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已经36岁的王杰第一次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以第十名的成绩进入到了殿试。殿试成绩为第三,也就是说若是无意外的话王杰便是一甲第三名——探花,而殿试第一名则是来自江苏常州的赵翼。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自大清建立以来,江苏已经出了29位状元,赵翼也似乎成了板上钉钉的第三十位状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等乾隆看到王杰的卷子时,便觉得王杰清秀端庄的字迹很是熟悉,好像在哪儿见过。细想之下,才记起来尹继善在任陕甘总督的时候所呈送的奏疏,字迹便跟这份卷子上的字迹一模一样,在见到尹继善奏疏的时候乾隆还夸赞奏疏上的字写得好。

乾隆便有些疑惑,询问下才知道,原来王杰曾在尹继善的麾下做过书记。

王杰不仅文采、书法绝佳,人品更是极佳,乾隆对此赞不绝口,所以便将其钦点为一甲第一名——状元。作为新科状元王杰自然要入朝拜见乾隆,乾隆见王杰举止风雅,便更是掩饰不住对王杰的喜欢,授予其翰林院编修一职。

“顷之,引见,上喜动颜色,授翰林院修撰。”

在王杰之前,大清从未出现陕西籍的状元。

由于王杰原先殿试的成绩第三,临时被乾隆钦点为状元,据说有很多人不服气,有一山东籍的学士心中很是不服气想要考一考王杰,便出了一上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泰岱三观,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

王杰随即便对出下联:

“歧山一脉,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

王杰此联不仅工整,而且还在对联中提到了帝王之道;自此这位山东学士,便对王杰甚是尊重。如此便可见,王杰虽然是乾隆“钦点”,但确实有过人之处。

自此,王杰便以乾隆二十六年的状元入仕,正式开始自己42年的为官生涯。

而王杰确实非常值得一提,他为官四十余年的时间,不仅十分清正,而且敢于直接硬扛权臣和珅,是乾隆晚年为数不多不依附和珅,而且不畏惧和珅的朝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王杰的祖籍其实是山西太原,在明朝末年的时候王杰的五世祖带着家人搬到了陕西韩城金城区定居。王杰的曾祖父与祖父都是布衣,并未读过什么书,王杰之所以能够满腹才华、熟读经史,其实跟父亲王廷诏有最直接的关系。

因为家中生活拮据,王廷诏并未完成学业;但是他有大志,熟读《论语》、《孟子》、《大学》等,不甘心在田园终老,叹息道:我不能因读书而起身,难道我的子孙后代也要跟我一样,一辈子做农夫吗?

后来王廷诏做了浙江杭州府石门县主簿,从九品官。在任上时王廷诏廉洁奉公,深得百姓的爱戴

王廷诏共生有三子,长子为王濬,次子为王澈,三子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王杰。

正因为王廷诏即便是日子过得再艰难,也十分重视对子侄的教育,所以王廷诏三子都是“虎父无犬子”:长子王濬是乾隆十八年的武举人,次子王澈是贡生(州府县的生员中资质优异者会被送入京城的国子监读书,这些在国子监读书的人才便是贡生),三子王杰便是乾隆二十六年的状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七年时,王杰被补为韩城县生员(生员是通过院试的童生,也就是秀才);

乾隆八年,王杰娶了一位监生(国子监读书,但是不需要秀才的身份)的女儿程氏为妻;

乾隆九年,因为王杰资质优异而被补为廪生(廪生是朝廷供养的生员)。从乾隆十二年开始在关中书院读了五年书,乾隆十七年才离开。离开关中书院的次年,王杰便被选为贡生。

这一年王杰29岁,其实并算不得优秀,不过能够被选为贡生,便意味着只要是朝考合格便可以入仕;而王杰在朝考中位列第三,被授予蓝田县教谕。

只可惜因为父亲去世王杰并未到任,三年丧期满后,王杰便到了陕甘总督尹继善的门下做起了书记。尹继善十分赏识王杰,经常让王杰代替自己写奏疏,二人的情谊也十分深厚;在尹继善被乾隆调回京城的时候,便将王杰推荐给了巡抚陈宏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王杰也是心存大志之人,乾隆二十四年,王杰辞掉书记一职,参加了陕西的乡试,位列副榜;次年再次参加乡试,位列会试第一名(解元)。有了解元的身份,王杰便可以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如此便有了开头的一幕,王杰不仅榜上有名,而且还被乾隆直接钦点为状元。

02

王杰入仕后的次年,便被乾隆钦点为湖南乡试副考官,前往湖南协助主考官主持湖南乡试。

乾隆二十八年,在朝廷举行的散试中,王杰位列一等第三名。

次年乾隆下旨王杰前往福建督学,这是王杰仕途的开始。

乾隆三十四年时,王杰从福建返回京城,乾隆将其擢升为詹事府少詹事。少詹事一职为正四品,此时王杰刚回京城便得此,如此便可见乾隆确实对王杰在福建督学五年十分满意,不仅如此乾隆还让王杰充任会试总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仅两年后,王杰再次得到升迁,被擢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之后又先后任礼部侍郎、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五部侍郎。侍郎一职为正二品,在六部中的地位仅次于各部尚书,而且还有单独上奏疏的权利;王杰能够在六部中的五部做侍郎,其实是乾隆有意历练王杰,想要对其委以重任。

果然乾隆四十七年,王杰便被擢升为督察院左都御史。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军机大臣,与此同时任上书房总师傅。

其实这一年,王杰已经年过花甲,确实在仕途上算不得平步青云;但是对于出身布衣的王杰来说,能够在花甲之年位至重臣,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了。而且还能任上书房总师傅,上书房是皇子们读书的地方,可想而知乾隆对王杰的器重信任程度。若是王杰教授的皇子中出一位新帝的话,王杰便是毋庸置疑的帝师,单这一点王杰便可以名垂青史。

而事实证明,王杰确实是帝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杰在担任上书房总师傅的时候,对十五阿哥颙琰十分严格,若颙琰读书不能让王杰满意的话,王杰便会教训颙琰,甚至让颙琰罚跪或者罚站。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颙琰在乾隆三十八年时,便已经被秘定为皇太子。

乾隆之后,颙琰便是下一位大清皇帝。

敢让未来的皇帝罚跪,恐怕王杰是大清唯一的一位。

有一次乾隆见到了王杰又在让颙琰跪着,便很不高兴直接让颙琰起身,并对王杰说到:你教了以后他是天子,但即便是你不教他也是天子,这难道不是君臣之道吗?

王杰并未因为乾隆的话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直接说道:

若我教了,他便是向尧舜禹一样英明的君主;但是若我不教,日后他便是像桀纣一样残暴的君王,这就是我作为师傅的道理。

乾隆见王杰如此耿直,便不再说什么,默许了王杰教育皇子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为王杰如此兢兢业业,深得乾隆的宠信,在任上书房总师傅的次年便被授予东阁大学士,掌管礼部事务。这一年王杰63岁,正式入阁拜相,位极人臣。

在大清,向王杰这样非勋贵家族、官宦世家出身的臣子来说,能够入阁拜相确实十分不易。

像嘉庆二年入阁拜相的刘墉出身书香门、官宦世家,父亲刘统勋是“真宰相”;

像雍正六年被授予保和殿大学士的张廷玉,出身安徽桐城的名门望族——张氏家族,其父张玉位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可想而知,王杰能够被授予东阁大学士有多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王杰虽然没有领兵出征,但是画像两次悬挂紫光阁,一次是朝廷平定林爽文起义,一次是朝廷平定廓尔喀之乱,这两次战役对于大清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王杰的画像能够同战功赫赫的章佳阿桂一起悬挂紫光阁,可想而知王杰在这两次战役中的作用有多大。

为此,乾隆为王杰加太子太保衔。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杰身担要职十多年的时间,为官十分清正,敢于直言进谏,是乾隆朝后期朝中十分难得真心为朝廷、兢兢业业的臣子。哪怕是面对乾隆盛宠的和珅,王杰亦是丝毫不惧怕,直接硬扛和珅,是乾隆在时为数不多敢直接硬扛和珅还能全身而退的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和珅奸贪,王杰刚正不阿,二人经常会争的面红耳赤;乾隆到乾隆朝晚期的时候虽然已经年迈,有些自负,但并非昏君,自然知道王杰同自己的宠臣和珅争执并非因为私怨,而是因为朝廷,所以并不会因为王杰同和珅争执而为难王杰。

有一次,和珅得了一幅水墨画,在看到王杰后便邀请王杰一起来欣赏。

王杰并未给和珅留面子,直接讥讽道:贪图财物的风气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吗!

和珅很清楚王杰是在嘲讽自己,但是自己一时间也没有话可以反驳,所以只好离开了。

和珅也并非一直处处针对王杰,既然王杰是乾隆器重的重臣,和珅便想要跟王杰搞好关系,如此王杰便可以无需在朝堂上如此与自己针锋相对。所以有一次和珅便为了讨好王杰,而大臣们一起议政的时候,跟王杰开玩笑:你看着状元郎的手,就是好!

王杰丝毫不给和珅留面子,直接说到:我这手又不会要钱,有什么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屡次在王杰面前吃瘪的和珅,自然想要扳倒王杰;但是王杰廉洁奉公、为人处世十分谨慎,和珅确实也抓不到王杰什么把柄。但是和珅心中不服气,便无时无刻不在找机会报复。

终于让和珅抓住了“机会”:

有一次和珅听说王杰在老家盖了“三王府”、“四王府”,还没有弄清楚具体怎么回事便跑着去跟乾隆转告王杰。和珅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乾隆虽没有完全相信,但也没有完全不信,所以便派人前往陕西韩城一探究竟。

结果乾隆派的人来到韩城后,看的状元王杰的家很是狭小、贫寒。至于“三王府”、“四王府”就是当地人,按照姓氏与排行来起的一种开玩笑的称呼而已。

得知真相的乾隆哈哈大笑,随后便将和珅与王杰都召入宫中,对王杰说:

你可是大清的宰相,家宅实在是太简陋了。

随即乾隆便赏赐了王杰3000两银子,来修缮老宅。

王杰并不知和珅曾状告自己一事,从头到尾都是不知是怎么回事,但还是谢绝了乾隆的好意。

遇到如此清正,谨慎的人,和珅即便是再想要为难王杰,也是无处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而是和珅,在乾隆皇帝刚病逝,嘉庆帝亲政后,便被下狱,赐自尽。而负责审理和珅一案的,除了大学士刘墉外,便还有王杰。

和珅在乾隆皇帝在时,得宠二十余年的时间,朝中臣子大多要么依附和珅,要么对和珅避而远之,真正敢硬扛和珅的臣子微乎其微。就连“真宰相”刘墉,在和珅得宠时大多时候也是虚与委蛇;像首席军机大臣章佳阿桂、孝贤皇后的侄儿福康安,则是王杰的“同道中人”。

04

嘉庆帝亲政后,王杰作为首辅大臣,而且还是嘉庆帝的老师,更是尽心辅政,竭尽全力来为嘉庆建言献策,嘉庆对老师也是尊敬有加。

洎仁宗亲政,杰为首辅,遇事持大体,竭诚进谏,上优礼之。”

嘉庆五年时(1800年),王杰已经76岁高龄,因年老体弱请求解职。但嘉庆帝不忍老师离去,便没有同意,下诏将老师挽留下来,并且准许老师能够拄拐杖入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庆八年(1803年),王杰已经79岁高龄,再次向嘉庆帝辞职归乡。在临走之前,王杰向嘉庆帝上了一封奏疏。这份奏疏在嘉庆朝时颇为有名,讲的都是大清当时的实际情况,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嘉庆帝赐给了王杰一把乾隆皇帝在时用过的手杖,还有两首御诗。

虽然王杰离开了京城,荣归故里;但是仍旧每月给嘉庆帝上奏疏,嘉庆帝都会注意批复。在朱批中嘉庆帝不仅提到军情奏报,还有各省的麦收情况以及雨水情况等,就像是家人之间互报平安。王杰能得嘉庆帝如此厚待,确实不枉此生了。

嘉庆九年十月,王杰与妻子都是80岁高寿。嘉庆帝特地着陕西巡抚方维甸带着自己御诗、匾额还有寿礼前往王杰家中,为王杰贺寿及其夫人贺寿。

次月,王杰前往京城谢恩。

谢恩后,王杰并未直接返乡,次年正月在京城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庆帝赐予其谥号“文端”,亲自为老师写祭文,准其入祀贤良祠,并荣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