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要说国军的精锐王牌军,就不得不说以第5、18和74军,以及新1和新6军组成的美械五大主力了。这五个军一直都是我各野战军碰到过最难啃的部队之一,以致于东野就经常喊出——“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6军”。
不过哪怕是强如五大主力,他们也并非当时国军战力最强的军级单位。
要说国军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最强的军,五大主力们还是比不上老蒋亲自打造,由杜聿明任军长的:
第5军。
那么在解放战争期间,国军的美械王牌军, 与5年前抗战时期的第5军相比,到底差在哪?
美械军VS第5军
国军全美械军
国军五大主力,实际上是当时“全美械军”中的精锐代表。
而这5个军在国军的装备序列里面,也叫“全美械部队”,除了这5个军之外,还有其他如第2、8、13、53、54、71、73和94军等8个军在内的“美械13金刚”。
“全美械部队”的由来?
1942年,当时美军已经在太平洋上作战,而为了减少己方的伤亡,同时也为了让老蒋能牵制更多日军,他们决定大规模给予老蒋军事援助。可由于他们先欧后亚以及援助苏联,大规模美械装备到达老蒋手里已经是1945年左右的事了。
而借着这批美械物资,老蒋成了所谓的“三十四年甲种军”。而这也是我们所谓的“全美械部队”。
在印度兰姆伽的美械部队
按照“三十四年甲种军”的编制算的话:
当时全美械军一共35000人,下辖3个步兵师, 军直属部队为1个炮兵营(装备12门美制105mm榴弹炮)、1个人力运输团、辎重、工兵、通讯各1个营。
每一个步兵师,下辖3个步兵团和1个山炮营(12门美制75mm山炮,部分为日式75mm山炮),工兵运输和通讯各1个营,团下辖3个营,团属迫击炮(81mm或者82mm迫击炮)和战防炮各1个连(美式或者日式,37mm战防炮)。
国军美械部队
一个军合计(以新1军为例):
步枪(春天或者中正)21500支步枪、4000余支冲锋枪(M3或者汤普森)、轻重机枪1450挺(1917水冷或者79勃然、勃朗宁);在重武器方面,全军60或81迫击炮600门,37战防炮108余门、火箭筒108具、美制M175mm山炮52门(正常编制是36门。这里新1军多了1个炮兵营),105mm美制榴弹炮12门。
在训练使用冲锋枪的美械军
不过,在当时全美械部队一共分为两类:X类和Y类。
X类部队:就是以新1军和新6军组成的驻印军,因为是史迪威重点打造的美械部队,因此其装备水平勉强达到二战前美军美械轻装部队的标准。
Y类部队:就是在国内的远征军和部分战区的王牌军,如第2、5、18和74军之类的王牌部队,严格来说,这类部队算不上全美械,其装备水平是下属每个军(3个师)装备里,有2个师是美械装备,1个师是杂械日械或者国械)装备。
在沈阳行军的新6军
当然,如果按照“三十四年甲种军”的标准上来看的话, Y部队虽然有1/3是国械也是符合的,因为在随后的第二批美援中,老蒋要么补充了如第5、18和74军那个师的差额,要么就是补充了杂械师美式75mm榴弹炮营,或者冲锋枪等轻武器。
总之,在1946年老蒋挑事以后,无论是X部队还是Y部队,大部分已经实现了全美械配置。
对比第5军,全方位落后
那么强如五大主力,和当时的第5军比起来,到底差在哪里呢?
如果对比各项数据,我们发现五大主力可谓是全面落后。
首先,来说编制体制。
第5军虽然是军级单位,但甚至比抗战一些集团军编制还要齐全。
以1939年2月,在湖南受训的第5军为例,全军上下编制为:3个步兵师(新22师、荣誉1师和第200师)。
这看似和美械军一样是3个师,但第5军每一个师都有一个补充团,在战时可以充当步兵团作战,如果从这一点来说的话,每个师要比美械部队多一个团。
而第5军在编制上和美械部队最大的不同还在于——他们庞大和种类繁多的军直属单位。
国军抗战机械化部队第5军
当时第5军军部直辖:
2个炮兵团、野战医院、修造工厂(维修部)、高射机枪连、消防连、辎重营、通讯营、工兵营、战防炮营、骑兵团、汽车兵团、装甲兵团等等。
而庞大的编制下,也让第5军的人员达到了54000人,其中军官和官佐3800人,在这里面非一线的技术士兵和军官高达8500多人,从这个数据可以直观反映第5军的机械化程度更强。
其次,我们来说说第5军的装备
其实,如果单论师以一级的活力,39年的第5军肯定不能和5年后的美械部队相比。
以师一级的活力来说,第5军每个师的直属火力都算不上强,一个师下辖一个炮兵营和一个战防炮营,但这个炮兵营仅仅是迫击炮营(12门或18门),这别说是和美械师的12门75mm山炮没法比,就算和解放战争初期的我军都比不了。
但这个没办法,当时正处抗战最艰难阶段,第5军这样已经算好的了,另一个王牌,四大攻击军之一的74军,下属的51、57和58师,也是没有一门山炮,直属迫击炮分别为22、17和24门(已经算上团属和营属迫击炮)。
师一级这样已经够惨了,如果算上营团的配置那就更惨了。
团部直属一个迫击炮连尚且还说的过去,但团下属的步兵营,居然也才一个迫击炮排,而人家美械部队一个连就有3门迫击炮(60),在营级别规模还有专门用于反装甲和永久工事的火箭筒,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第5军的普通步兵师,是要弱于的美械步兵师的,甚至还没发跟我军相比。
值得敬佩的是,在桂南会战的昆仑关战役中,因为是山地作战,第5军的装甲部队和重炮没有及时赶到战场支援,在和日军敌师团拼杀的荣誉1师和新22师将士,靠的都是中口径迫击炮、步枪、机枪还有手榴弹和敌人反复争夺阵地。
但,这里要说但是了……
正如我们前面看到第五军庞大的直属单位编制,如果将这些算上,那就不一样了。
第一,就是火炮比重。
当时第5军一共装备了2和炮兵团规模,分别是36门苏械76mm山炮和野炮组成的炮兵团,以及一个混血炮兵团,这里面包含:22门美制M175mm榴弹炮的2个炮兵营,以及6门105mm榴弹炮的重炮兵营。全军拥有山野炮合计64门。
这个数据要强于美械军的48门炮(36门75山炮+12门105榴弹炮)要更强,虽然榴弹炮数量要少6门,但第5军有足够的野炮能弥补这个火力劣势。
从重炮上来说,第5军依然占据绝对碾压优势。
第二,就是在载重上。
国军的美械部队,虽然号称是机械化部队,但实际上载重车辆并不多,整个军属加上师里面的汽车数量也才300辆左右 这个数量和傅作义的35军差不多,但想要机械化行军并不太现实。最多是骡马化化部队(美械军有1000多匹骡马)。
而抗战时期的地5军本来就是以机械化行军为模版建设的,当时第5军编制上的载重车是1500多辆(实际800辆左右),但哪怕是缺编厉害,第5军在车辆上仍要要超过普通美械部队1倍以上,而汽车占比高也意味着部队的高机动性。
第5军的搜索部队(精锐部队)
第三,就在在机械化上
国军美械部队和第5军都号称及机械化部队,但其实也就第5军可以算得上机械化一点。
之所以这么说,除了上面的说的载重因素之外,还主要在装甲部队上。
美械部队本身是不配装甲车和坦克的,虽然有的时候老蒋会临时搭配配属,但在编制里面是没有的,但第5军却有强大的装甲部队编制。
1939年的时候,第5军装备了将近200辆左右的战车(坦克、装甲侦查车辆、装甲特种车辆),这放在二战的德军里面,也是一个装甲师的标准。最开始的时候第5军200师有4个战车团,200多辆苏制的T26和快速坦克,到了后面坦克缩水一半到100多辆,但实力依然不可小视。
可以想象如果让美械部队和第5军想对抗,第5军的杀手锏装甲部队将是仅装备37mm战防炮的美械军噩梦。
第5军的坦克部队
很多人在谈到国军的五大主力的时候,都是将其贴上、自动化、机械化等标签。
但实际上别说他们和正统的美械师相差甚远,就连美军训练的韩军美械师都要比五大主力强,甚至他们还比不上5年前的第5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