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LTH财富管理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推送

摘要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4)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私人银行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共同编写,已连续第六年发布。《报告》的执行主编为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徐洁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高皓。

《报告》从市场、机构、客户、投资、传承和战略六个方面,系统总结了2023年中国私人银行的发展动态,并基于行业最新趋势对私人银行的未来发展模式进行展望。同时,《报告》紧密结合发展热点,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私人银行的机遇、挑战及实践案例进行了专题研究,重点内容如下。

一、私人银行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私人银行作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依托强大的零售客户资源,覆盖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对公业务的广泛业务组合,打造出有别于其他财富管理机构的独特竞争优势。截至2023年底,中资私人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4.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3.11%,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和中信银行等8家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已超万亿元。中资私人银行客户数增至177万人,同比增长率12.07%,行业发展持续稳健。

二、高净值人群对资产选择更趋稳健

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的频发、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等因素都为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高净值人群对借助资产配置平滑组合波动的投资理念更加认可,多元化资产配置方案更受青睐。根据调研,2023年,绝大多数受访高净值人群增配了银行理财、银行存款、保险、信托等,并提升了对黄金等资产类别的关注度。因2023年权益市场波动,部分受访高净值人群在短期减少了对资本市场产品及私募股权的配置,并通过金融衍生品等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此外,一些受访高净值人群减少了对投资性不动产的配置。在跨境配置方面,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版本升级、香港互认基金制度优化等因素,香港对高净值人群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关注新加坡的高净值人群比例较往年降低。

三、践行慈善充盈社会资本

我国高净值人群回馈社会的意识较为强烈,追求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调研显示,近六成受访高净值人群已进行过或正在计划进行慈善捐赠。教育事业与扶贫助困是最受他们关注的两大领域。社会责任意识、道德感和使命感是高净值人群进行慈善捐赠的最主要动机。涵养家风、助力企业发展也是高净值人群从事慈善事业的重要动力。

四、五大策略助力私行迭代升级

放眼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大国竞争加剧、产业链重构等变化因素为投资和资产配置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聚焦国内,财富管理行业进入到“精耕细作”的关键时期。私人银行应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资产配置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私人银行业应致力于背靠集团优势综合服务企业家全面需求、以“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应用数字化前沿技术更新服务模式并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全球资产配置优势以提升稳健收益能力并分散风险、依托银行公益慈善战略和平台助力共同富裕等重点领域。

五、技术变革助力私人银行

全面提升服务质效

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行业的焦点,并在诸多商业领域探索出愈发丰富的应用场景。聚焦我国私人银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从个性化财富规划、定制化财富传承、综合化集团服务、精准化风险管理、智能化赋能支持、极致化服务体验等诸多方面为私人银行业注入新活力。总体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私人银行业的前景广阔。在实践中,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为代表的部分私人银行依托集团的大模型体系,已经开发出功能强大的私人银行智能助手,在构建客户画像、强化板块融合、推进数智营销等层面实现提质增效,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私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来源 | 中国银行业协会官网

作者 | 中国银行业协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同时不构成对所述产品及服务的出价、征价、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合作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原创文章

行业报告

WEALTH APAC

往届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