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出生于奥格斯堡,当时这里属于巴伐利亚。在海德塞工厂工作的父亲,是个尽忠守职的人,他被提拔为销售部主任,后来又任造纸厂的厂长。他的收入丰裕,家庭富足。因为他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教育就落在母亲身上。布莱希特从小身体虚弱,落落寡欢,直至在教会小学上学时,还是由母亲接送。

幼时的布莱希特就对《圣经》很感兴趣,他喜欢《圣经》中引人入胜的故事。布莱希特在十五、六岁时写了剧本《圣经》。他成年之后,有人让他说出一本印象最深的书时,他毫不犹豫脱口而出:是《圣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学时的布莱希特才资平平,只有作文经常得高分。16岁时,他在由学生们自己编辑的油印杂志《收获》上,发表一篇题为《燃烧的树》的诗歌,和一个独幕剧《圣经》,这是布莱希特最早的文学作品,他当时用了笔名:贝尔托尔德·欧根。他对自己的才华和天赋极有信心,布莱希特坚信自己能成为一个作家和戏剧家。在学校,他是一个自视才智出众的人。在家中,一直关爱他的母亲也认为“他是一个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很短的时间中,这位中学生所持极为矛盾的、甚至水火不容的观点,明白无误地反映在布莱希特当年发表的文章中。他在《叙述者》副刊上,发表了《关于我们时代的笔记》,他写道:“二百年来德国的文豪和思想家们创造的德意志坚强性格此刻正在经受考验。我们的男子沉着镇定,严守纪律,而又激昂慷慨地投入战斗。”

而几个星期后,他在《为祖国去死是光荣和甜蜜的》一文中,却对这些为献身德意志的男子持截然相反的态度。布莱希特写道:“为祖国去死是光荣和甜蜜的口号无非是出于宣传之目的。与生命告别无论在病榻上还是战场上都是无足轻重的事。只有那些笨蛋才会如此虚荣地把死说成是往黑门里轻轻一跃。”布莱希特的德文老师看到这篇大逆不道的反战文章,提出要把他开除出校。后来多亏在学校兼职的一位神父反对,他才得以继续读完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布莱希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只要他能搞到手的一切文学作品,他都读,包括通俗无聊的小说,情诗。他经常与爱好文学的同学聚会,朗读剧作和自己创作的诗歌,并把自己写的歌谣配曲演唱。这些聚会大都在他父母亲的阁楼上,他是同学们公认的组织领导者。但是这位年轻人体质很弱,他心脏先天有病,这不但使他免于参加学校的体育训练,还躲掉了大战的应征入伍当兵。就这样,布莱希特度过了他的平淡又激情的学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