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睦洲石板沙

石板沙平稻浪头,白云红树两清秋。

冈州自有烟波客,好向芦花系钓舟。

首句“石板沙平稻浪头”,以“石板沙平”开篇,点明了地点特征,即睦洲的石板沙地。这里地势平坦,沙质细腻,为稻田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接着,“稻浪头”三字,生动地描绘了稻穗随风摇曳,如同波浪翻滚的壮观景象,展现了丰收的希望和田园的生机。

次句“白云红树两清秋”,将视角从地面转向天空和远方。白云悠悠,红树点点,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画卷。这里的“两清秋”不仅指秋天的清新与宁静,还暗含了白云与红树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秋天的美景。同时,“红树”也可能寓意着秋天的落叶或成熟的果实,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

第三句“冈州自有烟波客”,“冈州”可能是指睦洲所在的地区或附近的地名,这里用以代指整个田园风光所在的地域。而“烟波客”则形象地描绘了那些悠然自得、泛舟江湖的隐士或渔人。他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享受着自然赋予的宁静与自由,成为了这幅画面中的点睛之笔。

末句“好向芦花系钓舟”,以“芦花”和“钓舟”作为收尾,进一步强化了田园风光的宁静与和谐。芦花摇曳,钓舟轻系,这样的画面不仅充满了诗意,还让人感受到了渔人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同时,“好向”二字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江村秋日行吟

孤村僻壤远嚣隅,风物清幽入画图。

觅得青柑秋一味,游人或已被诗俘。

首句“孤村僻壤远嚣隅”,诗人以“孤村”和“僻壤”两个词,勾勒出了一个远离尘嚣、地处偏远的村庄形象。这里的“远嚣隅”不仅指地理位置上的偏远,更强调了与世俗纷扰的隔绝,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基调。

次句“风物清幽入画图”,进一步描绘了江村秋日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这里的“风物清幽”涵盖了村庄的每一处景致,无论是山水、草木还是田园风光,都显得那么清新脱俗,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诗人用“入画图”来形容,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示了这种美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第三句“觅得青柑秋一味”,诗人巧妙地引入了“青柑”这一秋日特有的水果,作为江村秋日风味的代表。青柑的酸甜可口,不仅让人垂涎欲滴,更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生活的甜美。同时,“觅得”二字也表达了诗人在探寻和品味自然之美的过程中的愉悦心情。

末句“游人或已被诗俘”,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游人”作为观察者和体验者的角色,通过他们的感受来反映江村秋日的魅力。这里的“被诗俘”形象地描绘了游人在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时,内心被深深打动,仿佛被诗歌所俘获,无法自拔。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江村秋日的热爱和赞美,也启示人们要用心去感受和珍惜自然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睦洲秋日渡口

水落沙乾客棹归,芦花初白蓼芳菲。

秋深未老江湖兴,闲逐孤云共鸟飞。

首句“水落沙乾客棹归”,诗人以“水落沙乾”描绘了秋日渡口因水位下降而露出的沙滩,以及归航的客船。这里的“客棹归”不仅指船只的归来,也暗示了旅人的归途,为全诗增添了一丝淡淡的乡愁和归家的温馨。

次句“芦花初白蓼芳菲”,诗人将视角转向渡口周边的自然景色。芦花初白,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蓼草依然芳菲,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生机。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映衬,生动地描绘了秋日渡口的自然美景,既有秋日的萧瑟,又有生命的活力。

第三句“秋深未老江湖兴”,诗人以“秋深未老”形容秋天的深入但并未完全老去,依然保持着生机和活力。这里的“江湖兴”则表达了诗人对江湖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即使秋意渐浓,依然不减其游历江湖的豪情壮志。

末句“闲逐孤云共鸟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闲逐”形容自己随性的生活态度,与孤云和飞鸟为伴,共同翱翔于天际。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同时,“孤云”和“鸟飞”也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自由,既有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又有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白水带山秋行

秋水含烟山影瘦,霜枫弄色荻花悠。

行舟独对斜阳晚,古渡犹闻雁唳愁。

首句“秋水含烟山影瘦”,诗人以“秋水含烟”形容秋日水面上的薄雾缭绕,给山水增添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同时,“山影瘦”则形象地描绘了秋日山色因树叶凋零而显得清瘦峻峭,与秋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

次句“霜枫弄色荻花悠”,诗人将视角转向山中的植物。霜枫在秋日里呈现出斑斓的色彩,如同在舞动中展示着自己的美丽,而荻花则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悠然自得。这两句诗通过“弄色”和“悠”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秋日植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第三句“行舟独对斜阳晚”,诗人以“行舟独对”形容自己独自乘舟在秋日的水面上,面对着即将落山的夕阳。这里的“斜阳晚”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同时,“行舟”与“斜阳”的对比,也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末句“古渡犹闻雁唳愁”,诗人将笔触转向古渡口的雁鸣声。秋日里,大雁南飞,它们的鸣叫声中充满了离别的哀愁。这里的“犹闻”表达了诗人对雁鸣声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将自己内心的哀愁与雁鸣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