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车家竹 袁子毫
静静地伫立在塞纳河畔的巴黎圣母院,见证了雨果笔下爱丝梅拉达与加西莫多的故事,艺术与历史在此交融。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的屋顶和塔尖在大火中被烧毁。
当地时间12月7日,历时五年、斥资7亿欧元修复的巴黎圣母院,迎来大火后的“重生”,重新对外开放。
巴黎圣母院进入开放倒计时,开放情况如何?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开放前一天前往巴黎圣母院外围拍摄的华人。
12月6日的巴黎圣母院
1
烧在“整个法国心上”的大火
5年前的那场“噩梦”终于结束了
12月6日,尤先生来到了巴黎圣母院旁,塞纳河两岸早已架起不少相机,记录下即将到来的一刻。巴黎圣母院四周依然立着不少铁栅栏,将游客区隔在外,离巴黎圣母院较近一侧,围挡还未完全拆除,而后侧一方用作建筑施工的脚手架和塔吊还未撤场,但周围仍围满了不少游客。
长期生活在法国的尤先生,对巴黎圣母院有着自己的记忆:“学生时代,我的学校就在巴黎圣母院附近不远的地方。每当有亲戚朋友来访,我总会当‘导游’,带他们去欣赏这座建筑。而回家时,也常常路过。”这五年间,每次经过巴黎圣母院修缮工地,看到维修的景象,尤先生心中总是五味杂陈。与此同时,他也通过网络密切关注修复的进展。当记者问及正式开放前最大的感受,尤先生说:“终于修好了。五年前的那场‘噩梦’可以算是结束了。”修缮中的巴黎圣母院,也不乏游客前来游玩。“之前也去过几次修缮中的巴黎圣母院,周围大多是游客。外国游客和法国外地游客。”尤先生补充道。
时间倒回五年前,正搭起脚手架进行维修工程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火势蔓延速度很快,难以控制。在紧张围观的人群注视下,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尖顶被烧断,坍塌倒下。然而,关于当年起火的原因仍未有定论。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可能是意外造成的火灾,但究竟是电气短路还是工人乱丢烟头引起,仍然无法确定。
2
再度重逢参观预约火爆
“估计预约参观都得靠‘抢’”
巴黎圣母院即将敞开大门,准备迎接每一位来客。
据尤先生介绍:“目前巴黎圣母院内部参观使用的是邀请制度,周末会有大型的开放仪式,现在开放仪式需要网上报名,但平台已经‘爆满’,还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排上。”巴黎圣母院官方网站预定显示,从12月8日起至12月13日,当地时间15:30至22:00为开放时间,在12月16日起恢复正常开放时间。尤先生了解到,普通游客在下周一开始才能预约参观,而周六开放的预定网站估计会被“抢爆”,“我下周想‘抢’一个时间去参观。”
此外,法媒介绍称,为了庆祝巴黎圣母院再次开放,还有一些颇具声望的嘉宾将到场观礼,预计约有50位各国政要将出席。“这次开放仪式巴黎也是相当重视,巴黎警方部署了前所未有的安保措施,包括商业活动暂停两天、交通限制,以及暂停河流通航,安保措施也借鉴了奥运会开幕式。”尤先生补充道。
12月6日 巴黎圣母院前的人们
3
科技与文化融合
做到数字化“修旧如旧”
历时五年,2000多名工匠和专家参与,耗资近7亿欧元(约53.5亿元人民币),巴黎圣母院的重生,不仅是建筑的修复,更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帮助修复古迹,科技能做到什么?
大火中,巴黎圣母院被摧毁的地方不仅有尖顶,还有拱顶部分区域塌陷,以及屋顶、尖角阁的损坏。为了快速重建,修复团队使用原始石材替换或修复破损,同时借助3D扫描与数字建模,确保每一块修复石材都能精准对接。而这也离不开2015年,艺术史学者安德鲁·塔隆对巴黎圣母院打造的“数字档案”,利用激光扫描,记录下巴黎圣母院超过10亿个数据点。修复中,据此构建出3D动态BIM模型,借助可视化软件与虚拟现实技术,为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现代材料工艺3D打印技术也被广泛用于雕塑细节的复刻、残缺文物的修复。如今,拱顶重现昔日庄严,交叉拱的设计依旧错落有致,细致雕刻在光影间闪烁。
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并未止步于历史的重现,现代化的改造也在悄然进行。比如,环保材质的蜡烛可供游客在教堂内部使用;全新的照明设备可调节光源强度和色温,营造出不同氛围;新的唱诗班座椅采用橡木材料,靠背相较原先更低,呈现淡金色,极具设计感。同时,通过修复工程,这座古老的建筑还安装了现代化的消防喷淋与隔离系统,包括细雾喷洒和红外影像仪监控,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
对历史建筑细节的忠实还原,创新科技的巧妙运用;传统匠人的精湛技艺,加上现代化审美的审慎融入。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表示,“我相信,重新开放所带来的震撼将如火灾发生时一样强烈。但这一次,将是一场充满希望的震撼。”
巴黎圣母院将再度与公众重逢,世界各地的人,又可以穿越百年光阴,再次近距离欣赏这座瑰宝。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