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锦阳,1969年生于吉林长春。父亲陈国梁是北疆某边防团的一名排长,母亲刘凤英在团部医院担任护士长。
1987年12月,我应征入伍,分配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边防团。
1989年初雪,边防团来了位新政委沈青山。
他上任第一周就调整了训练计划:每天清晨负重30斤,在零下20度的雪地里长跑10公里,每周进行两次极寒条件下的实战演练。这在当时的边防部队训练强度中实属罕见。
很多老兵私下抱怨,认为新政委是在搞"折腾"。
我也觉得这样的训练过于严苛,打算写信向上级反映。然而,一次偶然的档案整理,却让我发现了一个尘封15年的秘密。
1974年12月,边境线突然出现大批武装偷渡者。父亲带领突击排连夜追踪,当时年仅18岁的沈青山是队里的新战士。
在穿越一处结冰的峡谷时,沈青山不慎坠入冰窟。
父亲纵身跃入冰水,在零下30度的极寒中,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他推上岸,自己却被急流卷入深渊。
临终前,父亲拉着沈青山的手说:"照顾好我儿子锦阳,让他继承咱们边防军人的血性。"
那晚的行动中,突击排一举抓获了整个偷渡团伙,缴获了大量军火,但代价是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军人。
知道真相后,我对沈政委的训练有了新的认识。极限训练不是折腾,而是在用父亲的方式磨砺我们。
1989年深秋,边境遭遇50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驻地与好几个边防哨所失去联系,补给线中断。
凭借着平日的训练,我带领战友们顶着零下35度的风雪,徒步穿越40公里冰封区域,成功将补给送到各个哨所,还救出了3户被困的牧民。
这次行动,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父亲当年奋不顾身的选择。
1990年春节前夕,边境线传来警报。
一支境外武装分子趁着暴风雪掩护,秘密越境。按照规定,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不建议贸然行动。
但想到父亲,我主动请缨参加追击行动。
沈政委亲自指挥,调动三个连队形成合围之势。经过48小时的追踪,我们在一处废弃矿洞发现了敌人踪迹。
但情况比预想的更严峻:对方不仅装备精良,还挟持了两名边境牧民。
关键时刻,沈政委想起了父亲当年留下的战术笔记。
我们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突击组从矿洞顶部突进,成功解救了人质,并将歹徒全部抓获。这次行动,创造了边防团建团以来最大的战果。
1992年,我光荣入党,被提拔为班长。
1995年,组织提拔我担任排长。站在熟悉的哨所前,看着晨光中的雪山,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边防军人的使命。
2004年转业前,沈政委送给我两样珍贵的遗物:父亲的老水壶和一本泛黄的笔记本。
水壶上有一道深深的凹痕,是父亲用它挡住落石救战友时留下的。
笔记本里详细记录着父亲的战斗经历,最后一页写着:"边疆的每一寸土地,都凝结着无数军人的热血与忠诚。"
后记:
2023年,我的儿子陈沈锋也参军入伍,分配到特种部队。虽然不是在边防,但血脉里流淌的军人担当永远不变。
当年的极限训练已经成为边防部队的传统,而父亲的事迹也被编入了部队的荣誉教材。
每次新兵入伍,我都会带他们去父亲牺牲的地方,告诉他们:一个军人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久,而在于他把生命献给了什么样的事业。
边关岁月,冰雪年华,父亲用生命谱写的军人赞歌,将永远回荡在这片雪域高原。
而我,也在践行着一个军人儿子的承诺,守护着这片父辈用热血浇灌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