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嗨,大家好,我是“捡海螺的小姑凉”。

最近“小姑凉”跟随厦门大学嘉庚号出了海,一直在海上漂啊漂。经过两天肚里翻江倒海、昏天暗地的适应期后,终于再次活蹦乱跳了!这次,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船上所见的一种神奇的鱼——鬼头刀(Coryphaenahippurus)。

当然,鬼头刀是俗称啦,在学术界,它们常用的中学名是鲯鳅(是不是很文艺),属于鲈形目鲯鳅科,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的大洋表层(0~85 m),是洄游性鱼类。鲯鳅的别称可不止鬼头刀一种,还有水下狐狸、万鱼、飞乌虎等,都非常有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雌雄异形

鬼头刀的鱼体延长,侧扁,前部高大,向后渐变细。头很大,背部很窄,成鱼头额部有一骨质隆起,随成长而越明显。雌性头部正常为圆弧形;雄性头部背面则隆起呈方形,鱼脸立陡如鬼头;这也是它们“鬼头刀”俗称的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雄右雌|图片来源:百度百科&胡俊彤

然而,当它们在水下游弋时,平展的胸鳍和背部闪着诡异的蓝色的幽光,在夜里就像蓝色的幽灵一般。而在白天,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它们几条一群,在波浪中穿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能找到鱼在哪儿吗?|摄影:胡俊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吃不记打

有经验的钓友和船员都知道,鬼头刀是一种非常非常贪吃的鱼,俗话说就是,记吃不记打。每到晚上,船员将船舷边的灯一开,灯光照射到水面上,就会吸引来大量的鱿鱼,emmmm……就会形成这样一条食物链:假饵—鱿鱼—鬼头刀。也就是,船员们用假饵钓上鱿鱼,再以新鲜的鱿鱼作饵钓鬼头刀。挂着新鲜鱿鱼块的鱼钩一下水,就会有一条接一条的鬼头刀上钩。它们在目睹自己的同类被钓走后,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奔向美食陷阱。

当然,在白天,我也曾目睹鬼头刀去追赶海面上的飞鱼。在自然状态下,飞鱼、沙丁鱼等上层鱼类是鬼头刀的主要食物来源。不过当看到“好吃不累”的鱿鱼钓饵后,它们还是放弃了飞鱼,成为了人们的盘中餐。所以无论哪里,对于鬼头刀的描述中,都会有一句“性贪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筋疲力尽的鬼头刀被拖上岸|摄影:胡俊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如夏花般绚烂

死——面色如灰

刚刚已经讲过了鬼头刀在水下的样子,虽然有一点恐怖,但还是十分好看的,静谧蓝的背部,晶莹黄的尾部。它的背部在它刚刚离水后还是会变幻着不同的蓝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中的鬼头刀|摄影:胡俊彤

然而,离水一段时间后,它们身体上艳丽的色彩会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黯淡的灰色和不起眼的黑绿色斑点。为什么体色会消失呢?其实鲯鳅艳丽的色彩,并不源自体内色素细胞,而是来源于身上细密的鳞片产生的日光折射,生命力的顽强,透露自对色彩和光源的不言弃的追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渐渐变灰的鬼头刀|摄影:胡俊彤

“你可以看到它们身上的条纹和紫色斑点,也可以看到它们成群地游动。鲯鳅真正的颜色是金色,当然隔着湛蓝海水看起来更像绿色。” ——《老人与海》

鲯鳅是美丽的海洋鱼类之一,也是鱼类里的颜值担当,要是能再精明点,是不是会更好嘞?

版式编辑|捡海螺的小姑凉

征稿启事

朋友们,欢迎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海洋欢乐谷投稿!

无论是文章、摄影、漫画、美图、动图、视频还是音频,只要稿件能体现出海洋的奇、趣、美,展现海洋魅力,我们都来者不拒!

稿件一经采用,即可获得相应稿酬!

来稿请发邮箱:
haiyanghuanlegu@163.com

期待与您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