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建档案
  古建:三圣庙
地址:临汾市襄汾县永固乡南五村
级别: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
文物认领认养电话:0357-5709558
一个温暖的冬日,山西晚报记者跟随襄汾县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永固乡南五村,探访三圣庙。
南五村位于一片汾河滩地上,东临汾河,西靠黄土塬,为古河道所在之处。村里的三圣庙,俗称“老爷庙”,就坐落在南五村村委会的南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83.7平方米。
由于南五村已整体迁移,三圣庙位于老村中,周边几乎无人居住,房屋及东侧围墙坍塌严重。
襄汾县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翻阅、查询了襄汾县志及南五村史,并没有发现有记载三圣庙的详细史料。大殿重修题记表明,明天启六年(1626年)、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曾有重修。
据村内年长者讲述,这座庙宇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正殿、卷棚献殿(已毁)、戏台,东西两侧对称布置东西耳殿(已毁)、东西配殿(已毁)、东西山门。
山西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正殿位于院落北端,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前廊式结构,单檐双坡硬山顶,灰陶筒瓦屋面。虽建筑主体保存完整,但年久失修。大殿屋脊架着一个高音喇叭。据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殿曾做过学校、村大队部。西侧偏房原为村卫生所、村委办公室,现已无人使用。钟鼓楼底层为东西山门,目前为封闭状态。戏台位于院落南端,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后檐硬山顶、前檐歇山顶,灰陶筒瓦屋面,戏台前杂草丛生。东西山门,二层结构,面阔一间、进深二椽,三檩无廊式结构,单檐双坡硬山顶,灰陶筒瓦屋面。
据襄汾县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兰会才介绍,这座庙虽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学校教室使用时,进行过改建,但依然保存了大量清代构件,留存着鲜明的清代营造技术,在装饰、雕刻、脊装、斗栱等方面,反映出当时百姓的审美。三圣庙建筑有鲜明的特点,建筑瓦顶满覆脊兽,筒板布瓦,举架平缓。正殿斗栱有雕花作装饰,为木雕精品。戏台的斗栱精美细致,额枋雕刻的图案线条流畅、纹理清晰,赏心悦目。正殿及戏台梁、檩上施有精美彩绘,彩绘表面虽尘土覆盖,局部褪色、脱落,但布局合理,线条流畅。
经考证,三圣庙内供奉的“三圣”为老子、孔子、释迦摩尼。该建筑历经风雨坎坷保留至今,是当地历史文化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三圣庙创建于何时,已无人能说清楚。这座庙历经沧桑,至今仍基本保持着原貌,反映了当地传统庙宇的一般特征,见证了南五村的发展变迁,是南五村仅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这座庙对研究襄汾县明清建筑结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兰会才说,三圣庙建筑实物,对研究我国清代建筑布局、艺术造型、民族风格和材料施工,都是直观可靠的资料。
襄汾县文物保护中心巡查室负责人武国辉表示,南五三圣庙作为当地重要的祀典、祈福场所,反映出襄汾地区不同时期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发展演变,至今,每逢阴历十五,还会有村民来祈福。
“因年久失修、风雨侵蚀等原因,庙内现存建筑屋面脊饰、瓦件破损,屋面漏雨严重;墙面表砖酥碱严重;院内杂物堆积、杂草生长,排水不畅;周围居民已整体迁移,周边房屋坍塌严重,若不及时修缮,正殿及戏台可能会坍塌不存。”兰会才介绍,为了使三圣庙内现存建筑安然无恙,2023年3月,襄汾县文物保护中心委托相关单位对三圣庙进行全面勘察,并制定了针对性的保护修缮设计方案。
兰会才表示,修缮将结合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的修缮思路,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非常欢迎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修缮这座庙,保留乡土味道,完善乡村风貌,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山西晚报记者 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