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编发黄军的长篇小说《九重葛》的评论稿,认识黄军并成为了好朋友,对她的写作以及为人都很佩服。2024年初,在深圳图书馆的读书分享会上,谈过对黄军新书《奔流不息——致母亲》的感受;11月底获邀参加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的“2024 深圳市优秀文艺作品宣传推广工程系列活动之‘以深圳为方法——以黄军、蓝予、黄东和(老亨)为例’”,把《奔流不息——致母亲》再读一遍,有了些新发现、新感受,在此跟大家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奔流不息——致母亲》是一部长篇纪实散文,22万多字,从一个女儿的角度,记述了母亲从出生成长、参加革命到相夫教子、邻里相处,直到告别人世的几乎整个生命历程。在运用烘托与对比手法刻画母亲形象时,书中不可避免涉及到了父亲、姐弟等家庭其他成员,各有不少生动记述和描写。因此,这部长篇散文还具有回忆录和家史的某些基因。总之,对于一直爱好文学创作同时又曾长期立足供职单位向公众传递新闻元素的黄军来说,《奔流不息——致母亲》是一部扎扎实实的非虚构文学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人的情感世界里,母亲是第一好的人、第一伟大的人。即使封建时代,男性俯视女性,但对母亲总能做到毕恭毕敬,情愿献上尊贵的双膝。说到写母亲的文字,自古洎今,汗牛充栋。我记忆较深的,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项脊轩记》,其中最动人的,便是关于他母亲的记述——多年后,家里的老保姆指着院子说:这个地方,是你母亲当时站立的地方;当年你姐姐还在我怀里抱着,呱呱而泣,你母亲用手指叩着门板说:“儿寒乎?欲食乎?”……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娓娓而谈,极为感人。

站在女性视角、以现代汉语书写的《奔流不息——致母亲》,与文言的《项脊轩记》在情感上是相通的,在文笔上也很有异曲同工之致。文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作为多年从事报刊编辑工作的人,我在看稿和阅读中,首先看重的是作者的语言文字能力,也就是说一开卷,作者的文字洗练、隽永的话,就能一下子吸引到我,我就有兴趣往下看,不然便会犹豫、迟疑。《奔流不息——致母亲》这部长达300余页的散文,历史和生活、情感信息丰富,感情真挚充沛,情节、细节俱见生动,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家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力。“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布阵打仗如此,调遣语言文字而著作亦如此。写母亲的文字,容易在感情驱使下任情纵意,而黄军对语言文字的驾驭和掌控非常精准到位,做到了在行文中对思想情绪的把控张弛有度。这种有力、有效的驾驭和掌控,也使她运笔行文的个性化色彩得以皴染开来,这一点可能更具值得期待的价值。《奔流不息——致母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理性表达和诗性表述并重,如此一来,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一般而言,一篇诗文或一部书中有值得“句摘”的句子,都是可以为作品加分的,是作品价值的抢眼点,是作者给予读者的珍贵馈赠。《奔流不息——致母亲》一书最让读者津津乐道的一行文字,无疑是摘选和强调的母亲说过的一句话:“往大路走,往多人行的地方去。”这句从平凡生活和多难人生中提炼出来的精神信条,素朴而富有哲理。书的下篇的标题“每说一声再见,就是逝去一点点”,字约义丰,就不啻富于理趣了。至于第301页“世界上那个疼我爱我,每时每刻都放不下我的母亲走了/我成了这个世界上的孤儿/母亲逝去,我却醒着”,已经堪称诗歌短制……这些或理性或感性的诗化了的语言,高度凝练,高度概括,都自带光芒,能够照彻人的幽深精微的情感世界,使读者生发强烈共鸣。

《奔流不息——致母亲》堪称亲子文学的一个成功文本,在其哀切深长的基调里,勃动着一股积极向上的源自母爱的启迪和引领力量。这种固以私相授受的母爱力量,经由作家出色的记述,变成了我们得以共享的精神和思想财富。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母亲的生平和情感,从某种角度看,也是在写作家自己。《奔流不息——致母亲》在记述作家最后一次带母亲去深圳红树林游玩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少年之后,我才彻底明白,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恰恰是母亲最不在乎的,而母亲真正需要、渴望的,却是我们最难给出的。母亲需要的是陪伴,是儿孙绕膝,是陪着她过平平淡淡的日子、吃得饱睡得香的寻常日子,而不是绸衣满身的荣华富贵,但母亲从来不说出来。而我们好像有千万个理由不给她这些,一直到母亲突然转身、离去……我多么粗心,多么愚蠢,多么后悔。”

作家在书中多次反复表达了这种痛彻心扉的悔恨。这样一种普世的情感,相信在所有有能力借助文学艺术力量予以表达的人那里,都会得到最彻底的宣泄,甚至人格力量都可以得到升华。这些年,“用写作重建自我”、“写作即疗愈”的概念,在心理咨询业和文学界逐渐风行,这是大众写作的功能性表述,也是一种正在“奔流不息”的社会实践。《奔流不息——致母亲》的写作和出版,可以看作是黄军通过写作进行自我心理疗愈的一种手段。我觉得,《奔流不息——致母亲》既可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荐读文本,也可作为大众写作的一个成功范例加以推广。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军笔下的母亲,几乎集中国传统社会优秀母亲的品德于一身:谦虚、正直、刚毅、节俭、正义、爱憎分明、乐于助人……但似乎又并非可以用“贤妻良母”一言以蔽。书中有忆写到:当重男轻女的奶奶因膝下无孙而让作家的父亲与母亲离婚时,母亲先是觉得“真的对不起这个家”,继而“在绝望中做了一个决定:无论如何都要给这家人生下一个儿子……为了家族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什么苦难都是可以承受和忍耐的”。自己承托再大的风险,也要让大家都好、都过得去——宽谅别人,释放自己,这既是一种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传统美德,也契合现代化社会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的伦理指向。

作为深圳经济特区第一代金融人,黄军不仅亲身经历了深圳这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物质层面的天翻地覆,也目视神遇了一个由移民汇聚而成的城市,在精神世界发生的或显或隐的巨大嬗变……她自然而然会从深圳人的独特视角看出去,运用一种正在这片热土上萌芽并茁壮成长的新伦理价值观,去审视和映照传统的伦理关系,去发现,去思考,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找到情感上的最大公约数与心灵深处的高度慰藉。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忠阳,资深编辑、记者,现任深圳出版业协会文学内刊专业委员会会长、《罗湖文艺》执行主编。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文艺评论等,作品被收入多种选本。著有《乌托邦诗札》、《水向高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