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老公在饭桌上聊起经济形势和就业现状,我十分感慨:
明明几十年前物质条件很差,但是大家好像也没有觉得特别苦,而是满怀希望,一点点努力,一点点变好。
现在我们常常说经济形势差了,但是再差物质条件也比以前好太多,可是很多人好像都觉得活得很累很苦,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
以前读书时,有时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更没有钱买衣服、参加社交娱乐,但是大家不会觉得人生没有希望,奋斗没有意义。
现在房价高,年轻人买不起房,但是好歹还可以租房。以前的人努力一辈子,可能也分不到房,或者一家子挤在一间很小的房子里。
现在结婚要房要车要彩礼,我们结婚时租房住,一穷二白,然后两个人一起努力买房买车养娃,那时也没听说过彩礼的事情。
老公说:整体而言,我们70后还是比较能吃苦,也比较知足的。而现在有些年轻人更愿意享受,而不想吃苦。
我说:现在这批年轻人刚好就是60后、70后的孩子,有没有可能就是我们这批60后、70后教育孩子的方式错了,把孩子教育成了这样?
02
从家庭、学校到社会,我们都鼓励孩子从小拼命读书、考学,拼命卷,可是卷了十几、几十年后,发现还是没有出路,就业还是那么难。
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努力,而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我们的评价标准出了问题。
我们小时候放学后都要帮家里干活,那时考上中专的不多,考上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考上了是锦上添花,考不上大家也都习以为常。
初中、高中毕业后,该干嘛干嘛,想尽办法去谋生,不论职业贵贱,再苦再累也不会想着在家里啃老。
我大学毕业是上世纪90年代,就业也非常困难,那时想留在城市更难,还有户口、指标等各种限制。
还好我考上了研究生,那时研究生招生每年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只招一两个,三四个都属于多的,还只能报考一所,也没有调剂。
当时本科同学大多哪里来哪里去,回到了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县城甚至乡镇。
当时的大学招生还是精英教育,大家也能够接受现实,没有怨天尤人。
回想起来,当时的教育出路还真是多元化,大家也没有像现在这么普遍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婚姻。
生存才是第一要义,再不好的工作也比没有工作强。
至于感情,找不到理想伴侣,就降低要求,退而求其次,也不会考虑太多的物质因素,稀里糊涂就结了婚。
事实上,对待感情有时还是糊涂点好,太理性就难进入感情,考虑越多越难结婚。算计来算计去,最终就把自己算计成了孤家寡人。
可是现在,许多家庭从来不舍得让孩子干活,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许多孩子都被父母宠着,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
父母为孩子规划了一条理想的人生之路:好好读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
可是现实却啪啪打脸。
大家都在拼命读书,好好读书也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也不一定有好工作,而且更多的年轻人结婚生子的意愿不强。
而这些从小四体不勤的孩子,等到长大了,许多活儿都不想干了。这时父母开始急了,你为啥不干活?这不是父母自己惯出来的毛病吗?
长期灌输的争强好胜的心态,也让孩子们端着下不来了,一般的工作看不上,一般的对象也看不上。
另外,许多父母也陷在高期望值里,不愿看清现实,甚至为了面子而耽误了孩子的人生。
03
最近,刚好和朋友聊起子女的恋爱问题,两家的儿子都在读大学。
朋友说,儿子不在大学好好学习,而去谈恋爱。
我说,都读大学了,谈恋爱与学习有什么关系,不谈恋爱也不一定会去搞学习,爱学习的人,谈恋爱也会去学习。
现在这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谈恋爱、结婚,孩子愿意谈恋爱,就应该烧高香了。
身边有这么多高学历的大龄单身青年,难道你希望孩子以后这样吗?
她问,你儿子谈恋爱,你不把关吗?
我说,我把什么关?该灌输的价值观从小就灌输了,他要听早就听了,现在去干涉,只会越干涉越逆反,不起作用还讨人嫌。
最终都是他们在一起生活,我们喜不喜欢有什么要紧,只要他自己喜欢就好。
婚姻说到底也有运气成分,我们大人也未必看人看得更准,而且人都是会变的。
你现在觉得好的人,你能保证婚后一直不变吗?自己的婚姻不也是一地鸡毛,还能保证孩子的婚姻?
既然一切都没法确定,还不如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就算吃苦,也是他自己乐意的。吃过苦,他就有经验了,否则始终是个遗憾。
恋爱成功最好,不成功也是增长经验值,总比什么都不尝试要好。
就像婚姻哪怕走到离婚的地步,至少也经历过婚姻的酸甜苦辣,也比感情一片空白要好。
父母对孩子都有“光环效应”,每个父母都会觉得自家孩子好,别家孩子配不上自家孩子,但是别人的父母也会这样想。
多少孩子就是因为父母最初挑三拣四而错过了好姻缘,等到孩子熬成了大龄,只能后悔莫及。
04
养育孩子真是一个难题,尊重孩子的天性才是明智之举。
不要片面追求单一的方面,而压抑其它天性。
人生应该顺势而为,每个阶段该干嘛干嘛,该玩耍的时候玩耍,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恋爱的时候恋爱……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幸福人生无非就是多一些丰富的体验。
父母少干涉,孩子多体验,亲子关系其乐融融,人生自然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