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8月在沙窝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是继遵义会议后的又一次重要的会议,史称沙窝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一、四两大方面军会合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就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战略方向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根据张国焘的要求,对中央的组织问题进行了调整,将四方面军的陈昌浩、周纯全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徐向前为中央委员,何畏、李先念、傅钟三人为候补委员。
看到这份名单,我们不禁产生这样几个疑问:
第一个问题,选中央政治局委员通常都是在中央全会上,这次为何在政治局会议上选呢?
以前,两大方面军各自在一个战略方向上作战,如今会合后,为统一组织统一行动,在组织上做些必要的调整也算正常和现实的。关键是此时的张国焘开始有了野心,而这种野心首先便是使自己的手下更多地进入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按说,选政治局委员必须通过中央全会,但此时召开中央全会断不可能,只能采取特例和超常之举,直接在政治局会议上进行增选。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张国焘狮子大开口,在“坚决提拔工农干部”的幌子下,竟然提出四方面军9人进入中央政治局。而当时中央政治局总共才8个人。那么,四方面军一下子进来9个人,肯定是不合情理的。
谁都知道9大于8这个简单的道理。显然,提出9人名单进入中央政治局,是张国焘拥兵自重、向中央要权、直至最终控制中央的一个赤裸裸的体现。
毛泽东主席当然知道张国焘的想法。为此,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只同意两人进入政治局,另再增加一个中央委员、三个候补委员名额。也即前面说的陈昌浩、周纯全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徐向前为中央委员,何畏、李先念、傅钟三人为候补委员。
第二个问题,政治部主任周纯全为何能进入中央政治局,而总指挥徐向前为何却没能进入呢?
对于陈昌浩增补为政治局委员应在意料之中。他毕竟是四方面军继张国焘之后的第二号人物,在党内也属老资格,并且有留苏经历,在四方面军威望也够。但对于四方面军第三号人物徐向前没能进入,周纯全进入多少还是令不少人意外。
对于周纯全进入政治局,最主要的是1931年7月,周纯全开始任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也就是在这个任上,在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他成了张国焘搞“肃反”的“支持者和落实者”。后来,他又任红4方面军10师政委,红4军、红31军政委,红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等一系列要职。一时间,周纯全也成了四方面军响当当的人物。
要知道,在红军的高级将领当中,能够当上中央委员的很少,能当上政治局委员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包括彭德怀、林彪这样的有名战将都没能进入政治局。周纯全此次能够当上政治局委员,晋升的速度确有“坐火箭”一般,更多的还是他“与张国焘走得比较近有相当的关系”。
解读了周纯全能够进入中央政治局,徐向前没能进入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徐向前本人在后来回忆中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他与张国焘是百分之五十的合作百分之五十的不合作。他的妻子还被张国焘在“肃反”中杀掉。显然,在军事上张国焘倚重徐向前,但在政治上却对徐向前的信任度不够,至少应该不如周纯全。
第三个问题,毛主席同意张国焘的这一安排,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的呢?
以毛泽东主席的政治智慧,他当然能够看出张国焘的伎俩和想法。但着眼团结红四方面军的大局,着眼团结张国焘本人的大局,着眼一、四方面军联合北上的大局,在坚决不同意张国焘9人进入政治局的同时,最终答应两人进入政治局。实际上,打破政治局会议不能选举政治局委员惯例,增选四方面军两人进入政治局,这本身应该说,毛泽东主席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张国焘作出了不小的让步。
总的看,沙窝会议对于加强一、四两个方面军的统一领导与团结,坚定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必胜信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这次会议也开始公开暴露出张国焘与党中央的政治分歧,使得毛泽东主席对张国焘进一步强化了斗争意识和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