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马铃薯又迎来丰收季。定西市聚鑫牧草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聚东告诉记者:“以前干旱,靠天吃饭,马铃薯亩产只有2000多斤,引来洮河水后,产量翻番,亩产能达到5000斤。”

引洮供水工程是甘肃“四横一纵”骨干水网重大水利工程,也是该省迄今投资规模最大、引水渠线最长、覆盖地区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大型跨区域调水工程。

引洮供水工程从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藏巴哇镇的九甸峡水库引水,穿山越岭,跨沟过峁,利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天然落差,让水自流到陇中大地。从根本上解决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市14个县(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及农业灌溉、工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水资源保障问题。工程建设总干渠205多公里、干渠约442公里、城镇专用供水管线约203公里。因途经的地方山多且地形复杂,工程需开凿大量隧洞,架设诸多渡槽。仅总干渠就要开凿隧洞38座,总长超过187公里,占总干渠全长的91%。如此众多的隧洞还要经过西秦岭山地、兴隆山—马衔山山地及陇西黄土高原三大区域,给施工增添了很多困难。

甘肃水投集团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部长曹利俊参与了引洮一期工程7号隧洞工程饱水疏松砂岩洞段的施工,该隧洞长达17公里。“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打隧洞好比是在软豆腐上打一个固定的隧洞,试了好几种方法都行不通。”曹利俊说,7号隧洞起初设计采用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掘进,但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饱水疏松砂岩,掘进机被困住了,只能采取局部洞段人工开挖。

“饱水疏松砂岩含水量饱和,一挖就塌。我们在高处建了冷冻站,把高浓度的盐水冷冻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通过压力管道输送到隧洞工作面,通过盐水的循环流动,带走岩体的热量,温度降低达到冻结的目的,岩体强度增加后再人工开挖。”曹利俊说,采用冷冻法施工的隧洞分两段,他参与施工的是比较长的60米路段,岩体冷冻后,正常的风钻打不进去,也无法爆破,只能靠人工用电风镐掘进。

曹利俊介绍:“隧洞在地下施工,温度低,斜井坡度大,渣土运输困难,同时,排烟、排水都是问题,但掌子面不能空,一直得有人作业。”他们根据钻孔、出渣、支护等工序进行流水线作业,昼夜不停。

引洮供水二期工程由1条长95公里的总干渠、6条总长252公里的干渠及14条总长175公里的供水管线构成522公里输水网络。甘肃水投引洮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王斌斌告诉记者,二期工程总干渠有20座隧洞,占总干渠的95%。干渠及分干渠开凿隧洞多达168座,隧洞长约369公里,占干渠及分干渠总长的71%。

“斜井陡、竖井深、涌水大、出现塌方……总干渠22号隧洞穿越华家林地质断裂带,Ⅴ类围岩丰富,岩石破碎,极不稳定。”王斌斌介绍,他们采取“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快封闭”的全断面掘进技术,并引进超前管棚、化学灌浆等技术,贯通了隧洞。

四干渠礼辛供水管线,从通渭榜罗镇四干渠末端取水,从山顶敷设管道到山脚下,穿过清溪河河谷输水至礼辛镇;七干渠叶堡供水管线从七干渠末端取水,多次穿越秦安葫芦河……引洮总干渠、干渠、供水管线在黄土峁梁中穿行延伸,建设者们逢山开洞,遇沟架槽,保障了建设进度。

截至目前,引洮供水骨干工程投入123亿元,建成总干渠、干渠、供水管线总长850公里。一期工程2014年底建成试通水;二期工程2021年9月建成试通水,同时实施配套城乡供水工程和天水市城区供水、庄浪县应急供水等项目,累计投入达到192亿元。

目前,引洮供水工程受益人口近600万人,自2014年试运行至目前,累计向受益区供水10.13亿立方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水资源支撑,引洮供水工程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正日益显现。 (经济日报记者 赵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