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孩子苦、老师累、家长急,满盘皆输、没有人获益,却又无法停止内卷的局面。


作者:星图;本文来源:公众号“爸爸真棒” (ID:babazhenbang)。“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这几年,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席卷全球。

就在上个月,美国洛杉矶地区排名第一的私立中学哈佛西湖9年级学生Benjamin自杀身亡,算上去年的案例,这已经是哈佛西湖学生的第四起自杀惨案,前三起分别是10、11和12年级的三名学生。

曾有一位辅导老师在Reddit论坛上哈佛西湖学生自杀的原因,他说:过去8年,我辅导过一百多名哈佛西湖的学生。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孩子从小就被赋予了极高的期望,他们就像绷紧的皮球……这样一个充满压力,周围都是超级学生的环境,完全有可能逐渐侵蚀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悲剧一直在重演。2022年哥伦比亚大学韩裔学生Ashley自杀离世,生前好友表示来自成绩、就业、环境的种种压力导致了这场悲剧;2021年仅上半年,康奈尔大学就被曝有三名学生自杀;达特茅斯学院两个月内出现了两起自杀……这些都是美国的常青藤名校,天之骄子殒落令人扼腕叹息。

U.S. News/Generation Lab 2024年3月的一份报告显示,70% 的学生自上大学以来就一直面临心理健康问题,且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寻求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配图自电影《美丽的生物》

而在中国,青少年抑郁的现状也触目惊心。

此前有一则采访称,精神病院 50% 都是青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北京大学副教授、现大儒心理创始人、“空心病”理论的提出者徐凯文博士告诉我们,他开在海淀黄庄的心理工作室,从2018年创办以来,每年的咨询量都在持续上升,2023年一年大约就有1万个咨询量,平均每天都有30例左右,其中青少年咨询达到70%以上!

一个耐人寻味的隐喻是,随着咨询量越来越大,徐凯文前几年新搬的办公室原先属于新东方,双减之后,让位给了心理咨询。

在他眼中,24.6%的青少年抑郁检出率,17.5%的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时点患病率等数据,并不是一个个简单数字,而是每天一位位鲜活的来访者。

除了公立教育的孩子有抑郁、焦虑等情况,最近几年,走国际教育路线、出国留学的孩子中,不少也出现了心理问题。 有一些哪怕已经拿到7、8个藤校和顶尖大学录取的学生,仍然很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有一些到了顶尖美高的学生,卷到崩溃回来治疗。

*为方便阅读,本文用第一人称呈现

无人获益却又无法停止内卷

孩子们正在经历“溺水式学习”

前不久我和全国各地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的医生、主任交流,我问他们现在工作忙不忙,他们说,人多到从早上8点开始看门诊,到晚上9点还没看完!

到底为什么青少年出现了那么多心理健康问题?换句话说,孩子们的抑郁究竟从何而来?

最近,我看到了两幅震撼人心的画:

  • 第一张·画

第一张画的作者是一个抑郁的女孩,她来自北京一所著名的重点中学。

在心理老师给她做心理危机干预时,发现她很喜欢画画,于是问她,可不可以看一下你的画?

这就是她的自画像——一张年轻的、青春的脸庞,但是暗淡无光、双眼无神,更重要的是,从四面八方有一只只血色的手伸出来揪住她的头发、扯她的耳朵、抠她的眼睛、撕她的嘴巴。

这个女孩已经看了两年半的精神科医生,吃遍了药物还没有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第二张·画

第二张画的作者是一个焦虑的女孩,来自一所国际学校。大家都以为国际学校好像轻松一点,但并不。这个女孩因为有一门课没考好就崩溃了,不能上学了,哪怕其他科目成绩都是满分。

她的画呈现的就是自己沉浸在焦虑、彷徨、充满压力的题海中,快要溺水,伸出一只手想要求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幅孩子的自画像,特别是第二幅孩子的画让我想起了研究抑郁症心理如何产生的动物模型,其中一个著名的实验是“强迫游泳”:

实验人员把老鼠扔到水池里,它为了不被淹死会拼命游,一直不能停,直到出现“抑郁反应”

之后,实验人员可以通过给老鼠服用某种抗抑郁症的药,来看老鼠的游泳、浮动时间是否会变长,以此评估药物的疗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好像我们的孩子。他们沉浸在这样的水池里,拼命游泳,游到出现心理问题,厌学、抑郁。

小鼠的研究尚且出现不少伦理争议,大家觉得这样对待老鼠是不人道的,会让它暴露在可能导致极大压力和焦虑的环境中。

但对孩子来说,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人生?三年一次大考,重大考试考不好,还要被宣布淘汰,这是否是一种“溺水式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

孩子苦 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可以说是要啥有啥,但至少我们接触到的一些青少年,他们没有快乐,甚至没有健康;考分越来越高,创造力却越来越差,都在疲于奔命去完成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 教师迷惑 现在学校的软硬件这么好,但是孩子们的厌学比例却越来越高,甚至拒学、弃学; 父母着急 他们竭尽所能、耗尽家财,购买学区房,让孩子上补习班,但你会发现往往父母越努力,亲子关系越糟糕。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求助说,凯文老师,我是你的北大校友,但我的孩子现在初中就不肯上学了,你让我作为北大的校友情何以堪。这还不是孤例,至少每个礼拜甚至每天,我都会接到这样的求助。

这是一个孩子苦、老师累、家长急,满盘皆输、没有人获益,却又无法停止内卷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互联网失守、焦虑压力层层传递……

崩掉的孩子越来越多,看不到拐点

导致这样的局面可能有三个原因:

1、互联网作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正在失守,成为负面思想、价值观、情绪和(极端)行为的主要传播途径; 2、教师和家长的焦虑和压力,层层传递给青少年,成为很多极端问题爆发的导火索; 3、学业压力还在持续增加中,教育观的唯分数论使青少年自我否定,对学习无价值无意义感继续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记得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学生们还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是只有数学、物理好的人才是聪明人。

但现在我们拜访了300多所学校,发现几乎每一所的评价标准都是有几个学生能考上清北的“清北率”。似乎一定要上名校,甚至只有清北,才有美好的人生和未来。在这种情况下,评价学生的标准就只剩下了成绩,这条路越走越窄。

如果说100个孩子中1个孩子出问题,可能是生理方面的问题; 如果100个孩子中有5、6个孩子出问题,可能是家庭方面的问题; 但现在100个孩子中3、40甚至更多出了问题,很多精神科医生报告的青少年抑郁数据也都在30%以上,这么高的比率,是不是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太不友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全社会都是这种焦虑的心态、功利的价值观,评价标准就是清北率,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扭曲了;如果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只是看他本科是哪所学校,那么我们的人才观就扭曲了。

这种情况下,学业内卷越来越严重,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崩掉的孩子就越来越多,从10%、20%到30%,到现在还没看到拐点。令人痛心的极端事件也越来越多。

我们到底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怎么消除孩子的“心理雾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除“心理雾霾”

给孩子的三份礼物

首先,我认为要处理成年人焦虑的情绪,调整心态。人在焦虑的情况下是没法理性的。

这里所说的焦虑指的是典型的“广泛性焦虑”,表现在紧张、不安,一辅导孩子作业就发脾气,注意力容易涣散,心率加快;并且总是在为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担心,比如担心孩子上不了大学人生就毁掉了,比如默认现在是一个竞争内卷到极致的时代没法不卷……事实并非如此。

现在有“广泛性焦虑”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我们越来越失去最初的本心。

父母都是心疼自己孩子的,我做心理咨询工作,面对那么多青少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心疼”。这些孩子在过度竞争的情绪下,浑身肌肉紧张。

有孩子每天躲到教室的走廊里吃午饭,我问ta为什么?ta说,同学在一起就是比成绩。有个同学还对ta说:你的年纪比我们大几个月,为什么考试成绩不如我呢?把孩子说崩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我们要守住两条底线:

第一条,每天8小时睡眠。

“睡眠剥夺,身心崩溃”,8小时的睡眠都不能保证,不要谈身心健康。

第二条,每天3个小时的体育或户外活动。

顾明远老师曾说,能力是从活动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孩子一直在做作业,不参加活动,德智体美劳从何而来?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商从何而来?一天到晚和书本打交道,怎么能学会和人打交道?

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父母,都应该把孩子最基本的底线守住,我敢说80-90%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我们要送给孩子三份心灵礼物:

  • 第一份礼物

    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我们都知道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话就是:“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你为了孩子好,把ta弄得精神崩溃?为了孩子好,让ta一点玩耍和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这并不是为了孩子好。

家长一定要知道,就算你的孩子没上清北,但你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亲密关系才是人一生幸福和美好真正的基石,而不是孩子上了所谓最好的学校,但ta和父母的关系是破裂的,不愿意和你们交流,把你们拉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第二份礼物

    创新、创造能力

现在是ChatGPT时代,教育需要进步。我们不能比拼记忆能力,因为人永远比不过计算机。我们比什么?无中生有、不合逻辑的才华。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善于提问,越来越不善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如果逼着孩子只能按照标准答案去思考,怎么会有这样的才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第三份礼物

    理想和价值观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仰、价值观,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人生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么去热爱和享受美好的生活和世界。ta当然会产生“空心病”,会觉得人生无意义、无价值,家长有再多的钱都没用。

如果家长能身体力行把这些真正美好、可以享用一生的财富教给我们的孩子,而不只是通过花很多钱去上辅导班、提高一点分数、进一个所谓好一点的学校,然后继续无止境的竞争,也许就可能扭转我们青少年目前心理状况恶化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爸爸真棒】:“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 guanjia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