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雷电形成的原因
    • 雷电通常发生在积雨云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由于云层内部的水汽凝结、对流等作用,导致云层上部带正电荷,下部带负电荷。随着电荷的不断积累,云层与云层之间、云层与地面之间的电场强度不断增强。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空气被电离,形成导电通道,电荷通过这个通道迅速中和,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这就是雷电。
    • 雷电产生的能量巨大,一次闪电的能量可以达到数十亿焦耳,电压可达数百万伏特甚至更高,电流强度可达数万安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前放电避雷针

  1. 雷电对建筑物和生命的影响
    • 对建筑物的影响
      • 直击雷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破坏,例如击坏屋顶、墙壁等。雷电击中建筑物时,强大的电流会通过建筑物的导电部分,如钢筋、金属管道等,产生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可能导致这些结构部件变形、断裂。
      • 感应雷会在建筑物内的电气线路和金属管道上产生过电压和过电流,损坏电气设备,如空调、电视、电脑等。这些过电压和过电流可能会导致设备的电子元件烧毁、短路,造成设备故障甚至报废。
    • 对生命的影响
      • 雷电击中人体时,会导致严重的烧伤、心脏骤停、神经系统损伤等,甚至直接导致死亡。在户外,如果人们处于空旷地带、靠近大树、水体等容易引雷的地方,被雷电击中的概率就会增加。

二、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1. 传统避雷针的构造与功能
    • 构造
      • 传统避雷针一般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通常是一根金属杆,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其材质一般为铜或镀锌钢,形状多为尖形,以便更好地引雷。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其作用是将接闪器接收到的雷电流传导到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一般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接地体通常埋设在地下,其作用是将雷电流安全地散入大地。
    • 功能
      • 当雷电发生时,避雷针的接闪器通过其尖锐的形状,将雷电先导吸引过来,使雷电击中接闪器,而不是建筑物的其他部位。然后,雷电流通过引下线流入接地装置,最终被导入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和建筑物内的人员、设备免受雷击。
  2. 避雷针的作用机制
    • 避雷针的工作基于尖端放电原理。由于接闪器是尖锐的金属,其表面的电荷密度较大,在雷云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强烈的尖端放电现象,释放出与雷云电荷相反的离子流。这些离子流会与雷电先导相互作用,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同时,避雷针的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要保证有足够低的电阻,以便雷电流能够迅速、安全地泄放。

三、提前放电避雷针的创新

  1. 定义与原理:什么是提前放电避雷针?
    • 提前放电避雷针是一种在传统避雷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防雷装置。它的原理是在雷电形成初期,利用其特殊的装置主动发射离子流,提前与雷云电荷形成导电通道。
    • 这种避雷针在雷云电场的作用下,通过内部的离子发生器产生大量的离子,这些离子在避雷针尖端周围形成一个离子云。当雷云靠近时,离子云与雷云电荷相互作用,提前引发雷电放电,使雷电在距离建筑物更远的地方被引导到避雷针上,从而扩大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2. 与传统避雷针的比较
    • 保护范围
      • 传统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主要由滚球法确定,其保护半径相对较小。而提前放电避雷针由于能够提前引发雷电放电,其保护范围比相同高度的传统避雷针更大,一般可达到 1.5 - 2 倍左右。
    • 引雷机制
      • 传统避雷针是被动地等待雷电击中,而提前放电避雷针则是主动发射离子流,提前引导雷电,在防雷的主动性和可靠性方面更具优势。
      • 外观和安装
    • 外观上,提前放电避雷针可能与传统避雷针有所不同,其内部有离子发生器等特殊装置。在安装方面,提前放电避雷针的安装高度和位置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特殊的引雷机制,以确保其能够更好地发挥提前放电的功能。

3.如何有效防护雷电造成的损失?

安装防雷装置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高度和所处环境,合理安装避雷针、提前放电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防雷装置。确保这些装置的安装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如接地电阻要达标,连接要牢固等。

电气设备防护

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采取防雷措施,如安装电涌保护器(SPD)。SPD 可以在雷电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产生时,迅速导通,将过电压和过电流限制在设备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人员防雷措施

在雷电天气时,人员应避免在户外活动,尤其是远离大树、水体、山顶、空旷地带等容易引雷的地方。如果在户外,应尽快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在室内,应避免接触金属管道、电气设备等可能导电的物体。

定期检测和维护

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检查避雷针的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是否完好,电气连接是否可靠,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等。对于电涌保护器,要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