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真实发生的案件改编

“你干什么,放下刀!”

兰州的常光回乡不久,因为一把母亲放置驱邪的菜刀,与妻子爆发了激烈争执。 不久后,这把菜刀成为摧毁整个家庭的工具。

01

常光的童年,像极了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的缩影。

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中学语文教师,他从小被寄予厚望,却总是不能完全符合父母的期待。

他聪明,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聪明常常伴随着一种难以约束的叛逆。

小学时,他喜欢在课堂上质疑老师;初中时,经常因为"不服管教"而被叫到办公室。

父亲每次训斥他时,总会用一种失望而又无奈的眼神。

"你为什么不能老实一点?"父亲常说,"聪明是上帝的恩赐,但如果不懂得约束,迟早会害了你自己。"

这句话像魔咒一般,一直萦绕在常光的心头。

他开始拼命证明自己,用学习成绩来平息父母的担忧。

大学期间,他变得更加内敛,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学术道路上,常光显示出常人难及的专注。

他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桌上的咖啡杯从早晨到深夜都不曾挪动。

图书馆成为他最熟悉的场所,那些厚重的学术专著仿佛是他唯一的精神慰藉。

同事们渐渐对他敬而远之,都觉得他是个学术疯子。

常光的老婆叫小玉,他们是在读大三那年认识的。

两人都对学术有深厚的兴趣,有很多共同话题可以聊,慢慢就产生了好感,逐渐走到了一起。

小玉温婉贤淑,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好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能理解常光内心的躁动,也能包容他学术道路上的波折。

结婚后,因为工作原因,两人选择了异地。

常光留在北京的高校做博士后研究,小玉则回到兰州,在一所大学任教。

他们每年会见面几次,有时候是小玉出差来北京,常光更多的则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回兰州探亲,平时两人主要是通过视频和电话保持联系。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知识分子家庭。

然而,没有人知道的是,常光内心的焦虑正在悄然滋长。

博士后期间,他的研究进展并不顺利。导师屡屡对他的论文提出严厉批评,这些批评像细密的针尖,一次次刺痛他脆弱的自尊。

学术界的残酷在于,一篇论文的被拒,可能意味着整个职业生涯的夭折。

他开始失眠,头痛越来越频繁,原本清澈的眼神逐渐蒙上一层阴翳。

记不清多少个无眠的夜晚,他盯着电脑屏幕,反复修改被退稿的论文,仿佛要用这种近乎执念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学术价值。

不久后,小玉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的出生本应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但对常光而言,却成为了夫妻感情破裂的导火索。

他觉得自己和小玉长期两地分居,两人每次在一起的时间那么短,小玉怎么会怀孕的?

悲剧,就在这种猜疑中悄然地酝酿。

02

常光的研究项目已经连续两次被学校学术委员会否决,这意味着他苦心孤诣三年的研究可能

会付诸东流。

那是一个阴冷的12月的午后,常光接到导师的电话。

电话那头,导师的语气冰冷而直接:"你的研究方向存在根本性问题,建议重新调整。"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捶打着常光脆弱的自尊心。

小玉察觉到丈夫的异常。

她试图安慰他,但常光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

他常常坐在书房里,盯着电脑屏幕发呆。

书房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有时甚至通宵。

小玉每次半夜起来,总能听见键盘敲击的声音,那声音急促而又绝望,仿佛在与某种无形的力量进行搏斗。

孩子出生后,常光的压力更大了。

因为孩子早产,需要特殊照护,小玉为了照顾孩子,不得不暂时放弃工作。

高昂的医疗费用和科研不顺的双重压力,压得常光喘不过气来。

他开始服用安眠药。

最初只是偶尔服用,后来变成每天不吃就睡不着觉,而且剂量越来越大,从开始一次半片逐渐发展到一次2片、3片甚至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睡着的时候,才能让他暂时忘记现实的压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常光得知学校即将进行新一轮的职称评定。

这可能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机会。

他开始疯狂地工作,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其余时间都用于准备材料和撰写论文。

巨大的压力使他开始出现明显的躁狂症状:说话语无伦次,对家人动辄发火,甚至出现一些偏执的想法。

小玉越来越担心他,但她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常光。

常光越来越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能力。

他开始怀疑自己周遭的一切:怀疑导师在针对他,怀疑同事在背后议论他,甚至开始怀疑妻子的忠诚。

这些“不正常”的想法如同毒蛇,慢慢吞噬着他仅存的理智。

小玉不得不带着常光去医院做检查。

医生的初步诊断是应激性抑郁,建议进行心理治疗。

但常光拒绝了医生的建议。

他觉得医生都是骗子,在医生眼里,所有人都有病。

他开始更加拼命地工作。

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在书房搞科研,周末也不休息。

小玉看着丈夫日渐消瘦的身体和越发憔悴的面容,内心满是担忧,却也无能为力。

在这个过程中,常光的人际关系也急剧恶化。

他对同事和学生的脾气越来越差,动不动就在课堂上或者会议上发飙。

曾经那个温和有风度的学者形象,已经完全崩塌。

他的同事们开始疏远他,背后议论他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

父母得知儿子的情况后,多次来北京劝导他。

但常光已经完全封闭自己,拒绝与任何人沟通。

他坚信只有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03

兰州的冬天格外寒冷,冷风夹杂着细雪,扫过空荡的街道。

常光拖着疲惫的身躯,迈入久违的家门。

由于暖气坏了,屋内冰凉冰凉的。

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回来了,这座城市对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而家里的气氛更让他感到压抑。

妻子小玉特意为他煮了一碗家乡的牛肉面,试图用熟悉的味道缓解他身心的疲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常光只低头扒拉了两口,便烦躁地搁下了筷子,转身进了书房。

评职称的事进行得不太顺利,紧张的同事关系,巨大的生活压力,让他像一个随时都会爆炸的煤气罐。

他注意到厨房角落里的一把菜刀——那是母亲特意托人从乡下找来的,被小心地放在桌角上,还盖着一张黄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玉解释说,这是母亲听从了邻居的建议,认为放把菜刀可以驱邪保平安。

“封建迷信,有用吗?”常光冷笑一声,目光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