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8号下午5点20分,一名黑黄皮肤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北京西郊民巷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他径直走进行长秘书办公室:

“我是国务院办事处的,我来给行长送紧急公文的。”

行长临时有事出门办事不在银行,秘书看到男子递过的文件上写有“国务院”加急的字样,一刻没耽误便将文件送给银行计划执行局王局长手里。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份公文竟引起了新中国第一诈骗案!这个男子到底是谁?他又是通过怎样的“完美计划”,骗了所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年男子

一:三张纸骗了20万!

王局长接过文件,打开发现里面还真是国务院的紧急文件,不仅如此,还是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名。

函文的内容是这样的:

总理主席办公室来电指示,今晚九时,西藏活佛第一次进京举行讲经会,有中外记者参加,还要摄制纪录影片,各方面均需招待费。
主席还嘱,拨一些款修缮寺庙用,这样可以表明我们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根据以上情况拟拨给人民币二十万可否,请批示。

正文下方还提到要用市场流通的旧人民币交款,以及收款人赵全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文落款

王局长平日工作中经常见到周总理的签名,文件中的签名等信息确实没有什么问题。

但由于拨款金额较大,王局长还是迟疑了,国务院需要资金,正常都是由财政部来提款,怎么这次是有个人带着信件来?

就在王局长思虑之时,一通电话打消了他的疑惑。

来电声称是总理办公室的,并要求尽快办理此事。看来真是特殊情况,就这样,王局长安排人快速将二十万送到指定的民族饭店。

1960年的20万,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按照工资换算法来看,当时的工人工资是30元每月,这样算下来,一个工人550年才能有这20万。

而放在今天,算一年5万的情况下,那550年,最终就是3000万!

当时的人民币最大数值是十元,由于金额太大,银行金库一时间只有10万金额,剩下的只能用一元、两元和五元的来凑了。就这样,这20万元竟然装了两个大麻袋,一共重两百多斤。

工作人员七点准时将钱送到了民族饭店,没想到赵全一早早地就在大厅等候了。银行工作人员要求赵全一出示证明。

赵全一就像事先预料到了,直接拿出一个收条,该有的消息都有,但唯独没有公章,这下银行人员警惕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公章的收条

见此情形,赵全一有拿出一张“介绍信”,这封信上,西藏工委的公章,总理办公室的介绍信专用章。

这下银行工作人员相信此人的身份了,放心地将20万交给了赵全一。并且拿着收条和介绍信便离开了。

3月19号,由于前一天拨款太过紧急,银行还没有来得及做账,这天一大早,王局长便拨通了总理办公室的电话,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负责本盗窃案的专案组成员赵春月提到:

“总理办公室当时就发现了,没有这个人,也没有这件事!”

这样看来,声称是赵全一的人,竟然成功伪造周总理批示和介绍信,骗取了20万?

由于事件的严重性,周恩来总理知道此事后,第一时间通知时任国家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来中南海一起商讨。

二:抓住线索,发现端倪

杨奇清自1933年开始,破过许多案件。讲给他听,周总理再信任不过了。

周总理给杨部长定了十天期限处理此案,随后,杨部长安排了一些得力助手,成立了专案组。

专案组兵分三路,首先要先确定送公文男子的外形样貌,一行人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询问了所有18号见过送公文男子的工作人员。

接着第二部队,去往民族饭店,通过民族饭店的人员得知赵全一的踪迹。

此后通过对比发现,去银行送公文的男子与民族饭店的赵全一,就是同一个人!

北京市公安局李润山提到男子的外貌:

“年龄三十岁左右,身高1米7左右,中等体型,北方口音”

然而如此宽泛的外形描述,在那个年代,想要快速寻找到,确实太难了,专案组再三考虑,决定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信息公布于社会,想让人民一起帮忙找到这个罪犯“赵全一”。

一听到有人伪造周总理的字迹骗取国家20万,人民群众都义愤填膺!

多年后,杨奇清的女儿杨清对有件事还是记忆犹新:

“当时特别逗,老太太去合作社打酱油回来,都要仔细看看自己的钱是不是国家丢失的那20万里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奇清女儿杨清

尽管整个北京城的人都要寻找这个“赵全一”但是这个人就是杳无音讯,可是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不知不觉距离案件发生已经过去了四天,离总期限也就剩下一周不到的时间了。

然而这时,前面提到的兵分三路的第三路人终于出面了,他们是办案的技术组,通过嫌疑人留下的伪造的国务院公文,赵全一介绍信,20万收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个证据

嫌疑人完美的作案手法,在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下,终于在这些文字中发现了端倪。

技术人员发现了几处可疑之处:

收条中有个字有些奇怪。人民币的币字,简体字的币,上面是一撇下面是一毛巾的巾字,收条中的币字上面竟然是个人字。

嫌疑人连周总理的签名都能模仿的淋漓尽致,怎会如此大意?

谁也没想到就是因为这一个字,竟然给了办案人员一个关键线索。

专案组成员刘文给出解释:

“人民币的币字简写就是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毛巾的巾字,这样的写法只有会计部门或接触财务的人员才会这样。”

很快,中国公安大学黄建同教授又有了新发现,假公函的纸张中间还印刷着装订线,而装订线放大后便发现了里面还有衔接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装订线

信纸中间原本竖线装订的地方,还出现了两道横线,印刷业管这两条横线叫做鱼尾纹。

那这些原本不起眼的小细节,到底有何用处呢?

技术鉴定人员通过询问相关专家,这才得知,1956年开始,国家就把公文由直排改为横排后,这种信纸就停止生产了,就算花钱也是买不到的。

只有一些国家机关在内部使用此信纸,难道嫌疑人就在国家内部工作?

这个消息一出来,专案组一刻也不敢耽误了,立马派人对所有公安机关进行全面检查。

三:深入研究,真相大白

“中央国家机关,各个部委,几乎都是自己印公文纸,也因此每个部门都会有所区别。

当时十几个人同时翻阅公文,到了晚上,才有工作人员发现了类似的信封,经核对发现是外贸部的纸。”

这样看来,嫌疑人很可能就出现在外贸部里,随后专案组便派人暗中调查。很快定位到20多位员工的身上。

“我们有带格的比例表纸,先把作案用的字,用铅笔把字描下来,通过描字从而记住每个字的特点。”

专案组成员贾大光描述了工作人员如何分析字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摹字迹

专案组的努力没有白费,就在查到一个叫王倬的档案时,侦查员们有些激动了,一番对比后,发现王倬的字迹与之前赵全一拿出的收条里的字迹完全符合,专案组即刻开始对王倬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王倬,16岁,辽宁辽阳人,194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经济系,是外贸部出口局的一名普通科员。在外贸部已经工作八年之久。

解放前,王倬当过收发员兼会计,那是他刚到北平时,在国民党北平特刑庭看守所的职务。

前面提到收条上奇怪的“币”字,只有会计、财务的人会这样写。再看王倬的履历,一切都对了!

原来王倬3月18日当天以带母亲看病为由,请假一天。调查发现,王倬当天并没有去任何一家医院。很明显,看病只是借口。

为了案件的进一步发展,专案组开始派人在暗地监控着王倬。通过不断观察,果然发现了端倪。

王倬家住北京李广桥南街的一个大院子里,家家户户由于早上都要做饭,所以烟囱都会冒烟。

然而奇怪的是,王倬家的烟却与众不同,他家的烟是又黑味道又刺鼻,就在此时,有侦查员突然想到会不会是王倬在家烧钱!

难道王倬想销毁证据?为了防止事情发展得更糟糕,侦查员们连夜潜入王倬家中,将其捉拿归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逮捕令

随后专案组便对王倬的家进行全面搜索,这期间却发现王倬母亲王可云的眼睛总是看向一个地方,两只手攥得很紧,神情也有些慌张。

很快,侦查员们在王倬家后门的厕所边,挖到了一个大箱子,打开一看,正是王倬从银行骗走的钱。

经清点发现一共是十九万一千多元,然而那八千多元竟然真被王倬、张可云母子亲手烧毁。

转念一想,一个母亲怎么会纵容自己的儿子干出这样的事?

王倬透露自己骗取这20万,与母亲张可云有很大关系。

原来,张可云在儿子很小时就以“宁养贼子,不养痴儿”来教育王倬。

这样畸形的教育观念,使得王倬一心想着发财。

那又是怎样的契机,让王倬下定决心做这样风险极高的事?

在外贸部工作的王倬,经常接收到总理的批示等,他发现只要是总理批示的文件就会优先处理。

正是如此,王倬竟然动了坏心思,想要通过伪造总理批文,欺骗银行,从而得到20万,完成发财梦!

令人没想到的是,为了这次的行动,王倬足足准备了三年之久。

首先,他将各类批文上周总理的签名临摹下来并反复练习。

接着,收集大量的中央批文,将各类文件的格式、语气,都反复推敲,直至灵活运用。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他开始关注新闻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

1959年,国家平定西藏叛乱,并且多次开展对藏族同胞的统战活动。在这样一个时期,总理批文拨款给西藏这事,可信度高也较为合理。伪造这样的批文,大家确实会放松警惕。

选择民族饭店为收款地点,王倬也是做足了功课。民族饭店位于国家民委对面,多年来,只要是少数民族举办的活动,都会在此。这样,银行工作人员也不会怀疑收钱人的身份。

不仅如此,行骗当天,王倬特地选择银行要下班的时间去,这样工作人员看到是周总理的批文,便会尽快处理,来不及考虑太多,这也给王倬钻了空子。

可是事情总是不会像别人预想的那样美好。有了这20万,王倬、张可云母子每天忧心忡忡,担心被发现,反而是茶饭不思。

自从北京城发布“全城搜捕赵全一”时,王倬每天都魂不守舍,神经紧绷的他,听谁说话都觉得是自己暴露的身份。

然而再怎么躲避,犯了事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院

自周总理下令“十天破案”,到4月4号凶手归案,八天时间专案组便将这起惊天诈骗案侦破。

1960年7月28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诈骗罪,判处王倬死刑,而王倬的母亲张可云,因帮助、暴毙反革命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

事已至此,王倬的聪明才智有目共睹,但是智慧也要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切记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王倬没有因母亲的畸形教育而有了坏心思,相信他的前途也会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