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柯岩

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也是一个著名作家、诗人,她叫柯岩,原名冯恺,原籍广东南海,1929年7月14日生于河南郑州。

1947年,柯岩在湖北希理达中学校校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1949年成为专业作家,先后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任编剧。柯岩、贺敬之两人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堪称是一对志趣相投、患难与共、且成绩卓越的模范夫妻。

说起两人的相识,那还是在1949年底,贺敬之受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之邀,前去讲写作,谈《白毛女》的创作经验,此间结识了柯岩。交流时,两人发现彼此有很多相似的看法和追求,于是很快成为朋友。

1951年初,贺敬之得了肺结核,虽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但有很大的传染危险,医院不许外人来探望;但柯岩坚持到医院来看望他。贺敬之的病延续了半年多,柯岩只要有空就会借些好书和带好吃的东西来看他,爱情的幼苗渐渐萌生成长。

1953年,柯岩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贺敬之到宿舍来看她,那时他们恋爱已有两年;在朋友们的起哄下,两人结了婚:领了结婚证,柯岩把自己的东西搬到贺敬之的宿舍,就算是正式走进了婚姻。

结婚后,两人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雨,却始终不离不弃。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贺敬之先后以“胡风分子”“右倾复辟”“黑线回潮”的罪名被多次审查、批判,后又被“长期下放,监督劳动”。对此,柯岩从来没有任何怨言,总是给对方以信任、照顾和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柯岩、贺敬之夫妻

柯岩对于感情的态度和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都是同样的执着。她曾经这样解释过自己的笔名:“中国古人把绿绿的小苗称之为柯;岩就是大大的坚硬的岩石。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将加倍的顽强……我取它做我的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扎根大地,终生奋力的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中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

具体到如去对于柯岩作品的了解,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一个是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一个是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曾在总理去世、全国人民开展悼念活动时,尽情地抒发了人们发自心底的哀思与怀念,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而今读来、如去仍热泪满盈。

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后来被改编成了同名电视连续剧,因第一次涉及青少年犯罪这一问题,且作品构思精巧、充满生活情趣,深受读者欢迎。电视剧上映时,更是万人空巷、成为现象级作品。

柯岩时以儿童文学起家的,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报告文学,被称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上全能式作家,“千手观音”。她的作品多次获全国各地的文学奖,有些作品还收入大、中、小学教材。

针对改开以来愈演愈烈的文坛乱象,尤其是虚无主义的泛滥,柯岩给于立场鲜明的反对。对于20世纪末发生的“教材风波”,柯岩说:“更严重的是,把所谓教化的《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朱德的扁担》、《一件珍贵的衬衫》这些好文章也去掉了,这很不得人心……”

柯岩曾说起过自己有次去大学讲课,有人问:“你们吃了那么多苦,还信共产主义么?”柯岩说:“当然。信仰让我充实。”有人说:“可是,现在干部队伍中出现了贪官污吏,您怎么看?”柯岩的回答是:“呀。就像不能因为抗日战争中出现了汉奸、叛徒,我们就不抗日一样,不能因为现在出现一些贪官污吏就看不见还有很多优秀的干部和党员在各条战线、在基层默默奉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柯岩小说同名电视剧

2005年,柯岩曾和胡笳编辑了一套《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新诗选》的书,书中的第一首诗就是《诗人毛泽东》:

  •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常于马背沉思
    便有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2006年7月,柯岩荣获第十一届广州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这是一个全球华语诗人民间组织的奖项,是全球华语诗歌界的最高奖。柯岩成了获此殊荣的首位女诗人,此前贺敬之曾获此奖。

2011年12月11日,柯岩在北京病逝。此去经年,如去愿前辈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