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若论川中将领谁恨蒋氏恨得切齿,除早逝的刘湘外,就得属范绍增了。
刘湘恨老蒋,那是应有之义。
若不是老蒋在背后分化瓦解,几十万川军也不至于成了一盘散沙。就连他自己,后来也死得不明不白。
可范绍增恨老蒋,就有些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想当年,在川军整军时期、在举报刘湘和韩复榘密谋反蒋时,范绍增可是在老蒋鞍前马后,立下过大功的。
难道是蒋氏看到范绍增利用价值已尽,就把他一脚踢开了?
不能够啊!
当初,在川军整军时期,顾祝同许下范绍增只要带头支持裁军就给他一个军的番号的诺言,不是已经兑现了嘛!
问题就出现在这个军上。
有一句俗语,叫做“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当然,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理解,那就是“没有期望,自然就没有失望。”
川军诸将中,像潘文华、刘文辉和邓锡侯就是那种没有期望,自然就没有失望的人。不管老蒋在川军中怎么折腾,只要不动他们那一亩三分地,看着就是了。
像唐式遵、王瓒绪、王陵基、杨森等人,则属于小有期望的人。
当然,老蒋也没亏待他们。在川军出川抗战后,这四个人陆续被任命为集团军总司令,也算满足了他们的小期望。
至于范绍增,则属于那种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人。
为何?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老蒋虽然以搞花钱许愿来分化瓦解对手出名,但在骨子里对那种为了利益就把主子卖了的人是看不起的。
若论看人下菜碟儿,老蒋是非常精通的。如果反复无常之人手中尚有实力,老蒋看在你有几条枪的份上还会给你几分颜色。若是连几条枪都没有,那对不起,你靠边站吧。
严格来说,范绍增是靠着杨森起家的。
在杨森的部队中,范绍增和杨森的侄子杨汉域关系非常好,甚至结拜为异姓兄弟。
可异姓兄弟又能如何?
在杨森和刘湘的大战中,范绍增还是投靠了刘湘,把为他信誓旦旦作保的杨汉域闪了一个跟头。
若非是杨森的侄子,又深得他器重,杨汉域或性命不保。
要知道,杨森可不是个善茬儿,连自己的亲闺女都下得去手,更不要说是侄子了。
以杨汉域为掩护,获得了杨森的信任,然后转身就投了刘湘,置结拜兄弟于险境。
这是什么行为?不义也。
范绍增到了刘湘麾下后,倒是得到了重用,被任命为第4师师长。
可刘湘真的相信他吗?
未必。
在刘文辉和刘湘叔侄争雄的时候,刘文辉给范绍增开出了大价钱-大洋30万。
为何要找范绍增?自然是范绍增曾经有倒戈的经历,属于有缝的鸡蛋-可盯。
这一次,范绍增没犯糊涂,拿着支票就交给了刘湘。
刘湘很满意。
既然是人家给你的,那你就拿着吧!这件事我知道了,这30万大洋就当我奖励你的。
这件事范绍增做得漂亮。既得到了刘湘的信任,又拿到了实惠,堪称两全其美。
范绍增 图片来自网络
“二刘”争雄以刘文辉战败收场后,刘湘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川。
这对蒋氏可是个巨大的威胁。
可要硬裁,不是好办法。
当没有收服刘湘手下人心的时候,或者说没有让川军将领尝到跟着他干会有甜头时就裁军,只能适得其反。
于是,蒋氏吩咐陈诚在峨眉山搞1期训练团,好好把川军的脑子洗洗。
在这个问题上,老蒋的手腕比陈诚要强得多。
陈诚的个性和手腕还是过于强硬了些。
比如在某次开会的时候,陈诚张嘴就来,“川军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土匪式集团”。
这个话,连坐在一边的老蒋都有些听不下去了。
你可以在心里认为川军不知天高地厚,是土匪式集团,可你不能说出来啊!你这一说出来,这个打击面也太大了吧,还有谁敢往你身边靠?。
还是蒋氏有高招。再搞一次“新式战法”革新吧。
这么做的好处有三个:
一是,提高川军的作战能力,为日后出川抗战提前做准备。
二是,加大川军中新老将领之间的“代差”,让老将们产生危机感,为下一步分化他们埋下伏笔。
三是,让那些不适应“现代战法”的将领们被淘汰出去,既可以加强川军将领的指挥能力,还可以让那些被淘汰的川军将领对刘湘产生不满,进而为下一步分化他们创造条件。
果然,蒋氏搞的峨眉山训练团和“现代战法”训练获得了成功。
先说峨眉山训练团。
在训练团里,无论是川军和嫡系军官,都是混合管理,大家吃住都在一起,互相影响是自然的。
如此一来,嫡系军官的优势就发挥出来的,不仅从军衔还是待遇都要高于川军。
川军能不眼红吗?
再加上嫡系军官们事先都被赋予了任务,在一起生活、训练的间隙期时不时地给川军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如果川军国家化,将来一切都按照国家的标准来做,你们的待遇将会得到大幅提高云云。
不仅中下级军官如此,连将领们也受到了影响,对刘湘的忠心开始动摇。
在这些人中,表现尤为明显的是杨森。
杨森本来就不服刘湘,可确实是打不过刘湘。可如今,见一向被其视为强人的刘湘被蒋氏给压服了,更是对蒋氏佩服的不得了。
于是,杨森学着西方的习惯,给他心爱的一条狗命名为“介石”,没事就牵着这条叫“介石”的狗到处转悠。
老蒋听说后,差点没气死。
还好,蒋夫人是留过洋的,知道这是西方的习惯,都是把自己比较佩服的人的名字给狗按上。
可能有人会问,杨森一天洋墨水都没喝过,他是怎么知道洋人的这个习惯的?
那还是在川中混战时期,由于杨森敢于炮轰英舰,获得了一位英海军将领的佩服。因为那时候,没有人敢动洋人,更不要说用炮轰了。
于是,这位英海军将领就把他心爱的一条狗命名为“杨森”,以此来表达对杨森的敬佩之情。
当时,杨森得知这件事后同样气得半死。
也是有人告诉他,这不是在骂你,而是佩服你。
这下子,杨森学会了,就照猫画虎了一通。
杨森 图片来自网络
再来说“新式战法”训练。
本来,在川军中推行“新式战法”是刘湘先提出来的。老蒋的嫡系部队入川后,又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对于川中那些有“科班”经历的老将来说,这个不算啥,他们都能接受;对于川军中那些年轻将领们来说,这正是求之不得。
可对于像范绍增这样的既不是“科班”出身,有没有多少文化的人来说,这就是个灾难。
久而久之,范绍增就落伍了。
再加上范绍增在与红军的战斗中大败亏输,刘湘早就想把他拿下了。
趁着这个机会,范绍增被刘湘“撤职查办”了。
范绍增恼了。
刘湘这不是在过河拆桥吗?
可胳膊是扭不过大腿的,就在范绍增已经认命了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蒋氏竟然不同意。
之前,刘湘和蒋氏曾经约法一章,川军中团以上军官的任免均需蒋氏批复。
刘湘也没太在意,不就是走个形式嘛。
可没想到,形式走着走着就不是形式了,变成真的了。
蒋氏的批复是,“撤职留任”。
虽仅两字之差,可意义截然不同。看来,蒋氏是要力保范绍增啊。
范绍增从此对老蒋是感恩戴德,并在暗地里四处串联拉拢刘湘手下的将领。
还别说,还真叫他拉拢了一批人,而且级别还真不低。
都有谁?唐式遵、王瓒绪、郭勋祺。
刘湘手下有两员大将,被称为“哼哈二将”,一个是潘文华,另一个是唐式遵。在这二人中,潘文华更受刘湘重视一些,也由此,唐式遵就是一个好的拉拢对象了。
至于王瓒绪,刘湘从来就没相信过他。据说,用于监视王瓒绪的人就多达20人。
相对于唐式遵和王瓒绪,郭勋祺则是川军将领中的后起之秀,是“模范师”师长。若能拉拢住他,川军中刘湘“甫系”将领中的老派和新派就有一半掌握在蒋氏手中。
可让范绍增没想到的是,郭勋祺竟然是刘湘派来的。在结束会谈之后,郭勋祺回去就把事情告诉刘湘了。
由于这几个人当时还停留在研究、讨论阶段,没有付诸行动,刘湘也就不好动手处理。事情就这么耽搁下来的。
而就在这时,川军的整军开始了。
当大家都默不作声,等着别人先开口的时候,已经得到顾祝同许愿要给他一个军番号的范绍增挺身而出,“要裁军,先裁我师”。
什么事都害怕“内鬼”,范绍增这么一开口,局面顿时打开了。
刘湘后悔不已,要是知道范绍增会来这么一手,当初自己说啥也要顶住老蒋的压力给他来个“撤职查办”。
既然撤职不行,那就明升暗降吧。范绍增被提升为21军副军长,师长职务由刘兆藜接任。
这下子,蒋氏和范绍增没话说了。
可一个有职无权的副军长能和拥有实权的师长一样吗?
从此之后,范绍增深恨刘湘。
至于那个副军长,范绍增不稀罕,也不去就职,索性出川到上海去了。
在上海,范绍增利用他“袍哥”的身份结识了杜月笙和戴笠。正是这一次结识,让刘湘和韩复榘密谋割据反蒋的企图暴露。
唐式遵 图片来自网络
淞沪会战和南京之战失利后,抗战的大本营暂时设在武汉。
当时,手中握有重兵又处境尴尬的人有三个,
分别是宋哲元、刘湘和韩复榘。
如果蒋氏不派兵入川,恐怕刘湘还不至于那么着急。可抗战爆发后,老蒋入川已成定局及,而川军的几个集团军出川后,老蒋并没有按照事先约定好的那样由刘湘统一指挥,而是分散到各个战区。这让刘湘在惊惧之余又添三分烦恼。
由此,刘湘萌发了要联合宋哲元和韩复榘建立三角联盟的想法。
当然,这个三角联盟不是抗战的联盟,而是割据自立的联盟。
具体做法是,刘湘命令川军封堵住入川的道路,不让老蒋入川;韩复榘率军占据南阳、襄樊和汉中;宋哲元负责据守潼关以西。
韩复榘看后认为很好。
由于韩复榘和宋哲元同属于西北军,负责联络宋哲元的事情由他负责。
宋哲元一看,这还了得!
抗战正酣,这么做就是反叛啊!
于是,宋哲元立即用仅有他和老蒋才能使用的密电码给蒋氏发了电报。
老蒋看后,也大吃一惊。
可孤证不立,仅有宋哲元的一面之词,似乎也不能给刘湘和韩复榘定罪。
可刘湘和韩复榘之间联络的密电码当时还破译不了,这种时候,就需要范绍增出面了。
当时,刘湘由于生病正在武汉治病,而范绍增呢,从上海撤离后也无处可去,也待在武汉。同样待在武汉的还有刚从前线撤下来的潘文华。
刘湘虽然罢了范绍增的兵权,可二人毕竟没有撕破脸,范绍增来医院看他,他也没理由反对。
不过,刘湘还是就着范绍增来看他并且有潘文华在场的时候点了范绍增一次,“老蒋的话,一个字都不能信。”
可此时的范绍增是带着老蒋监视刘湘的任务来的,又岂会认真领悟这句话的深意?
可刘湘还是粗心了。他高看了自己机要人员保密的意识。
在一次看似偶然的机遇下,范绍增得到了刘湘发给王陵基(还有一种说法是发给王瓒绪。其实不可能,王瓒绪早就投靠了蒋氏,如果得到这份电报,还能不通知老蒋?)的一封电报,内容是,派出两个师的兵力出川,驻扎在宜昌和沙市一线,并与韩复榘联络,阻止蒋氏入川。
范绍增是怎么得到这份电报的呢?
说来也巧,执行命令的一个川军团长正好是范绍增同一个“堂口”的袍哥兄弟,他也没瞒着范绍增,就把这封电报的内容告诉了范绍增。
范绍增一听,不敢怠慢,立即把消息传递给了戴笠。
戴笠用这个内容反推刘湘和韩复榘的来往电文,终于破译了二人联络的密电码。
这下子,刘湘想要联合宋哲元、韩复榘反蒋的密谋“实锤”了。
客观的说,范绍增这件事不仅没做错,反而做得非常对。刘湘在抗战的紧要关头来这么一手,高兴的是谁?还不是日本人!
连续立下两个大功,顾祝同许诺的一个军番号应该落实了吧。
确实落实了。只不过,“军政部”给范绍增的通知是“自主筹措力量”。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兵,自己招;装备,自己想办法。
这时候,范绍增其实就有些后悔了,就有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哪有这么干的?
部队是国家的,可兵员和装备要自己出钱想办法,哪有这么办事的?
好在范绍增出身袍哥,在民间有些声望和号召力,再加上组建88军是出川抗战,一时间,报名参军的人倒也人头攒动。
人有了,可装备咋办?
没办法,范绍增只能把当年刘湘奖励给他的30万大洋买的“范庄”抵押出去了,在香港购买了一批装备,才算装备了1个师。
再多,实在是没有了。装备1个师,范绍增已经是倾尽家财了。
就这样,范绍增带着新编21师出川抗战了。
是的,没看错,范绍增的88军在出川抗战时仅有一个新编21师。
顾祝同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第3战区后,顾祝同还是很给这位老朋友面子的。
没装备?好说,我给你一批新装备。
没人?也好说,拨给你两个保安旅行吧?
就这样,范绍增七拼八凑,拉起了1师两旅的88军。
这种部队能打仗吗?
要论打阵地战,88军确实差点。可要论打运动战和游击战,88军一点都不含糊。
不要忘了,88军的基本部队新编21师的构成都是哪些人。要么是袍哥,要么是曾经啸聚山林的绿林好汉,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玩得很溜儿。
虽然在阵地战、攻坚战这种硬碰硬的战斗中,88军没派上大用场,可在牵制敌军、袭扰敌军的战斗中却是行家里手。
88军打得好,范绍增的老朋友顾祝同也没亏待他。不仅拨给了大批的新式装备,还把新21师的军饷由每月9万元增加到每月21万元。
既然有了新式装备,战斗力得到提高,那就不要仅打运动战和游击战,也尝试着打攻坚战和阵地战了。
带着范绍增的期望,88军在1941年的秋季反击战中负责攻击余杭县城。
战果没让人失望,88军一鼓而下余杭县城。
在此次反击战中,整个第3战区只有88军攻占了县城,战绩为全战区之冠。
一时间,各种慰问电、贺电如雪片般飞来,各类勋章、奖章不要钱般送来。范绍增陶醉了。
紧接着,让范绍增更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顾祝同通知范绍增,扩编第88军的电文已经呈送老蒋。
果然,没过几天,老蒋的批文到了,把赵锡田(顾祝同的外甥,黄埔4期生。)的第63师和萧冀勉(黄埔1期生)的暂编第33师拨给第88军指挥。
这就意味着,第88军由一个连乙种军都算不上的军一下子变成了下辖三个师的甲种军了。
这下子,范绍增更加陶醉了。
还没等范绍增的高兴劲过去,顾祝同又给了范绍增另一封电报,范绍增升官了,被提升为上官云相第32集团军的副总司令。军长职务由何应钦的侄子,在军中号称“侄帅”的何绍周(黄埔1期生)接替。
这下子,范绍增全明白了。这是拿我当猴耍啊!
当初组建88军的时候,人员和装备你们一个子儿都不出,现在88军部队打出来了,战功也有了,然后就卸磨杀驴了?
虽然说,范绍增的老兄弟罗君彤是副军长兼新21师师长,可哪里能斗过三个黄埔生?
见范绍增犹豫,顾祝同又跟了一句,这都是“老头子”定的,改不了了,我已经尽力了。
范绍增心里骂,你那叫尽力吗?你把你外甥弄来当师长,那才叫尽力。
直到这时,范绍增终于明白了当年刘湘说那番话的深意了。看来老蒋还真的就像刘湘说的那样,“老蒋说话,一个字都不能相信。”
其实,蒋氏还真的没把范绍增这回事当事,他早就把范绍增忘在脑后了。这一切,都是何应钦和顾祝同联手捣的鬼。
那时候,何绍周正当师长,没有军长的缺可补。何应钦着急,就找顾祝同想办法。
顾祝同为了巴结何应钦,就主动提出让何绍周到第3战区来当军长。
没位置咋办?88军不就是现成的吗!
至于范绍增的感受,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何应钦的感受。
可范绍增不知道啊!
从此之后,范绍增和蒋氏算是结下了冤家。用范绍增的话来说,那就是老蒋“满嘴假牙,没一句真话。”
至于那个有名无实的第32集团军副总司令,谁愿意当谁当,反正范绍增是不侍候了,干脆回川去。
范绍增回川后,处处和老蒋对着干,直至1949年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