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这个源自瑞典的家居品牌,自1943年成立以来,便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实惠的价格,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自1998年1月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商场后,长时间深受消费者喜爱。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走到了“沙发上已经没人了”的地步,面临客流量断崖式下滑的问题,即便是在实施了大幅度降价策略之后,依然未能有效吸引顾客回归,不能不令人唏嘘。
根据可查资料,宜家自2023年起就开始实施降价策略,最初是对300余款产品进行降价,随后在今年年初宣布扩大降价范围,涵盖了从几元至数百元不等的商品。整个24财年,宜家中国投入超过4亿元用于降价策略,覆盖了超过500款产品,占全部品类的50%。
尽管宜家实施了降价措施,但客流量并未显著回升。
据社交媒体上网友留言,不少人对宜家客流量减少表示惊讶。据报道,即使是工作日,宜家的客流量也远不如以往,餐厅和样板间内空位众多,与以往需要排队等候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另据宜家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底的2024财年,宜家母公司的营收同比下滑了5.5%,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了46.5%至8.06亿元,这是5个财年来首次出现收入下滑。与此同时,宜家的中国市场的情况尤为不乐观,2019财年宜家中国的销售额为157.7亿人民币,而24财年下滑到了102亿人民币。
针对这种现象,有专业人士给出了具体原因。
首先,价格竞争压力超前。尽管宜家拥有大规模采购能力和全球供应链,但在控制商品成本方面仍面临挑战。线下卖场的租金、人力、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国际运输费用的上升也对其造成了影响。
相比之下,国内品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抢占市场。
其次,消费者需求变化带来挑战。部分消费者因为对价格敏感,找到了价格更低的替代品而离开宜家。此外,一些消费者认为宜家已经失去了创新,无法再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惊喜感。例如,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寻找到高颜值家居后,会到网上寻找价格更低的同款。
再者, 产品更新乏力。一些消费者反映,宜家的产品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缺乏创新。例如,一位在北京打拼多年的消费者表示,她住进新房子后,特意列好购物清单去宜家,却发现商场里没有一件东西能让她满意。她认为宜家的品质无法满足她对家的期待。
首席观察认为,宜家客流量断崖式下滑的背后有多重因素,宜家未来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其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