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在1927年8月1日正式成立。在我军历史上,一般认为,最为艰苦的斗争有,就包括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其实目前国内关于这一历史的影视题材不多,也仅仅有一个《浴血坚持》。其实对于多数群众来说,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是依靠影视作品。这也是这段历史很少有人关注和了解的原因之一。
1、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概况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处于失败状态,所以红军的主力决定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但是,在主力红军长征的同时,在南方八个省份的苏区,还都留下了一定的游击队。因此就在主力红军长征的同时,红军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也由此拉开序幕。
游击队是无法和国民党主力军队进行正面战场的阵地战的。所以,游击队不得不在山区活动。虽然茫茫大山藏住红军游击队很容易,但是国民党军却想出了一个更为歹毒的计策:那就是对山区周边进行生活物品封锁,这样可以让红军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下倒下,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同时,国民党军还会时不时的去山里进行扫荡,并对红军战士进行威逼利诱。
对于部分红军游击队成员来说,悲观情绪也随之蔓延起来:因为一方面,曾经有过厚望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已经被国民党军占领,且主力红军撤走,能否回来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部分红军游击队的成员选择了叛变。
这些叛徒选择将红军游击队的一些内情甚至活动范围提供给国民党军,甚至给国民党军带路。所以很多年后,全程参与三年游击战争的陈毅元帅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提到:这三年游击战争,算是他的革命生涯中最艰苦和最艰难的阶段。
2、艰苦斗争
蒋介石在第五次围剿红军的时候下了大功夫。老蒋采纳了杨永泰的主意,认为对付红军不能采取对待土匪的手段,也不能把红军类比为吴佩孚那样的旧军阀,而是应该全面对付红军和苏区。所以在红军主力撤走以后,国民党对原苏区采取了全方位的高压统治,目的是困死苏区留守的红军游击队。
首先是军事手段。蒋介石把苏区分割成若干单元,将苏区适合驻军的地方驻扎了常备军,而后对红军活跃的山区,进行不定时的清剿。
其次是政治手段:国民党鼓励苏区老百姓互相举报互相告密,并且还推行连坐手段:每10户人家形成一个整体,一旦有一户人家和红军有来往被发现,其他9家也要受到刑罚。这种手段无疑导致邻里之间互相不信任,同时压缩了红军的活动空间。当然老蒋的目的就是切断红军和苏区老百姓的来往,这样可以保证红军游击队只能不断缩小,不会出现增员。
第三是经济手段。国民党在苏区推广配额制度,不论是口粮还是日用品都按照老百姓家里的人数进行配置。目的就是保证苏区老百姓没有任何口粮,这样即便是不能在军事上消灭红军游击队,也能通过断绝口粮的手段消灭红军。
这一系列歹毒的手段导致红军确实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不过红军还是尽力克服斗争中遇到的一切困难。不过,陈毅就带着战士挖野菜、捉蛇来解决口粮问题。而穿衣方面,则选择有什么穿什么的方针——毕竟,没有军装可穿,就穿老百姓的衣服。而这也无意中造成了国民党军的困扰——红军不穿军装了,国民党部队也确定不了对方是老百姓还是红军。
而居住方面,红军游击队则是居住在森林或者山洞里,在夜间出来活动,在白天隐藏踪迹,这样才能做到和国民党军的长期周旋。
这样的环境对红军战士的健康也造成伤害。同时国民党军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对药物的管制是最严格的。这导致了红军战士处于严重的缺医少药的状态。
而红军游击队针锋相对,通过采集中草药的手段来治病。
就这样,红军游击队熬过了三年的艰苦时光。
3、结语
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协议,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被改组为新四军,并成为了抗战时期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拖住了国民党的军力,为主力红军的长征,减轻了压力。当然,这三年时间里,八省红军游击队的牺牲和付出,是不容遗忘、可歌可泣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