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年前,笔者为赵普做了一个专访,通过新媒体发表出来,他那冲击灵魂般的观点,如叩问、似呐喊,燃爆了整个书坛,议论纷纷,热火朝天,直至今天,依然余音不绝,震耳发聩。

八年以来,大众有敬仰、有赞叹,也有疑惑,为此,笔者再一次到赵普家。

赵普1939年出生,今年已经85岁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赵普就因隶书古朴、厚重,独树一帜,享誉书坛。

刘炳森评价赵普的书法:“上溯篆情,下取楷意,书风古拙,气魄宏大”。

沈鹏评价赵普的书法:“质沿古法,隶貌今情,开一代新风”。

马未都评价赵普的书法:“他的书法沉得下去,力透纸背,笔势雄浑”。

那些年,书坛是一个“讲功夫、重学术”的年代,那些年,书坛是启功、刘炳森的年代,也是,沈鹏、林岫、赵普的年代。

那些年,赵普先后为圆明园遗址公园、元大都古城遗址题写碑刻;为山东曲阜论语碑苑题写“樊迟问知”碑文、“高山仰止”门牌楼碑额、“善华堂”匾牌;为天安门城楼创作巨幅作品。直至今日,这些名胜古迹的碑刻撰文依然是大众合影留念的“打卡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普书法作品《水经注·江水》(节选)郦道元

那些年,赵普先后出版了《隶书入门与提高》《隶书学习与欣赏》《隶书解析与临习》,三本初级隶书教程,发行量巨大,甚至影响到东南亚。直至今日,很多书法家依然把这三本隶书教程作为案头必备,很多出版社依然参考这三本隶书教程的部分内容出版其它字帖。其中《隶书入门与提高》是当代最早出版的初级隶书教程。

那些年,赵普还开班授课,注重发现新人、扶植新秀,培养了一批青年书法家。如今很多书法家都已经成为当代书法教育、普及的骨干,也有很多书法家走向了全国,成为著名书法家,并且正为当代书法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赵普自幼喜欢写字、喜欢画画,以楷书为本,描红、练字,勤于笔耕,朝夕不辍,打下了扎实的书写功底。也许赵普与隶书有着某种气质的暗合,当《乙瑛碑》映入眼帘时,他被字里字外的风神所感动,于是,陶醉、痴迷,专注其中,五年之久,取得了很大进步。随后,赵普以此筑基,涉猎了《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孔庙碑》《石门颂》等诸体隶书,并上溯篆籀,下及魏碑、行草。他来回穿梭于真、草、篆、隶、行之间,心慕手追,反反复复,他以最大的功力打进传统,百炼成钢,他也感受到传统书法的博大,并确立了“毕其功于一生”的艺术追求,直至80多岁,他依然在书斋中,弥漫着真力,临碑摹帖,取法求艺,依然神会古人之情、参悟先贤之意,而澄怀昧道,心境清澈,显然这不是一般书法家所能企及的毅力,也不是说说就能描述清楚,唯有尝尽酸、甜、苦、辣,方解胸中万千波澜。

深学古人,也要思辨求真,追寻审美共性,也要探求个人风格。赵普临摹古人,在古法里找规律,他深学古人,又在古法里找独特。几十年以来,赵普恪守着传统正脉之道,却从没有因为喜欢某家而落入窠臼,不能自拔;他也从没有因为酷爱某法而沉迷某种样式,无法摆脱。他广收博约,通汇贯通,他以古法为我法,以古意为我意,他能化古法,也能自成我意,但也有困惑、焦虑之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普书法作品《花气袭人人莫醉》

唯有同频共振的人,才能看到他人不为人知的优雅,唯有血脉中流淌着相同的文化情感,才能引起共鸣。赵普骨子里一定与苏轼有着相通的文化神韵,当赵普追逐卓远,却止步于困惑之时,苏轼《次韵子由论书》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映入眼帘,他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灵的启示,让他从灵魂深处幡然醒悟,并由此豁然开朗,他发现了自己,也找到了方向,形成别具一格的自家风貌。“中锋笃、方为主、减蚕燕、融篆行”四句箴言是赵普始终践行的标准,也是他“入古出新”的创新所在,更是他“有别于古人,也有别于今人”的显著特点。

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俗”,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赵普深谙其道,也以身践行其理。可是,打破传统的审美习惯,需要胆量,更需要魄力,而创新,又何其艰难?那需要日写夜思,笃定恒心,倾注心血,更需要像曹雪芹一样“增删五次,披阅十载”。试想,如果“光怪陆离”就是创新,那么每一个人都可以“朝学执笔,暮已大家”,如果“颠覆传统,离经叛道”就是创新,那么每一个书法家都会弄一个“小便池”就可以当艺术品了。实践证明:“不以古法为根基的创新都是在亵渎经典、都是在哗众取宠”,而赵普的创新则是兼收并蓄后的厚积薄发、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过渡、是内蕴充实的风神外溢。

当然,赵普的显著特点还体现于对传统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磔”的巧妙变化。赵普以“吸收篆籀、魏碑的方式”,通过“浓重干湿、枯润苍重、飞白转笔”等等笔法变化,把篆籀融入隶书,形成“减蚕燕、融篆行”的隶书形态,而间架结构,他则多揉以篆籀的笔意,让筋骨劲韧,让气韵通达,从而让字体显得平稳而庄重,疏宕而坚实,给人一种肃穆之感。同时,赵普还喜欢以魏碑、章草之法做点睛之笔,比如从《石门颂》中提炼、升华出来的长拖笔,以行书之意写隶书,堪称一绝,实属首创。赵普通过垂脚曳尾的长拖笔,打破章法布局的僵局,凸显字体字意的灵动性,从而使章法布局显得活泼而张力四溢,流畅而疏密有致,同时,也使字体生动而神采飞扬,妍美而妙韵横生。显然,这与草隶大家郑簠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赵普则是魏碑之隶、章草之隶、篆书之隶,多种笔法统合一体,融成精妙。典雅,不妍美;古朴,不沉闷;隽永,不柔弱,出新意于法度,寄妙理于畅达,真正实现了“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姿貌,既致敬了苏轼,也写出了自己。

赵普能鸿篇巨制,也能盈尺斋号、楹联吉语。他的鸿篇巨制,厅堂悬挂,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他的盈尺小品,居家办公装饰,内敛含蓄,雅而韵生,十分高级。而且,不管鸿篇巨制,还是盈尺小品,赵普的字辨识度都很高,无论多远,一眼便知那是赵普手笔,如果细品,其理、其法、其韵,妙不可言,只能让人啧啧常赞,尤其行家里手面对作品,更是自叹不如,甚至顶礼膜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普书法作品《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王维

工稳端庄、宽博厚重方能鸿篇巨制,否则,会弱不禁风、轻浮飘渺,此法多以中锋为主,而盈尺小品若用隶书之法写出“高级的雅致”则一定蕴含秀丽俊逸、隽永雄放之法,此法则需要行草书的圆转,并兼以牵丝从中调停,才能写出味道,才能富有灵动之气。当然,除此之外,赵普的隶书还明显带有魏碑、篆籀之法,因为字里行间里处处流露出魏碑摩崖石刻的方笔、篆籀圆方转化的融通。

恒心驻守是情感所系、追逐崇高是匠心精神。赵普本可以像很多名家那样依仗着早年的影响力,躲在温柔的书斋中,抚摸荣誉,回味既往成就,享受荣耀人生,即便他的书法水平始终停留在七、八十年代,他也可以笑傲江湖,碾轧群雄,可是,他偏偏选择往前一步,披荆斩棘,跋山涉水,苦心孤诣,耐住寂寞。当很多书法家为金钱名利而“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时,赵普却摈弃世俗,抛开繁华,远离喧嚣与浮躁,躲进他的“方泽南亩”,执着于隶书的时代高标,为自己代言、为时代代言。笔端驻守,砚边春秋,一晃几十年光阴,赵普始终如虔诚的苦行僧一样清修于隶书之道,不求功名,却得大功,无传世之心,却有传世之品。

(文/桑干)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