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长叶挺和政委项英之间,出现严重的矛盾。叶挺曾三次向组织请辞,与项英的将相失和都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经过多方调解,二人也曾短暂达成和解,但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新四军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把叶项的矛盾归咎于高敬亭事件,正是这次误会,让两人彻底决裂。高敬亭是原鄂豫皖红二十八军军长,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在南方游击作战三年,高敬亭率部转战各省,功勋卓著,威望很高,被项英认为是新四军最会打仗的一员猛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因为和国军矛盾很深,即便在联合抗战后,高敬亭依旧对国军保持着排斥的心理。在新四军实施东进策略时,高敬亭不愿将经营多年的皖中根据地让给国民党,便率军滞留在大别山一带。高敬亭此举,在蒋介石看来,就是拥兵自重和违抗军令。叶挺出身粤军,对高敬亭这种游击作战的习性并不了解,在听信一些人的“揭发”后,竟然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将其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消息的项英痛心疾首,责备叶挺过于冲动,上了蒋介石的当。也正是在这一次风波后,项英认为叶挺警惕性过低,意识不到蒋介石的祸心,便将新四军的权力收到自己手中,并处处限制叶挺。高敬亭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而更深层次上,是两人在权力分配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挺成名北伐,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担任总司令,半生军旅。而项英则是长期负责领导工人运动,奋战在秘密战线,之后在苏区工作,在南方进行游击作战,各方面经验都非常充足。一文一武,看似完美的搭配,其实却暴露出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两人的过往经历完全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组建新四军时,叶挺认为应该加强军队正规化,消除游击习气,这样才有战斗力。而项英却认为这是红军的传统,看家的本领不能丢。并且在项英看来,叶挺视察军队以马代步,前呼后拥,生活上又喜好聘请厨师,搞聚餐,这都是旧式军人作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对于叶挺而言,他从军校毕业到参军之后,所接触的都是这种生活模式。他没有在项英那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下适应过,所以导致在很多行事风格和军事理念上,都和项英所倡导的完全相悖。

虽然项英的身份是新四军政委兼副军长,但在一定程度上,他的权力要大于叶挺。在做重要决策时,叶挺的方案需要得到项英的同意,才能实施。但两人理念上的不同,也注定意见难以统一。所以在权力分配上处处受限的叶挺,地位非常尴尬,屡次出现请辞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挺是一员骁将,项英是政工高手,两人的信仰和追求又完全相同,都是为新四军的发展鞠躬尽瘁。如果假以时日,渐渐知根知底的这对搭档,也必能化解误会,上演将相和的美谈。但是历史却没有给他们时间,皖南事变的爆发,也成为了历史难以弥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