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栏的话

今年以来,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围绕“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的重要任务,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以赴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毫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务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稳妥抓好农村改革,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全面梳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亮点成效和经验举措,敬请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仓廪丰实,新谷满囤。近日,农业农村部传出喜讯,今年我国粮食产量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顾这一年,粮食生产并非一帆风顺,由南至北经历了华南的“龙舟水”、超强台风,长江中下游的“暴力梅”,黄淮海干旱、旱涝急转,东北阶段性的低温、极端暴雨等多重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各地党政同责、勇担重任,各部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亿万农民辛勤劳作、默默耕耘,共同推动实现了粮食高位增产,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不一般的年成,又一样的丰稔。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极端天气、地缘政治冲突等重大风险挑战不断,沉甸甸的1.4万亿斤粮,是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定海神针”,奠定了稳定经济大盘、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坚实根基,鼓足了应对国际复杂局势“任凭风浪起、心有压舱石”的从容底气。

稳面积,党政同责抓落实

面积是产量的基础,播种面积稳住了,产量才能有保障。今年各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

就在今年春耕关键时期,贵州省锦屏县平略镇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粮食作物应播尽播。

“我们始终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保障粮食增产增效。通过提前部署,畅通货源渠道,组织联合社、供销社积极调运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确保农户及时足量采购物资,不误农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平略镇党委书记卢秋米说。

面积的增加得益于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也得益于中央一系列稳粮重农政策的实施。多种举措不仅为各地落实播种面积提供了强劲动力,更是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据悉,今年全国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7.7亿亩以上。其中,夏粮和秋粮面积都比去年有所增加。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比较多,对整体上增产贡献较大。

秋收期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三团二连的玉米喜获丰收,该连今年有98户职工种植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1.23万亩,玉米单产1000斤,实现利润2004.96万元、户均纯收入20.45万元,户均收入创历史新高。

年初,该连98户职工与9家种子公司签了玉米订单种植合同。所有种植户还建立“田间管理工作档案”,把每次抽查、检查的结果详细记载入档,确保玉米丰产丰收。

激发种粮积极性,大国有“粮”策。今年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提高了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各地也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粮食生产。安徽省怀宁县加大涉农资金补贴投放力度,为粮食稳产丰收提供保障。该县今年共安排稻谷补贴资金2448万元,全部打卡发放到位。此外,还制定《怀宁县2024年稻谷补贴实施方案》,对早稻、晚稻、单季稻实际生产者给予补贴。

“国家政策好,种粮都有补贴。我感觉现在种粮轻松多了,以前每年插秧时人手都不够用,今年我和农事服务中心签订了套餐,交给‘田保姆’负责,省心又放心,种粮再也不发愁了。”怀宁县种植大户郎银杰笑呵呵地说。

提单产,百尺竿头再跨越

我国耕地稀缺,扩大耕作面积空间有限,潜力主要在提单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接续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新启动了大豆单产提升工程,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指导各地落实适当增密、提高播种质量、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等关键措施,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秋收时节,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传来喜讯,该站玉米示范区籽粒实际亩产达2580斤,引得周边农户纷纷前来观摩和学习。“今年取得这么高的产量主要是因为运用了滴灌节水增效技术模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思恩介绍,提高玉米产量不仅需要好的技术模式,还需要增加种植密度和精准的水肥一体化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一定要做好病虫害防控。”李思恩表示,目前采用的无人机喷施或者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这些技术成本低,增产效益好,可以在全市乃至全省大面积推广。

“专家分析,今年粮食丰收单产提升是重要的支撑,对增产的贡献达七成以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今年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具体表现为以“增密度”为切入点,亩均株数不断增加;以“创高产”为着力点,关键技术加快推广;以“高性能”为突破点,农机装备升级明显;以整建制为着力点,带动均衡增产。

今年农业农村部重点支持602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每个粮食推进县打造10个千亩方和2个万亩片,辐射带动10万亩以上。每个大豆和油料推进县打造20个百亩田和5个千亩方,辐射带动5万亩以上。其中,小麦整建制推进县亩产较上年提高了5.1%左右,带动小麦平均亩产提高10公斤左右。

“利用水肥一体化全自动配套设施,我们提前浇水施肥,成功预防了干热风,提高了小麦产量。”河北省辛集市雅园家庭农场的种粮大户谢旭朝说,水肥一体化让种粮事半功倍,今年小麦亩产达到1300多斤,比去年增加100多斤。

粮食生产既追求产量,也追求品质,更注重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辛集市是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今年在全市的3000亩千亩示范方安装了高效节水灌溉设备,每亩补贴300元。同时,在300亩百亩攻关田,建设智能化水肥系统,补助100万元。

各地都实施有力措施齐心协力推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福建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破解再生稻产量制约难题,再生稻实现“两季吨粮”;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创新研发可移动厢车式智能首部枢纽,全面提升玉米水肥一体装备精细化水平;在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内蒙古推进实施秋粮“一喷多促”,筑牢丰收基础。

出实招,“五良”融合增效率

今年,各地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出实招,落实关键措施,强化集成配套,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全面助力粮食产能提升。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近年来,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铺满神州大地,有效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以前村里大部分旱地都没办法种庄稼,如今建成了高标准农田,一个人就能管理上千亩地,种粮真是越来越省事了。”说起农田的变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党支部书记齐跃飞难掩喜悦。

产量提升,良种先行。“我们合作社有9000多亩制种田,都是单品种成方连片种植。别看面积大,管理起来却省心,机械化操作非常方便,好种也好收。”河南省新乡市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良成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主要选用了“郑麦136”“郑麦928”,都达到了高产稳产的目标。

“我们在聚焦良机改装与减少损耗上‘做足了文章’,改装后的中耕深松除草培土一体机,达到了理想效果,提高了田间作业精度和效率,并且每亩还降低了2元人工成本。”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第四管理区农机工人许志国告诉记者,粮食要高产,农机更新是关键。今年,建设农场在农机新技术应用方面持续发力,实现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种植,助力单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大型机车群收获大豆

种田有良法能让生产事半功倍。今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大豆免耕覆秸精密播种技术示范田实收测产大豆平均亩产350公斤以上,创造了德州市夏大豆高产新纪录。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凤菊介绍:“这一技术能够增加大豆种植密度30%以上,实现合理密植;宽窄行种植模式优化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养分积累和产量提升,为大豆高产奠定了基础。”

粮食生产中各地良制集成绘“丰”景。“我家的220多亩稻田,全部委托给村里种植专业合作社打理,从农资采购、插秧、收割、烘干直到销售一条龙服务,省力又省心。”安徽省天长市金集镇马塘村种粮大户朱玉高对合作社全程服务赞不绝口。

据悉,今年天长市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模式,为种植户提供小麦、水稻、油菜、玉米种植、管理、生产、销售“全链式”托管和“点单式”半托管农事服务机制,对耕、种、管、收等环节予以组合优化。同时,鼓励农户与粮油加工企业建立订单种植关系,实行“订单农业”,不仅解决了农户“卖粮难”问题,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抗灾害,“龙口夺粮”保丰收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顺利,全国农业灾情是近几年相对较轻的一年,农作物累计受灾1.35亿亩,比常年减少4400多万亩。相较于以往的“灾害年年重”,今年粮食生产可以算得上是“天帮忙”。

虽然整体受灾面积减少了,但是局部气象灾害较重,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关键季受灾不轻,确实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和影响。对此,全国上下一条心,全力以赴防灾减灾夺丰收。

今年6月,在夏粮收获和秋粮播种的关键时期,黄淮海地区高温持续,旱情凸显。“种大豆和玉米时遭遇了严重的干旱。为了顺利播种,我们用高标准农田配套水利设施,抓紧时间灌溉。”山东省禹城市安仁镇齐庄村的种粮大户张树军介绍,通过及时引水灌溉,保障了秋粮顺利出苗。

“今夏是近些年来比较干旱的,形势较为严峻。”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培强介绍,今年禹城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亟须适墒播种的实际,引导农户采取新打机井、逐级提水、购买自走式喷灌机、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等方式,全力抗旱保苗。

面对旱情威胁,农业农村部对河北、山西、山东、河南4省启动农业抗旱三级应急响应,同时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要尽量在有水源条件下及时浇‘蒙头水’,在早上或傍晚时段进行浇水,不要选择中午时段,避免高温烫伤玉米苗。”中国农业科学院玉米产业专家团副团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从锋入户指导农民抗旱保苗。

就在黄淮海地区旱情缓解不久,东北地区又遇严重洪涝。“七下八上”粮食生产关键期,辽宁省义县连续出现3次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遭遇大暴雨天气,导致部分洼地出现积水情况。

“大雨连续下了好几天,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提起夏季那场大暴雨,义县种粮大户李岩东依然记忆犹新。他表示,多亏政府部门及时帮忙排出了田里的积水,才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仁宏介绍,义县迅速成立抗灾小分队深入抗灾第一线,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向农田内涝较严重的乡镇发放80台立式柴油机水泵,用于农田排水防涝,全力减少产量损失,稳定主要粮食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宁义县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资料图

面对灾情,农业农村部将“关口前移”,提前部署防灾减灾工作。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高温干旱、强降雨、台风等风险预警46期,先后对27个省(区、市)启动农业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深入抗灾一线,先后组派50多个工作组、25支科技小分队赴主产区和重灾区,指导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全力以赴“龙口夺粮”保丰收。

强根本,让种粮者得实惠

种粮最根本的是要农民有钱挣、得实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统筹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打出了政策“组合拳”,提出“价格+补贴+保险”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农民种粮有钱挣、能得利。

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

“国家政策给力,对于规模化粮食生产的这种主体来说是一个利好。”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表示,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发展新质生产力,她建议创建一批以“新农人”为支撑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实验区,政策上予以支持,让更多新农人安心发展,为田野注入新活力。

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惠农“大礼包”。今年湖南省下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102.61亿元。其中,稻谷目标价格补贴17.85亿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1.8亿元,油菜扩种项目补贴3.15亿元。

盈车嘉穗,丰收在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政策有效提振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的种粮大户吴汉明今年种了3000多亩再生稻,头季稻亩产达到1400多斤,第二茬亩产超1000斤。他将粮食高产归因于政策引导和科技落地。“看着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我也是越来越坚定信心,努力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吴汉明信心满满地说。

“近几年,我们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聚力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安徽省太和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书记徐淙祥表示,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必须坚持实施优质粮生产提升工程,落实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农业资金更多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把更多的增值效益留在主产区、留给群众;不断提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能力和水平。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生产步履须臾不停,粮食安全重任始终在肩。眼下,新一季的冬小麦已经全面进入冬前管理关键时期,我们要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一个品种一个品种地抓,一个季节一个季节地干,向着新一年的丰收愿景稳步迈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炜 杨久栋 王田

来源:农民日报

监制:高雅 编辑:杜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