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王朝正值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之际。

年过花甲的左宗棠率数万清军,在西北边疆为保卫国家领土浴血奋战。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损失有多大?

据记载,仅玛纳斯之战,就有至少八位武官战死沙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防与塞防之争

1865年,阿古柏侵入南疆,自封为汗,建立起非法的“哲德沙尔汗国”

阿古柏为了统治、称霸新疆,勾结沙俄和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甚至亲笔致信,承认了阿古柏政权。

得到“洋大人”的支持后,阿古柏更加肆无忌惮。

他又派兵攻占乌鲁木齐、伊犁,残暴地剥削新疆各族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72年,觊觎新疆的沙俄与阿古柏达成了所谓的“俄阿条约”

阿古柏号称拥有6万大军,足以抵挡清军的进攻。

而当时的中国,已是满目疮痍,处境艰难。

两次鸦片战争后国土沦丧,沉重的赔款让民众不堪重负;

外国侵略势力还在不断向内地扩张,邻近的日本也在沿海不断挑起事端。

在此背景之下,关于国家防御的重点就出现了分歧:

一部分人强调海防的重要性,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巩固塞防更为迫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政府在此期间收到了八十多份相关奏折,朝廷与地方的重要官员也分化为“海防派”与“塞防派”。

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主张将西部军饷调拨给海防。

他认为新疆偏远且资源匮乏,即便失守也不会动摇大清根基。

相比之下,东南沿海经济繁荣,如若失守,将动摇国家根本。

“塞防派”则认为,只要阻止了俄国在西北的野心,其他国家就不敢在东南沿海挑起事端。

面对西北局势的动荡,陕甘总督左宗棠深感忧虑,不断上书,力主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抬棺出征,缓进急战

已年过花甲的左宗棠,本有意在西北告老还乡。

可如今面对国家分裂的危急局势,他无暇顾及自身。

被任命为钦差大人的他,毅然承担起这份使命,迅速着手准备出征事宜。

左宗棠甚至下令,让人抬着准备好的棺材一同前往,以示自己誓死收复新疆的决心与信念。

北疆地区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但防御力量相对薄弱;

南疆则较为贫瘠,且远离内地,守备部队却较为坚实。

基于这些考量,左宗棠制定了“先北后南”的用兵方针。

新疆本地资源有限,无法满足长期作战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宗棠深知远程运输物资的重要性,因此在战前进行了周密的筹备。

他确立了“缓进急战”的战略,力求在有限的军费下实现速战速决,以减轻后勤压力。

左宗棠认为,关塞作战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因此他大胆裁军,精简部队以提高作战效率。

然而,资金问题却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向朝廷申请了每年一千万两白银的军费,但由于国库空虚,只能拨下二百万两。

为了筹措资金,他只能通过各省协饷与外债来填补经费缺口。

为降低粮食运输的开销,左宗棠放弃从四川、湖北采购粮食,转而在甘肃等邻近区域筹粮。

同时命部下在哈密开展屯田种植,自给自足,还开辟了从俄国进口粮食的新途径。

至1876年春季,清军已在哈密、巴里坤等地成功储备了近1.5万吨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玛纳斯之战

应该说,收复新疆的历程是一段充满艰难险阻的壮举。

其中最为艰难、惨烈的,就是收复北疆过程中的玛纳斯之战。

玛纳斯位于北疆,是丝绸之路北线西路的关键节点,是前往伊犁的必经之路,其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左宗棠当时奏言:

“乌鲁木齐等地残敌必与白彦虎合势死抗,清军收复玛纳斯必有一场恶战。”

乾隆四十三年,玛纳斯被清政府定为“冲、繁、难”三要缺。

简而言之就是说此地为军事要冲、政务繁重且治理难度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柏的支持者白彦虎一伙占领玛纳斯后,强令居民拆除房屋修建炮台,加固防御。

他们设置了多重防线:

护城河外有马队和火枪手,城墙上有俄国格林炮,内城则由短刀手严密防守。

城内守军众多,粮草充足。

加之玛纳斯城建于河滩山面之上,地势平坦,清军难以找到掩护。

而城墙坚固,使得清军即便挖地道、筑长壕也难以攻克。

玛纳斯城久攻未下,这场持续数月的战役成为了左宗棠“缓进速战”战略下的一个特例。

攻城期间,总兵李大洪、熊佑林、张大发、杜生荣,总兵衔副将司世道,参将陆辉,游击杨占魁,把总邵芝等,均战死在城下,场面悲壮惨烈。

清军集结多方兵力,历经数月的浴血奋战,牺牲了上千将士,最终艰难地攻下了玛纳斯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功伟绩,民族英雄

但好在左宗棠准备周全,战略战术运用合理。

自正式发兵起,仅用一年多时间便成功推翻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新疆除伊犁以外的所有地区。

1878年,左宗棠屡次上书,主张在新疆设省并与沙俄展开谈判伊犁事宜。

然而,沙俄方面不仅提出严苛要求,还在谈判期间不断以武力相威胁。

面对此境,清政府于1880年派遣曾纪泽前往沙俄进行谈判。

与此同时,左宗棠率领三路大军直逼伊犁,誓要血战到底、收复伊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81年,清廷外交官曾纪泽与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

尽管这些条约中包含了割让领土和支付赔款等不平等的内容,但中国仍成功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等重要区域。

在领事事务上,也争取到了一定的权益,算是挽回了部分损失。

左宗棠也因成功收复新疆,而被视为民族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1]徐新.左宗棠:心忧天下,收“疆”安民[J].文史春秋,2023,(10):56-57.

[2]王金环.左宗棠西征收复玛纳斯的历史意义[J].昌吉学院学报,2004,(0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