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中国的地图上,有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他被抹去了十几年,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但是这里,却曾经隐藏着中国60年代的一项绝密工程,他耗时8年,动用了6万名军人,很多人干到最后,都不知道他们到底在修建什么。

这个地方,叫白涛镇,这个曾经的绝密工程,叫816工程。

相信有不少朋友对这个816都有所耳闻,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工程,为什么会被称为60年代的绝密工程,现在的816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聊一聊。

首先声明,本视频的内容,全部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不存在任何的泄密,因为在2002年,国防科工委已经同意,对816工程进行解密,我们才能了解到,当年的816工程对于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个世界60年代,美苏两国争霸,中国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苏联的援助下,我们艰难的走上了核工业的研究之路,不要以为苏联真的就是天使大哥,他的援助都是有条件的。当时,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铀矿石,这是制造核武器的必备原料。因此,苏联提出,由中苏两国共同开采,一部分归中国,另外一部分归苏联。

没办法,当时的中国,实在没底气去拒绝,因为我们急需苏联的帮助。但是,苏联的胃口越来越大,甚至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与中国共同组建联合舰队,这简直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随着矛盾越来越大,中苏关系交恶,苏联撤走了全部的技术专家,临走前他们还放下狠话:‘没有我们,你们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

但是,仅仅过了4年时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在罗布泊爆炸成功,紧接着,就是第一枚氢弹,这引起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警惕。

对于苏联来说,他们虽然给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但那都是一些淘汰落后的技术,目的就是让中国始终落后一步,至于美国人,那更是对中国围追堵截,时不时的就在我们家门口制造点事端。

1963年的时候,五角大楼就收到过一份报告,内容是中国可能即将研究出来核武器,建议先发制人对中国的核工业基地进行打击。

此时,我们刚刚和隔壁的印度打了一仗,苏联老大哥也断绝了关系,还在中蒙边境派出重兵,原子弹虽然研究成功了,但是距离投入实战还有很大距离。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我们的高层领导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那就是,进行全国战备,开展三线建设。

所谓三线,是一个地域概念,当时根据各个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其中,一线是指沿海和边疆地区,二线是指沿海以西的内陆地区,三线是指京广线以西、甘肃的乌鞘岭以东,山西省雁门关以南、贵州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涉及云贵川,山西,陕西甘肃和青海

当时,中国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一旦爆发战争将会首先遭到攻击,为此,国家决定,将这些重工业企业,陆续内迁到二三线去,在那里建立起来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尤其是三线地区,有大量的山区,非常适合隐蔽。

从1964年开始,大批的沿海工业开始向内地迁移,伴随而来的还有上百万的工人,技术员和管理人员,他们很多都是举家迁移,扎根到了西部,为三线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根据建设分工,三线又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其中,大三线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包括道路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燃料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小三线是以军工业为主,包括迫击炮,火箭弹,步枪,冲锋枪,手雷,手榴弹等轻武器的生产,为各地民兵和野战部队提供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它历时15年,总计投入了2000亿的资金,虽然说,他本身是一种备战行为,但是客观上也改变了中国重工业的格局,为贫穷的中西部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日后的西部开发打下了一个基础。

在大三线的建设中,有一项极为重要的工程,那就是把位于甘肃金银滩的核工业基地转移过去,那个地方,是当时苏联人帮忙选的地址,对于美苏两国来说,都不是什么秘密,而那个地方,又是中国核工业的独苗苗,一旦被毁,中国的核武器之路,将会被彻底断掉。

要想建造第二座核工业基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首先位置要绝对的隐蔽,不能被敌人给发现,其次要有充分的水源,因为核设施在运转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用水来冷却。再次,要足够的坚固,能够抵御核弹的攻击和8级以上的地震。

在跑遍了云贵川,花了2年的时间后,科研人员终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位置,那就是位于重庆涪陵的白涛镇,这里地处武陵山大峡谷,四周有高山阻挡,而且这个地方常年大雾,不易被发现,旁边就是乌江,有充足的水源,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地质结构经过2亿年的沉淀,非常的稳定。

于是,白涛镇这个名字,就从地图上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一个代号,816。

1967年,一支6万人的部队来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