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22日,那是一个看似平凡却暗流涌动的日子。

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乘坐着他的专车,缓缓穿过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繁华街道。

然而,令谁都没想到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刺杀行动悄然拉开序幕。

伴随着三声枪响,肯尼迪总统的头部中弹,当场身亡。

那场刺杀不仅是有预谋,应该还是专业杀手所为,因刺杀事件从开始到结束,仅仅持续了26秒。

也正因突如其来的事件,使得美国国内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影响到了国际。

那时肯尼迪为了遏制中国核武研究,已经制定了轰炸我国核试验场的计划。但随着他的离世,后来接任的副总统约翰逊并没有继续他的计划。

正因如此,我国核试验场也就躲过了一场致命威胁,得以在1964年的10月成功试爆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核武”计划

我国的原子能事业,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那是一个国家亟需强盛、民族渴望复兴的时代。

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著作中,掷地有声地指出:

“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正是在那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核计划从无到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艰难起步。

面对技术封锁、资源匮乏、国际压力等重重困难,我国的科学家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开启了走向拥核国家的伟大征程。

然而,即便我国有这样的想法和计划,但作为当时全世界顶级的两大核武强国,美国和苏联,自然不会让我国的计划得逞。

尤其是美国,这个在朝鲜战争中被我国击败的国家,更是不想让我国拥有核武器。

由此,自始至终美国都在监视和窥探着我国的核武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美国为了搜集我国核计划的资料,美国情报部门动用各种先进侦察手段,其中就有N-2侦察机的高空侦察。

当时美方不方便出面,特别委托老蒋,让蒋军空军飞行员驾驶U-2飞机,携带高分辨率成像摄影机从台湾起飞,深入大陆内部进行侦察。

另外,美国情报部门还启动了“科罗纳”卫星侦察计划,使用间谍卫星携带的高分辨率照相机,从太空拍摄我国核计划研究的进度和核试验场地。

直到1960年,美国中情局方才正式确认中国核武器研发项目的存在。

并据此评估预测,“中国将在1961年建成核反应堆,在1962年生产出可以用于裂变的铀”。

面对这一严峻局势,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迅速作出反应,他指令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中国核武器研发的具体情况及其对东南亚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调查。

到了1961年12月,美国的“科罗纳”间谍卫星首次成功识别出位于中国西北部的罗布泊核试验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阻止中国核武计划

这一发现更加剧了美国对中国核武器发展速度的担忧。

紧接着,1963年,蒋军驾驶的U-2高空侦察机又成功捕捉到包头核工厂的重要影像资料。

鉴于以上种种情况,肯尼迪深感事态严重,他果断下令相关部门对中国核计划采取必要措施,力求在最大程度上阻止中国成功拥有原子弹。

美国在思来想去后,总觉得如果自己贸然行动,不仅可能会影响到其国际地位,甚至还会让最大的竞争对手苏联,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美国决定,不如拉苏联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