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兰州战役,是彭德怀指挥的第一野战军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也是解放大西北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
可令人奇怪的是,和解放军攻占其他大型城市之前会出现的起义、投诚不同,在这场艰苦的攻坚战中,攻守双方的主将彭德怀和马步芳以及所率领的部队都没有试图和平解决的任何意愿,有的只是血战到底的决心。这是因为,马步芳和他率领的青马是共产党的死敌。
彭德怀的苦恼
和马家军作战,令彭德怀最为苦恼的并不是马家军的战斗力有多么强,而是他们依仗马力,来去如风的速度。
自扶郿战役开始,马家军的这个特点就发挥得淋漓尽致。扶郿战役结束后,胡宗南大败亏输,20余万大军被歼灭过半。而来支援胡宗南的青、宁二马却依仗着骑兵之利,快速脱离了战场,损失并不大。
如果让青宁二马在没有遭到大损失的情况下就退回了甘肃和宁夏,甚至跑回了青海,这将对第一野战军日后发起解放大西北的战事极为不利。
就在彭德怀为此事苦恼的时候,一纸情报传来,说青宁二马并未退回原驻地,而是在平凉一线构建防御阵地,准备阻挡一野大军进入大西北。
所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得知青宁二马并未逃回老家反而积极应战的消息后,彭德怀果断下令,全军即刻发起对二马的作战。
对此,毛泽东非常满意:
“只要平凉战役歼灭二马主力,则西北战局即可基本上解决。”
可平凉战役还未开战,就出现了变故。
原来,作为平凉战役的直接指挥者马步芳制定的作战计划令宁马的马鸿逵不满意了。
根据这份作战计划,宁马的部队顶在第一线,青马的部队在第二线,解放军来攻,则受到损失最大的将是宁马。如果宁马顶住了解放军的进攻,那负责反攻的青马部队将会获得大功;如果宁马没顶住,那在第二线的青马部队将会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倒霉的仍然是宁马。
为此,马鸿逵大发雷霆,马上下令在前线指挥的宁马大将卢忠良“保存实力,退守宁夏”。得到命令的卢忠良不敢怠慢,马上率部逃跑。青马见宁马跑了,他们哪里敢单独迎战一野?于是,也只得赶紧逃跑。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平凉会战还未开打就结束了。
见青宁二马跑了,彭德怀下令向西猛追。在彭德怀看来,一野的部队中仅有杨得志的第19兵团在太原打过攻坚战,其他各部队都没有攻坚战的经验,如果能够在野战中一举歼灭青宁二马的主力,在以后的战事中将会省很多力气。可马步芳和马鸿逵硬是不给彭德怀面子,只要是战事稍有风吹草动,拨马就跑,扶郿战役后期是这样,平凉战役也是如此。
马步芳和蒋介石合影 图片来自网络
可就在彭德怀担忧部队追不上青宁二马的时候,又一次机会出现了。据前线传来的情报显示,青宁二马停下了撤退的脚步,宁马停在了六盘山南麓的任山河地区,该地扼守着宁夏南部固原的交通要道,易守难攻;而青马则停在了陕南进入陇东地区的战略要地固关,这里和任山河地区一样,都是山峦叠嶂,沟壑交错之地。难道青宁二马想要一改常态,不准备退回老巢,想要依托这两处险地与解放军一争高低?
如果真是这样,那对彭德怀来说,简直太好了。正愁抓不住青宁二马的主力,现在送上门来了,岂能放过?
于是,彭德怀命令第64军和63军188师攻击任山河地区,第65军攻击三关口地区。经过了两天的恶战,64军首先突入固原古城,宁马开始全面撤退。
负责攻击固关的是一野第一兵团。
要是宁马仅是做了象征性地抵抗就撤出了固原的话,青马还真是想要在固关进行一次顽强的抵抗。可是,骑兵在平原地区作战虽然是步兵的“天敌”,可要在山区列阵打阵地战,就是步兵的天下了。在第一兵团第1军步兵和火炮的攻击下,青马骑兵部队发生了大的混乱,由于道路狭窄,骑兵根本发挥不出冲击的优势,反而麇集在山路山成为了解放军炮兵的靶子。也是仅打了两天,青马就败下阵来,仓皇撤离了固关地区。
为了在野战中消灭青宁二马,彭德怀在攻击固原和固关的同时,下令部队向马家军两翼迂回包抄。可马家军在阵地战中败得也太快了点,加上骑兵的速度,没等解放军两翼包抄的部队迂回到位,马家军的骑兵就冲出了包围,分路撤回了兰州和宁夏。彭德怀想要在野战中歼灭青宁二马的战役部署再一次未能实现。
两次歼敌主力的机会都未能把握住,令彭德怀很头疼。他并不怪前线的将士未能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因为他很清楚马家军的作战风格,这种依仗骑兵来去如风的战术在解放军没有掌握足够强大的骑兵或者没有配备足够多的机械化部队的前提下是很难破解的。
看来,在兰州城下注定会有一场血战了。
那么,青宁二马既然已经放弃了平凉会战,又为什么会在固原和固关打了这么一场莫名其妙的,跟他们既有的战术完全相悖的一次阵地战呢?
说来也简单,那就是青马的马步芳和宁马的马鸿逵同时升官了。为了在蒋介石面前表现一下,感谢老蒋的“知遇之恩”,他们也只得停下逃跑的脚步,临时作了一次秀。不然,岂不是会不好意思?
在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参加北平谈判留在北平后,这个职位就空闲已久。对这个职位早就垂涎已久的马步芳和马鸿逵都挖空心思想要得到这个职位。
在青宁二马中,马步芳的实力要超过马鸿逵,对此,马鸿逵心中是清楚的。因此,他并没有敢于要西北军政长官这个位子,反而积极向蒋介石推荐由马步芳接任。他打得如意算盘是,既然我推荐了马步芳出任西北军政长官,那马步芳还不得投桃报李,把甘肃省主席的位子让给我?如果蒋介石同意把甘肃省主席的职务给我,那我就把宁夏省主席的位子让儿子马敦静来坐。如此一来,自己就可以坐拥甘肃、宁夏二省,在实际上成为国民党在西北的第一人。至于马步芳,有个西北军政长官的空头衔有什么用?
可惜,马鸿逵的如意算盘打空了。马步芳倒是当上了代理西北军政长官,而甘肃省主席的任命则迟迟没有落在马鸿逵手中。心中失望已极的马鸿逵开始磨洋工,动辄找马步芳的麻烦,这也是在平凉战役期间,马鸿逵为何一见马步芳的排兵布阵对自己不利,就下令撤退的原因。
蒋介石和马步芳那都是“人精”般的存在,一见马鸿逵的诸般举措,立马明白马鸿逵是在对没有任命他为甘肃省主席一事闹情绪。于是,一道命令下达,马鸿逵被火线任命为甘肃省主席。
所谓是“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接受了蒋介石甘肃省主席的任命,那自然要为人家卖命。于是,一道临时下达的命令传到前线,青宁二马停止在固原和固关,开始建立防御阵地,与解放军打起了阵地战。
马鸿逵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马步芳和马鸿逵都清楚,仗已经达到这个份上了,失败是早晚的事。既然早晚会失败,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这点实力其实根本没有保存的必要了,反正也带不走。国民党虽然有飞机,难道还能把骑兵都空运到台湾不成?但打还是要打一下的,最好还是要打出一点成绩,不然,既对不起蒋介石的任命,又将在逃到台湾后毫无政治资本,无法生存下去。于是,一次为了在蒋介石面前捞取政治资本的仓促之战打响了,结果自然是大败亏输。
由于在固原和固关地区击败青宁二马后并未能大量歼敌,这就意味着兰州攻坚战无法避免。
马步芳为何一定要死守兰州?
1949年8月4日,彭德怀下达了攻击兰州、西宁的准备命令,以青马马步芳部为首要攻击目标。因此,彭德怀下令,以第64军控制固原以北地区,牵制宁马马鸿逵部,一野其他各部必须要在8月9日前完成进攻兰州的准备工作。
对于彭德怀来说,不怕青马守城,就怕他跑到了老巢青海去。那里是广阔的少数民族地区,人烟稀少,粮食短缺,不利于大部队长时间进驻。一旦让马步芳跑到青海去,将会极大延长一野解放大西北的时间。
面对彭德怀率领的一野几十万大军即将发起的攻击,已经逃到兰州的马步芳此时作何感想?他难道就没有想要起义或者投诚的心思?
如果说,兰州仍由国民党原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坐镇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起义或者投诚这种局面。可马步芳自红军长征时期开始,就对红军犯下了累累罪行,红军三个方面军都有无数将士惨死在马家军的马刀之下。尤其是马家军对红四方面军所犯下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青马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之间积累了太多的难以化解的仇恨,因此在大战来临之际,攻守双方都没有试图和平解决战争的任何有意图,有的只是血战到底。
那么,对于马步芳来说,既然明知道骑兵在防守上毫无优势,他又为何偏要死守兰州呢?难道仅是为了通过死守兰州捞取政治资本在日后能够在台湾有一席之地?
对于如何防守兰州,国民党内部分成了四派意见。
第一种意见
马步芳认为,只要青马能够死守兰州,就可以拉住同在西北的中央军91军、119军、120军的鼎力相助,守住相当长时间是没有问题的。一旦一野大军屯兵于兰州坚城之下久战不克,那在秦岭的胡宗南部就可以顺势出山袭取一野的后方西安等地,而宁马马鸿逵部也必定会出兵相助。要想实现这个战略构想,首要条件就是要守住兰州。
第二种意见
中央军在西北有91军、119军、120军三个军,但是军队的控制权却并不在马步芳这个代理军政长官手里,而是在西北军政副长官兼参谋长刘任手中。这些军队的军官们没有一人肯于承认是马步芳的部下,因此,也根本不可能与马步芳同心同德。在刘任这些中央军将领们看来,一野攻下兰州后,最可能的战略动向是沿着甘南进入四川,继续向西,沿着河西走廊进入大西北的可能性并不大。既然如此,那何必要和彭德怀在兰州死战呢?因此,放弃兰州,退入大西北等待时变,也就是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是这批人的意见。
第三种意见
马步芳的儿子,一位13岁就成为了上校军官的马继援也不同意自己父亲的意见。在他看来,中央军必定是靠不住的,要想依靠他们在危急时刻守住兰州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青马主力都是骑兵,虽然也扩编了一些步兵,但战斗力远远不足与一野大军抗衡,只能仍然是依靠骑兵下马步战,这可是放弃自己的优势,以自己的弱势与彭德怀的优势作战,是兵家大忌。因此,马继援认为,固守兰州不可取,最好的办法是撤离兰州,在兰州以东地区利用骑兵优势与解放军周旋,或许还会有获胜的可能。
马继援 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种意见
要说马步芳手下没有人才,那也不是绝对的,青马主力第82军的参谋长马文鼎是青马中难得的一位明白人。
他的意见是,青马的骑兵主力全部离开兰州城,一部沿着黄河布防,一部机动,随时出击截断一野大军的后勤补给线。
青马的步兵在兰州外围的险要之地设置防御阵地,其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迟滞解放军对兰州的进攻,给兰州城内物资的转移争取时间。
待到物资转运完毕之后,兰州外围的防御战也必定会给解放军带来巨大的损失,这时则放弃兰州,炸毁黄河铁桥,兰州城任由解放军占领。
可此时,兰州城内已经一无所有,几十万的人口和一野几十万大军的粮食问题就将成为最大的问题。如果一野大军要渡过黄河,则又要面临着已经进行了加固的黄河防线,在面临着无粮、无桥、无船这“三无”局面的情况下,解放军是无法在短期内发起对青马的追击战的。青马则可以在兰州沿着黄河与一野对峙,并且可以利用控制的河西走廊从青海等地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
客观的说,马文鼎的意见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但仍被马步芳否决,他仍然幻想着在兰州战役打响之后,仅凭青马一己之力就可以守住兰州相当长时间,想以此“感召”中央军、胡宗南部、马鸿逵部出兵救援,可事实证明,他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
中央军的刘任为何要大力协助马步芳守住兰州呢?如果守住兰州,马步芳的实力在西北势必进一步扩大,这对中央军又有什么好处呢?与其这样,还不如让解放军把你给吃掉。
胡宗南为何要出兵与马步芳协同作战呢?扶郿战役之后,胡宗南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早都想要放弃秦岭防线向西南地区撤退。既如此,离秦岭千里之外的兰州又与胡宗南有什么关系呢?
同样,宁马的马鸿逵为何要出兵协助马步芳作战呢?要知道,在关于甘肃省主席一事上,二人早就撕破了脸,虽然在阎锡山、李宗仁的劝解下答应要“并肩战斗”,但飞回宁夏后,马鸿逵随即就变了脸。这种人又岂能指望?
因此说,马步芳对死守兰州的作战计划完全就是昏了头。
“青马”覆灭
可即便如此,兰州也是不好打的。青马这一股悍匪守城,恶战是免不了的。
为此,毛泽东致电彭德怀:
“马步芳既已决心守城,有利于我军歼敌。为歼灭该敌起见,似须集中三个兵团全力于攻城战役。”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预备战役之后,青马在兰州外围的防御阵地基本上已被解放军摧毁。1949年8月25日拂晓,兰州战役总攻打响。战至下午5时,青马在兰州西部防线的重要地域沈家岭被解放军第4军一部攻占,直接造成国民党军队全线动摇。马继援在仓皇之下组织撤退,可由于败兵争路,大批人马在撤退中被挤落入黄河,现场一片混乱。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共歼敌2.7万余人。彭德怀下令,部队应不给青马以任何喘息机会,继续追击,全部干净歼灭之。
1949年9月6日,第一野战军第一军和第二军一个师进入西宁,接受青马残部的投降。
在得知来投降的青马代表竟然提出了“青马现有骑兵要全部接受整编、步兵全部遣散回家、保证官兵的生命安全”的条件后,解放军代表,第一军副军长王尚荣厉声说道:
“你们还有什么资格讲条件?不投降就干净彻底全部消灭掉!”
至此,在民国时期横行一时的青马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