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磅研究发布,揭示地球上的危险区域地图

近日,一项重磅研究发布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这项研究基于对过去65年极端天气事件的数据分析,揭示了哪些地区最易受到高温热浪、强风暴等气候灾害的侵袭,同时也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其展示了全球首张气候危险区域地图,结果显示,日本、朝鲜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东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南美洲部分地区位列全球最频繁遭受极端气候的区域。此外,欧洲的高风险地区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和荷兰,近年来频发的热浪与洪水正将这些区域推向气候危机的风口浪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报告特别提及,美国近年来因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损失正呈指数级增长。以近期的炸弹气旋为例,这是一种在西风带内剧烈震荡获取能量快速加深的温带低气压系统而闻名,通常在短时间内引发大范围的暴风雪、极寒天气和狂风。11月底至12月初,北极涡旋的强力南下和大西洋暖湿气流的交汇,使美国中西部、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遭遇极端暴风雪。纽约州布法罗地区的积雪深度超过一米,交通瘫痪,供电中断,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大气温度异常错配,炸弹气旋频繁现身

很显然,正是异常偏暖错配了中高纬度大气温度场,使得炸弹气旋获得的斜压能量爆增,导致了极端气候事件。并且,它不仅给北美带来了直接影响,还通过西风带的上下游效应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连锁反应。北美极端风暴的形成强化了大气环流中的扰动,使得西风急流波动剧烈,这种“洋流-大气耦合”效应进一步影响到欧洲和东亚的天气格局。例如,在北美炸弹气旋活跃期间,欧洲多国同时出现了异常强降雨,气温也异常波动,而东亚地区则迎来了寒潮,尤其在我国东北,受极地涡旋的驻波效应作用影响,多地积雪刷新历史记录;南方则因冷暖空气的交锋开始了持续阴雨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家还警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炸弹气旋的频率和强度可能进一步增加。这不仅意味着北美地区的冬季将更加严酷,也预示着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的加剧。例如,北大西洋热带海温的升高为炸弹气旋的生成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同时改变了西风带的动力结构,使其波动更加频繁。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东亚季风系统,使得我国冬季冷空气活动更为剧烈,春季极端降雨的概率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全球变暖下,专家警告地球或金星化

研究还指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某些区域的气候反应速度远高于其他地方。例如,日本和朝鲜半岛近年来的热浪、强降雨频率明显提升,这一趋势直接与极地暖化和北半球季风系统的调整有关。而西伯利亚、北美北部和南美洲内陆等地区则由于气温升高相对较缓,暂时成为极端天气的“避风港”。但科学家警告,这种“幸运”可能只是暂时的,气候系统的连锁效应可能随时改变这些地区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俄罗斯科学院的气候学家阿列克谢·卡尔瑙霍夫进一步发出警示,全球变暖正将地球逐步推向金星化的边缘。尽管这一过程尚不至于让地球变成炙热的炼狱,但当前的温室气体浓度若持续攀升,将不可避免地加剧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像炸弹气旋这样的极端天气,其频率与强度的增加无疑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应对这些气候挑战需要全球范围内更紧密的合作。无论是北美的风暴防御,欧洲的洪水治理,都需要更高效的气候预测系统与应急响应机制。只有通过全球的协调行动,才能在气候变化的风暴中找到一条共存之路,保护地球不仅关乎当下,更决定了未来数代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