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学姐的口袋”,了解更多内容
文稿 | 学姐的口袋
视频 | 学姐的口袋
01
“女硕士患精神分裂症失踪15年被找回”,
是这两天一直在热搜上的话题。
02
你能想象,一个人从天之骄子到流浪15年,最后以陌生人身份回家的故事吗?
这不是影视剧,而是山西晋中卜晓华的人生。
03
卜晓华曾是家里的骄傲,从小成绩优异,200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工学硕士,光环笼罩下的未来本应一片坦途。
然而,就在人生的巅峰,她因为身份证过期错失了博士报名机会。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意外,击垮了她的心理防线,间歇性精神分裂随之而来。
2010年初,她从家中走失,再无音讯。
这一走,就是15年。
04
家人苦苦寻找,张贴寻人启事,报了警,还采集了DNA信息,可所有努力都像石沉大海。
直到今年,在志愿者和警方的努力下,晓华的DNA比对成功。
她被找到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12岁,一个4岁。
05
这十五年,她在哪里?过得如何?
根据报道,晓华流浪到了距离老家120多公里的和顺县,被当地一户姓张的人家收留。
张家表示曾报警,但由于晓华不配合,没能找到她的家人。
然而,从晓华哥哥的回忆中我们得知,她的精神分裂是间歇性的,发病间隙可以与人正常交流。
既然如此,为何十五年间没有人试图帮她找到家人?
06
更诡异的是,作为一个精神状态不稳定的病人,她是如何独自穿越120公里的?
一路上她吃什么,住哪里?
这一切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多的真相?
07
还有所谓的“自愿留在张家”。
一个连自己是谁、家在哪儿都不记得的女性,是否真的有能力做出这样的选择?
更让人错愕的是,这15年里,晓华不仅“被收留”,还成了一位母亲,儿子12岁,女儿4岁。
在她的两个孩子背后,是爱情的结晶,还是压迫的痕迹?
这一切,真的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好心”吗?
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却令人不安。
08
11月27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晓华先是和哥哥见上了面。
看到一脸憔悴、沧桑的妹妹,哥哥的眼泪夺眶而出。
而晓华却一脸不知所措,因为她根本不认识这个苦苦找了自己15年的人,就是她的哥哥。
在哥哥的陪同下,晓华回到了阔别15年的家,也见到了满头白发的爸爸。
然而,当满头白发的父亲喊着“我是你爸爸”时,却换来一句冷漠的“我不叫”,令人揪心。
09
对于晓华的父亲而言,15年苦苦等待的背后,是再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当他颤抖着拿出女儿读研时戴的眼镜,晓华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那一刻,这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或许找回了些许安慰。
但更深的痛,却是无法抹去的:
15年的岁月,她失去了成长、选择和生活的权利。
作为父亲,他失去了参与她人生的资格。
11
卜晓华的经历并非个例。
在我们的社会里,不少精神异常或智力低下的女性被“好心人收留”。
她们被冠以“自愿”的名义生儿育女,却很少有人追问这背后的隐情。
过去的新闻中,我们见过多少被剥夺选择权的女性?
她们有的在偏僻山村成为廉价劳动力,有的被迫与人同居,甚至被当作生育工具。
社会的善意往往失去了深究真相的勇气,用“好心”包装出一场场看似温情的掠夺。
12
在搜索平台搜索 “被拐妇女” 几个字,会看到无数触目惊心的案例。
这其中就有王晓翠的故事,一个被圈养的女子。
2007年,当警方赶到陕西一个村子,打开地窖,一瞬间所有人都被吓坏了。
地窖里刺鼻的恶臭扑面而来,一个浑身赤裸的女人正半蹲在洞里,外面围满了人,而她唯一遮体的东西只有一条破烂的毛毯。
由于地洞狭小,王晓翠只能半蹲或者爬行,她的腿部肌肉已经严重萎缩。
13
被救上来后,她根本无法站立,只能蹲着,更因为常年暗无天日,温暖的阳光令她浑身难受。
她脸色苍白,头发粘成一片,眼睛不停地流泪。
她的神情十分激动,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嘴里不停地说着话,却没一个人听得懂。
更惨的是,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了,更不记得自己的家。
整整六年,她一直被囚禁在不到两平方的地窖里,吃喝拉撒全在里面。
14
买她的男人叫郭润小,王晓翠平日吃饭全靠他的投喂,他像喂猪一样随意把食物丢进去。
而即使是过着这样的生活,也还是王晓翠像物品一样,被随意变卖三次的结果。
郭润小买她时,花了6700元,他说:我买她是因为她是个高材生,不是人才,你白给我我都不要。
14
在为郭润小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她的病情彻底复发,把家里砸得乱七八糟。
郭润小没有带她接受治疗,而是用锁链把王晓翠锁起来。
讽刺的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是怀上了第二个孩子。
15
此时她的精神状态已经完全失控。
2001年开始,郭润小便把王晓翠锁在了地洞里,
从此,她完全被“圈养”起来,在洞里吃喝拉撒,再没出来见过太阳。
面对这样残酷的结果,她的“丈夫”还是指着身边两个孩子,说:
“我只是想要个儿子,有什么错?”
16
她是疯了,可是她还有一个值钱的子宫。
她被救了,可是她的人生,再也无法走出这段被圈养的、暗无天日的噩梦。
而这样的事情,绝不是我们看到的,一件或者两件。
事实上,她们的失声,还远不仅仅于此。
17
卜晓华终于回家了,但她的归来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开始。
希望这样的悲剧少一些,希望每一个“失联”的人生,都能被温柔相待,而不是被“好心”利用。
文稿 | 学姐的口袋
视频 | 学姐的口袋
图片 | 网 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