位。”淦家阅说。
在插混和纯电技术上,吉利不仅在动力系统方面追赶到前列,而且,遵循其从沃尔沃等企业习得的系统开发理念,同时还开发了原生纯电架构、原生插混架构,在车型平台层面,展示出突出竞争力。
淦家阅举例说,像星舰7EM-i从GEA原生架构开发而来,不同于市面上“油改电”车型的打补丁,设计之初就以“油电隔离”的设计,让高压电线、高温排气管都有自己的专属通道,实现了“高压、低压不干扰、油电共生更和谐”,从根源上解决电混车型的安全隐患。
02
打造越级体验的产品
从技术进入到产品层面,消费者看重的是可感知的功能和体验。
淦家阅说,打造爆款的第二条原则,“要具备越级的体验……这还是回归到吉利银河的价值,就是要打造高价值的新能源产品。”
吉利银河自发起以来,几个产品确实遵循这一理念。
吉利品牌研究院院长易新宇,在星舰7EM-i发布会上,提及了银河E5的“五个一”工程,吉利星愿的“五大颠覆”,以及星舰7EM-i的“五大标杆”。
银河E5的“五个一”,说的是安全标准同级第一、空间体验同级第一、舒适驾控同级第一、整车能耗同级第一、智能座舱同级第一的“五个第一”。比如空间方面,它A级车的尺寸,提供了B级的乘坐空间。
星愿“五大颠覆”,说的是它在A0级市场,实现了“创新空间、极致安全、操控体验、三电技术、智能座舱”五大颠覆。比如这款最低7万元不到的车型,还有Flyme Auto这样高端车型才有的车机。
星舰7EM-i的五大新标杆,体现在“安全、节能、空间、驾控、智能五大方面。以节能为例,星舰7EM-i百公里亏电油耗3.75L。这意味着消费者即便把它当油车来开,使用成本也很低。
多项指标都要做到同级第一或者标杆,唯一的方法就是越级来做。
这和传统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的战法——同样价格更好配置、更大尺寸还不一样。因为此前自主品牌的武器是成本,但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越级的产品力,需要的武器是技术。
03
价格有力,渠道单列
这次上市的银河星舰7 EM-i,和银河其他车型一样,官方虽然不说一句“价格战”,但价格竞争力很强。
星舰7 EM-i共推出五个版型,分别是55km启航版、55km探索版、120km启航+版、120km探索+版和120km领航版,限时先享指导价为9.98万元—13.28万元。
这一价格和定位,和当前最热销的比亚迪车型比,大致相当于宋pro的价格,确有宋Plus的尺寸和配置。
但吉利始终强调,不打价格战,打价值战。这也是吉利汽车早年已经确立的经营策略。
回顾吉利最早期造车的历史,也曾是价格屠夫般的存在,也曾以不到3万元价格卖车。
2007年,吉利发布《宁波宣言》,宣布不再打价格战,转向“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和企业的道德战”。
在油电转换的时期,无论是传统品牌断崖式降价出清,还是新品牌低于成本、或者低毛利率卖车,吉利汽车都没有跟随。
吉利的高管数次表示,吉利的新能源车型价格有竞争力,同时还有一定毛利率甚至利润水平。
“成本不是谈出来的,成本是靠技术创新出来的。”范峻毅在谈及如何好研发团队降低成本时如是说。“到现在为止,吉利前几年的新能源的投入确确实实已经到了产出期了。”
除了产品竞争力,对于转型车企,新能源产品怎么卖也是一个难题。
范峻毅很坚决,自2023年银河系列发布以后,油电就开始渠道分离。
“我们始终觉得油车的客户和新能源客户,进店了以后他的需求不同。油车进来了以后,很多的用户先问价格,新能源的客户一进来以后先做体验,你要跟他描述各种新能源的这种场景,所以两个如果说放在同一个店,我相信没有今天的结果,这也是渠道专注的一个结果。”
颠覆式创新理论者认为,颠覆式技术的业务,确实应该独立进行,否则就会被传统业务掣肘,以独立部门甚至独立公司运作,是他们开的药方。极氪之后,吉利银河虽然没有独立公司,但也有了独立自由发展的空间。
面向未来,吉利银河也打算乘势而上。
吉利银河已经分成了银河一网和二网。一网销售L6、L7、E8、E5,二网销售几何并入后的“智能精品小车”系列,以及星愿、星舰7,包括未来星舰N等等产品。
到明年两个网的规划是争取都能到650家,做到1000以上的规模。“我认为这种渠道的规模,才能承接销量目标,如果没有这个渠道规模不仅承接不了这个销量,而且服务也做不好。”
淦家阅也透露,在吉利银河还没有布局的产品的市场,都会有相应的车型推出。2025年,最少会有4款全新的产品推向市场,其中两款SUV,两款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