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兵面阵是艺术,是体现指挥员水平的最好试金石。长津湖战役,总的排兵布阵没有问题。围绕全歼美陆战一师这个主要作战目标,宋时轮使用了三野的两个头等主力军。一个是20军,一个是27军。而考虑到20军更善于打穿插、迂回,因此把20军的部队放在了从北面柳潭里一直到南面的古土里一线上,分为四处用兵;而考虑到27军善于攻坚这一特点,将主攻枊潭里和新兴里的作战任务交给了27军。
宋时轮的总体考虑是,根据军委和志司全歼美陆战一师的总体战役企图,凭借两个军对一个师的兵力优势,对位于5处的敌人分头包围,再逐渐歼灭之。其重点是由北向南,首先歼灭柳潭里和新兴里的美军,同时歼灭下碣隅里、德洞口之敌,阻援歼灭古土里一线之敌北援。
总体考虑和部署尽管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真正交起火来,说明这种排兵布阵还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是由敌情判断不准带来的。
9兵团以为主要是美陆战一师的部队,不过两三万人,我以两个军十万人打敌两三万人不成问题。但实际上,在长津湖一带是由美十军指挥的包括陆战一师、七师、三师,以及南韩的一些部队组成。总兵力至少是原来预估的两三倍。比如长津湖西岸的柳潭里地区之敌原以为是1个团的兵力,实际上是两个团加上一些配属部队共约8千人。而我攻击部队为27军79师、89师两个师共约1.6万人,兵力对比大约2比1。长津湖东岸的新兴里地区原先是以为一个营,结果是敌人一个加强团,比原先预想的多好几倍。战役要点,也是美陆战一师的前指所在地下碣隅里,大约是4000人,同样也比预想的要多不少。原本以为是5打1,实际上变成了2打1至多是3打1。
早在11月12日主席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就明确指示:美军陆战第1师战斗力据说是美军中最强的,我军以4个师围歼其两个团,似乎还不够,应有1个至两个师作预备队。9兵团的26军应靠近前线,作战准备必须充分,战役指挥必须是精心组织的,请不断指导宋(时轮)陶(勇)完成任务。
但事实上,由于敌情掌握得不准,致使9兵团的排兵布阵没有落实好主席的指示。打仗的要旨是知彼知已,9兵团首先在知彼上出了问题,这也就给后面的作战带来困难埋下了伏笔。
第二,是由对美军综合火力强大估计不足带来的。从对立的角度来说则是由于些许轻敌思想带来的。
朝鲜战场上的这种轻敌,主要是基于这样一种发展脉络,第一次战役轻松取胜,使得志愿军觉得美军没什么了不起,随着第二次第三次战役的胜利,这种轻敌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甚至无论是朝鲜人民军还是志愿军都出现了这样一句:“从北到南,一推就完”。回过头来说,9兵团虽没参加上第一次战役,但肯定了解第一次战役有关情况,加之自己过去一向是王牌主力,因此,此许轻敌思想还是有的。比如杨根思在受领任务守住小高岭阵地时,他就当即向领导表示:只要有杨根思在没问题,保证守得住阵地。这种革命英雄主义当然值得推崇。但也变相说明,在9兵团的指战员们的心里,并没有觉得美军有多么的强大可怕。
再说一下敌人综合火力打击能力。9兵团包括宋时轮对于美军火力强大,这一点应该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没有想到这么强大。过去与国民党军交手,一旦包围起来,就意味着敌人必完。但这次不同,美军炮火远比想象的要强大得多。这种火力强大给攻击的志愿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比如担任新兴里主攻的27军80师打了一夜,就减员达二分之一,柳潭里方向的79师伤亡甚至在二分之一以上,这之中包括冻伤的人员在内。这使得宋时轮极为震惊,主力部队的主力师仅打10多个小时就减员近半,宋时轮甚至想到了将来没法向三野的首长陈毅、粟裕交代。实际上打到29日的时候,80师减员已达到三分之二,达6千人左右。稍加计算就清楚,按这个减员指数发展下去,9兵团还能维持多久?
好在这时候宋时轮的意志是坚定的,他知道这场战役的战略性和全局性,他知道临入朝前主席专门向他面授机宜一定把这场仗打好的重要性和影响性。退路是没有的。于是宋时轮要求重新调整建制,继续对敌实施不间断的打击。回过头来看,宋时轮在战损极大、战局极为坚困的情况下坚决顶住,是完全正确的,这种铁血值得高度肯定。
第三,是由多线开打主攻重点不够突出带来的。
原本设想是从北向南,重点先围歼柳潭里和新兴里的敌人。结果是交起火来,五个点都感觉兵力不足。不要说柳潭里的两个团不好拿下,就连新兴里的美7师31团打得都极为惨烈。新兴里这边,我兵力应该说还是占有较大优势的,但即使如此,战斗从11月27日一直打到12月1日,才将这个团大部分歼灭,跑掉了一小部分。令人振奋的是团长被击毙,“北极熊团”团旗被我缴获。其他的几个点就不用说了,可以说都打成了僵持战。
回过头来看,5点同时开花,多线开打,致使兵力有些分散,没有形成攻击重点,这是致使作战时间拖长,没能更多地歼灭敌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我军后勤保障极为困难,又没有制空权,这种作战时间的拖长,显然容易带来变数。好在最终我军的战斗意志和精神远远强于美军,硬是坚持住了最后五分钟。美军不得不下令全线撤退。
如果当时主攻明确,并且兵力充足,能在一两天内拿下一个点,对美军的震撼肯定会更大,9兵团显然能更早地迎来整个战役的转折,更早一些赢得整个战役的主动。比如,下碣隅里这个战役要点,如果起初排兵面阵的时候,超强度加大用兵,形成对美军的绝对优势,就象孟良崮战役王必成六纵飞兵把垛庄拿下,抄了74师后路一样,战役的发展有可能迎来剧变,因为,只要下碣隅里被牢牢守住,美陆战一师的主力便逃不脱。
第四,是由预备队动用过晚有生力量没能在关键时刻加入到主战场带来的。
关于预备队动用过晚问题,这在研讨长津湖战役中已经基本得到了共识。连宋时轮本人在战后检讨时也提到了这一点。
前面说过,没把预备队放在战场更近一些,没有提早让预备队投入战斗,这是长津湖战役最该值得总结的地方。如果早两三天动用预备队,如果26军88师在穿插时能够像38军113师那样,按时穿插到位,全歼美陆战一师,至少歼灭更多的有生力量是完全有可能的。关于动用26军预备队这个问题,以及26军的长津湖战役的表现,后面还要专门讲。
总的看,长津湖战役,从敌情判断,到排兵布阵,再到战略战术动用,还是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宋时轮在战后便总结了五点:对作战环境调查研究不够;仓促进入战斗准备不充分,对地形、道路侦察不清楚,尤其是敌情不明;二十六军南调时间过迟,兵团二梯队军使用不及时;缺乏必要的对美军作战经验与应用军事教育;后勤工作组织不良,特别是运输工具不能适应作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