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上海一家医院内,一声“母女平安”打破了正在焦急等待的父亲。妻子微微一笑说:“快告诉父亲!”与此同时,在位于北京中南海的一所住宅里,一位老人正抽着香烟,处理着桌上的文件。“报告,主席,您电话”一名卫兵说道。主席接过电话后,哈哈大笑,还说要亲自为孩子取名字。
原来,这名诞生的女婴,正是毛主席唯一的孙女。夫妻二人并没有急于取名字,而是拍了张孩子的照片,寄给毛主席,请他为孩子取名。
毛主席看到照片后,十分高兴。照片中的女婴嘴唇下的小痣,竟与毛主席本人嘴唇下的痣一模一样。
主席回信说道:“把我的名字中的‘东’给她,我一生喜爱梅花,它坚韧不拔、谦虚谦逊、清高坚贞,这个小娃娃,就叫东梅吧!”
然而,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祖孙二人还没来得及见面,就已经阴阳两隔。这也是东梅心中永远的遗憾。
幼年时孔东梅跟随外婆生活。外婆每天都会给她讲外公的故事。在外公精神的熏陶下,红色文化的种子深深埋藏在小东梅的心中。
直到1979年,孔东梅才搬回北京跟父母生活。受父母的影响,她从小便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学时,她已经通读了20世纪前的西方名著。使她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满足。
孔东梅大学毕业后。经过短暂的调整,便投身到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建设中。在这里,她秉承外公取名时的期许,开始施展自己的才华。然而,她并没有因此忘记对文学的追求。
20世纪末孔东梅赴美国攻读硕士学位,追求文学之路。回国后,她以外公的“名”与“字”为灵感,创立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
她创办公司的初衷是为了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外公的革命思想。
即使再忙,孔冬梅也没有放下对文学的热爱。同年,她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北大静心学习,提升自己。
2003年12月18日,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孔东梅的东润菊香书屋在北京举办了《领袖家风》大型展览。
不仅如此,她还和电视台合作共同制作了系列片,追寻毛泽东的足迹。
孔东梅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继承和传承家风,为讲好红色故事贡献自己的力量,走外公曾经走过的路。
孔冬梅创办的“菊香书屋”,不仅传承了红色文化,也在发掘它们的文化价值和背后的思想,也是另一方面革命的延续。
孔东梅并没有依靠外公的“名气”,而是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力量讲好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她不仅从外婆贺子珍那里学到了毛主席的精神,也将中国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信息来源:孔东梅讲述家事: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和外婆贺子珍——中国新闻网.2003.12.22)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