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生前,多次叮嘱唐闻生和王海容:我死以后你们要听周总理的
DELIXI
2024-12-08 09:12越南,同奈省
毛泽东年长周恩来五岁,在共同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他们力挽狂澜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回顾他们的前半生,两人志同道合、亲密无间、有着共同的人生追求,而这也让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对于周恩来,毛主席是无比地信任。在毛主席晚年病重时,多次叮嘱唐闻生和王海容: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听周总理的。但没想到周恩来却比自己早走了,这是他完全没料到的。相比之下,被留下的毛泽东却是最痛苦的,周恩来逝世后,毛泽东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唐闻生和毛主席
1962年秋,18岁的唐闻生来到了新中国第三代外交官的摇篮之一——北京外国语学院。
由于她小时候从小跟随父母生活在国外,直到1952年深秋,七八岁的唐闻生才随父母回到了故国。
回到北京之后的唐闻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新鲜,由于错过了开学的时间,唐闻生在家里呆了四个月。那个时候,他们居住在台基厂1号,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楼上是阅览室,唐闻生经常独自去那里看书。
第二年春天,唐闻生插班来到了北京东城区明明小学三年级继续学习。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市的重点中学北师大女附中。6年后,唐闻生参加高考,轻松地拿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至此,唐闻生也算是正式进入了新中国第三代外交官的“摇篮”。
与同龄人相比,在海外长大的唐闻生有着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因此也引起了不少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从入学开始,唐闻生就成为了学校各种联欢晚会的主角。在学习上,唐闻生也非常有天赋,只用三年的时间读完了5年全部的课程,让师生都对她刮目相看。
60年代中期,周总理为了祖国的未来,与冀朝铸一同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为外交部物色高级翻译人才,此时的唐闻生也进入了两人的视线。
1965年,唐闻生迈入了外交部的大门,她也很快适应了英文组的工作。
7月9日,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在北京闭幕,参会的53个国家、地区的代表,一路观光游览,来到了武汉,等待着毛主席的接见。此次会见,外交部为毛主席配备了三名翻译,其中就有唐闻生。其实这样大的场面根本轮不到她,但当时冀朝铸不在,只能由唐闻生顶替。
当唐闻生得知自己要去当翻译的时候,坚持拒绝因为她觉得自己胜任不了,但最后她还是被说服了。
然而,经过和毛主席的相处,唐闻生发现这位能够震慑众人的领袖人物,平易近人也非常幽默。
虽然唐闻生有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但由于生活环境、阅历等方面的因素,她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背景掌握得也并不舒服,所以给毛主席当翻译的时候也会经常卡壳。
毛主席在从政之余,一直关注周围的工作人员和各方人士的名声,借题发挥。
1974年5月29日晚,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李政道博士,唐闻生和王海容在一旁陪同。在进入交谈之前,毛主席询问李政道是哪里人?对方回答是上海人之后进入正题,毛主席问:
- “你的关于应该培养科学人才的意见我是赞成的,但是你的那个理论没有讲清楚,你的理论就是从应用科学来的,然后又指导应用科学。”
还没等王海容翻译,毛主席又举出例子:“比如,形式逻辑的大前提,凡是人都是要死的,从古以来老人都死了,就是这个大前提。”
说到这里,毛主席指了指旁边的唐闻生说道:
- “‘唐闻生是人事小前提’,这个小前提就包含在大前提里头。‘凡是人’不是有个人吗?唐闻生是人,不是包含在大前提里头吗?所以唐闻生呢?是要死的。这是结论。这就是三段论法。”
之后毛主席又笑着说道:“她叫唐闻生,我劝她改个名字,叫唐闻死,她说不好听!”在交谈中,毛主席阐述了关于生死的真理,也正是这番愉快的开场让原先严肃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
唐闻生和周恩来
唐文生第一次在外事场合见到周总理是在芬兰大使馆里,当时,周总理应邀参加芬兰大使馆举行的一个宴会,翻译员冀朝铸陪伴在左右。唐闻生清楚地记得自己能来到这里,是作为甘野陶大使的英语翻译前往的。
周恩来一见他一眼就认出了他,问她叫什么名字?唐闻生望着神采飞扬的周总理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她还记得自己刚从北外来的时候,冀朝铸介绍唐闻生的时候说到:“好好干,用两年时间赶上你的师傅……”
周总理笑着对唐闻生说道:“天啊!两年?赶上大名如雷贯耳的冀朝铸?”唐闻生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转眼间,三年的时间过去了,1969年9月29日,陆军参谋长哈米德·汗中将率领巴基斯坦政府友好代表团乘机来到了北京。
此次会见,有关方面决定让唐闻生担任总理和哈米德·汗将军会谈的主翻译,这是唐闻生第一次给周恩来作翻译,为了以防出现什么情况,冀朝铸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就这样,唐闻生就紧张地上场了,刚开始还能应付下来,后来就不对劲了。初次上场的她虽然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但场面的状况还是出乎了她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