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转发作战经验,通常都是打得极漂亮的战役战斗。而由中央军委最高层面来转发作战经验,这种情况更是极为少见。比如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打的七战七捷,徐向前打的晋中战役,这些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战役,故其作战经验为中央军委层面转发全军。
而通过转发作战经验的内容看,一般无外乎敌情侦察得好、排兵布阵做得好、战术运用得好、指挥控制得好、协调配合得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然而,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战场,打出“万岁军”名头的38军,战后也上报了作战经验总结。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被毛泽东主席于1950年12月18日亲自起草转发全军的作战经验总结,共有9条,其中第一条经验竟然是:“携带足够干粮是战役顺利进行的主要保证”。
我们再看其他8条作战经验:有机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有加强观察联络方面的,有穿插迂回方面的,有各种战术运用方面的,等等。
我们不禁要问,抗美援朝打出“万岁军”名头的38军,打出最经典战役的38军,打出“最可爱的人”的38军,为何把携带足够的干粮作为第一条重要的作战经验,作为战役顺利进行的主要保证来总结呢?
一是缘于他们对现代战争打后勤的认识深刻到位。
我军对于现代战争打后勤重要性的认识,应该说始于抗美援朝战争。38军同样也是如此。作为首批入朝参战的部队,实际上,在第一次战役时,38军在熙川接敌展开战斗行军后,由于后勤保障跟不上,致使“正面守备阶段多数部队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因而影响了整个战斗的顺利进行。这给38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
特别是异国作战,没有像国内战争时的那种强大支前保障。这无疑给志愿军的后勤保障提出了更大的难题。也使得38军在后勤保障特别是粮秣保障上,想一切所想、急一切所急,以确保整个战役实施时,能够及时有效供应到位。
二是缘于他们战前各项后勤特别是粮秣准备充分到位。
军长梁兴初对后勤保障工作非常重视,他要求后勤部门在二次战役发起的前几天,也就是11月19日以前,以3天时间必须将需要的物资突击抢运上去。为加强该项工作组织领导,38军“军常委分工军政治部主任吴岱同志负责领导后勤工作,并派军保卫部长、民运部长及文工团60人参加后勤工作”。
当时38军后勤分为两个兵站。为确保战役顺利供应,两个兵站于11月14日至16日,突击筹措补充物资。第1兵站共“储备粮食1489195斤,副食7340斤”;第2兵站准备“粮食95640斤,副食近10000斤”。
不仅如此,后勤部门还广泛发动“利用铁锹、铁片、石片等烙饼、炒豆、炒苞米花,自制了一个星期的熟食。有的战斗分队甚至补足了10天粮食和部分副食”。
另外,考虑到战时的各种不确定性,军政治部还印制了借粮证,分别发给部队,以便在战斗中及时筹粮和购买粮食。
无疑,38军在后勤保障特别是粮秣保障上穷尽了智慧、想尽了办法,为顺利实施第二次战役做好了充分的后勤保障准备。
三是缘于他们因为有了足够的备份干粮确保了大范围长时间的穿插迂回到位。
二次战役38军之所以打出“万岁军”的名头,主要是该军战役穿插迂回打得好。特别是穿插三所里、龙源里,以及堵住松鼓峰要点,这些都为战役取得全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种大范围长时间的穿插迂回作战,无疑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实际上,113师的穿插三所里行动,已经是战役发起后的第三天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备份干粮,我们很难想象昼夜穿插70公里,先敌于5分钟穿插到位,紧接着便展开战斗。很难想象之后又能够分兵龙源里。接下来的几天作战,如果没有干粮的话,别说把仗继续勇猛地打下去,光饿也饿得没劲了。
这一点,东线9兵团的作战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实际上,长津湖战役敌总退却我实施战役追击的时候,由于战士几天没吃上饭,已经出现穿插不动、追击不动的现象了。电影《长津湖》中只有几个冻僵土豆便是9兵团当时主要干粮的真实写照。实际上,后来,连冻僵的土豆也保证不了。可以说,这成了东线战场除极寒天气外,困扰9兵团不能扩大歼灭美陆战一师战果的又一个命门。
当然,我们这里不是对比9兵团后勤做得不好的问题。因为9兵团毕竟是仓促入朝作战,毕竟是隐蔽投入交战,各种后勤保障根本来不及做。这里只是谈后勤对打现代战争的重要性问题。
分析到这,我们不禁感到,“万岁军”38军把携带足够的干粮作为第一条重要的作战经验,虽是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简单得再不能简单,但它却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最为实用、最为有效、最为朴素的一条经验,也是今天听来依然让我们泪目的一条经验。这条普通而又实用的经验,恰恰折射的是打现代战争必须重视后勤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