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担任多个重要职位的邓小平,工作越来越繁忙,决定辞去军委总参谋长的职位,一方面可以减轻工作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机会让给其他有才能的人。

那么由谁来接任总参谋长的职位,显得尤为重要,举荐任务落到了时任军委副主席的聂荣臻元帅身上,聂荣臻作为十大元帅之一,对于军队较为了解,由他举荐,邓小平也放心。

经过聂荣臻的深思熟虑后,觉得杨成武较为合适,毕竟杨成武的履历很丰富,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曾经担任过总参谋长的职位,有一定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成武

于是聂荣臻元帅便向邓小平举荐了杨成武,但较为可惜的是,没有得到邓小平的同意,回复到:“他不太合适。”

那么聂荣臻元帅为何要举荐杨成武做总参谋长呢?杨成武有怎样的经历呢?最后为何邓小平说杨成武不太合适呢?

“红小鬼”杨成武

1914年,杨成武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文化程度停留在中学。

1929年,14岁的杨成武参加了闽西农民暴动,并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担任起了闽西红军第三路指挥部秘书一职,从这时起,杨成武便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了革命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成武

1930年,杨成武所在的闽西红军,编入了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也是在这一年,杨成武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杨成武还有一个“称号”,叫“红小鬼”。

飞夺泸定桥

1931年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开始了对红军的第三次“围剿”作战。杨成武在和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表现勇猛,多次击退了敌人进攻的阴谋,事后还授予了杨成武“模范团政治委员”。

对于这个年轻人,毛主席很是喜欢,在长征时给予了很大的信任,说道:告诉杨成武和黄开湘,两万多红军的命运就交给他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长征

1934年,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实行了战略性转移,堪称人类史上伟大的奇迹,长征开始了。杨成武作为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的政委出发了,在整个长征队伍中担任“开路先锋”。

在长征中,最能体现杨成武能力的一战便是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红军在四川中西部的“强渡大渡河”作战大获成功,正准备沿东岸北上;而红军的主力部队则需要前往安顺场,再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红军的主力部队在到达安顺场后,发现用来渡河的小船只有几艘,根本不够用,如果要用它来将部队送往对岸,保守估计得一个月左右。

但当时国民党的军队穷追猛赶,再过几天就会追上红军的队伍,乘坐小船渡河根本不可能,如果让国民党军队的计划得逞,后果极为严重。

5月26日,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人,立即做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命令,需要在5月30日之前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泸定桥

5月27日,凌晨五点,由王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的四团从安顺出发,沿着河岸前往了泸定桥,但是由于道路狭隘,第一日前进的路程仅为40公里。但这并没有让红军战士们垂头丧气,杨成武所在的四团,之前可是有过一天急行160公里的记录,当时距离泸定桥的距离不过120公里,必然是势在必得。

就在此时,国民党那边也传来了消息,蒋介石的军队也有前往泸定县的打算,阻挠红四团渡桥的计划。

5月28日,红四团接到来自上级的命令,夺取泸定桥的时限,由5月30日变为了5月29日。

在接到命令后,王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着四团,在大雨磅礴的情况下,一日前进240里,在5月29日的凌晨6点,准时到达了预定地点,占领了泸定桥的西头。得知消息的蒋介石更是惊叹不已。

泸定桥,又被称为铁索桥,由13根锁链组成,原先的桥面被国民党全部拆除,由于桥面的拆除,仅剩铁索的泸定桥显得摇摇欲坠,位于泸定桥下的便是河水湍急的大渡河,在宽数百米的大渡河面前,人就如蚂蚁一般大小,此地的险要可想而知,想要通过此地绝非易事。

在红四团的战士赶到时,面对此番情况,王开湘和杨成武一时间没有了头绪。

5月29日中午,王开湘和杨成武开始为夺桥制定计划,在经过二人的深思熟虑后,决定把部队分为3个小队,其中包括一只小队负责夺桥,一只小队负责火力掩护,最后一只小队则需要沿河流下游偷渡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夺泸定桥

5月29日下午四点,在杨成武的一声号令下,作战开始。22名夺桥战士,冒着敌人机枪扫射的危险,紧抓着铁索的情况下,在泸定桥上匍匐前进。

随后,国民党军队眼看着红军马上就冲到自己脸上了,用一把火点燃了事先浇在铁索上的煤油,一时之间,大火气势汹汹的沿着铁索烧向红军,随着红军战士们震天响的嘶吼声,奋不顾身的冲进了火海,最终占领了泸定桥桥头。经过此战后,蒋介石的计划全部破灭。

杨成武除了在长征中表现突出外,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同样亮眼,平型关战役的胜利,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杨成武的军事才能。

平型关大捷

1937年,在平型关大捷中,由林彪和聂荣臻指挥八路军的115师进行作战,对手是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

杨成武担任155师独立团的团长,接到的任务是深入敌人的后方,进行“拦腰狙击战”,即切断敌人的支援和运输路线,将敌人的部队在驿马岭“拦腰斩断”,以确保我军能在平型关地区歼灭日军的第五师团第21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型关大捷

9月24日,杨成武带领着独立团,赶到了驿马岭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但意料之外的是,正面撞上了正在巡逻的日军骑兵,在短暂的交火后,日军退回了驿马岭。

这时杨成武才意识到,日军的第9旅团第11联队已经占领了驿马岭,先前的计划已经行不通了。杨成武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根据当时的突发状况,立即改变了作战策略。

随后,杨成武将独立团分成三路,一连负责正面狙击日本的援军;二连前往驿马岭的右翼,夺取隘口;三连则需要占领南面的山峰,以便用炮火压制驿马岭的日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型关大捷

在独立团战士的浴血奋战下,日军在驿马岭地区留下了数百具尸体, 随后,师部发来电报称,日军的第二十一旅被歼灭1000多人,独立团的打援任务圆满完成。看到此消息,独立团的战士立即冲向了日军占领的驿马岭,打得日军丢盔弃甲,追击日军50多里,一直追到涞源城下,吓得日军魂飞魄散,不敢出城。

经此一战,日军一直不敢前进,气势低落,消极应战,进一步促进了我军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聂荣臻举荐杨成武

上述关于杨成武的经历,足以看出杨成武的军事才能,但为何在1979年,聂荣臻举荐杨成武担任总参谋长这件事上,邓小平会觉得杨成武不太合适呢?

其实在1965年时,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时任中央军委常委的邓小平,就主动举荐杨成武来做总参谋长,也将该决策汇报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对于杨成武先前的表现就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杨成武是“军中赵子龙”,可见毛主席对杨成武的信赖和认可。对于邓小平的举荐,毛主席不出意外地同意了,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纷纷赞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成武与毛主席

对于邓小平的举荐,杨成武推辞表示:自己能力不够,难以胜任。

但是对于已经决定的事情,再加上会场众人的劝说,杨成武只得答应。同意担任总参谋长一职。

邓小平也在这一年中,发现了杨成武的一个缺点,而这个缺点,对于总参谋长这个职位有着不小的影响。

邓小平提到,杨成武在任命总参谋长期间的工作中,性格有时过于死板,做事不太灵活,一向坚持自己的原则。邓小平发现后,也是多次引导杨成武改掉这种性格,但都没有成功。

正是因为如此,在1979年任命总参谋长时,经过邓小平的深思熟虑,对于聂荣臻举荐的杨成武,邓小平才会觉得:“不太合适”。

最后经过众人的决定,由“三杨”中的上将杨得志担任总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得志

虽然杨成武没有担任总参谋长的职务,但杨成武上将一直心系国家,在随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继续为祖国发光发热。

2004年2月14日,敬爱的杨成武上将,因病重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