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奥乐齐买面包,在自助结账阶段发现一个小变化,事情还得从长计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很多商超都有自助收银系统,对于面包烘焙这一需要现场包装的品类,不少超市配备了工作人员帮忙打包并贴好条码,再由顾客前往自助收银点扫码买单。

奥乐齐的流程稍有不同,可能是基于人员成本因素考量,顾客需自行将产品装袋,这倒也问题不大,主打一个心灵手巧,但这一步骤是不贴条码的,待自助结账时,顾客需要在单独的“烘焙”分类里对购买产品进行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先,系统是按照烘培产品的细分品类进行菜单规划,也就是顾客需先选择大类,再选择具体的产品,如此一来的体验问题在于,顾客需要对产品学名有认知,如果像我这种餐饮小白,就需要半蒙半搜地去寻找,初次操作,难免狼狈。

近日,偶发发现系统进行了微调,将上级菜单的选项按照“产品形态”进行了分类,如此一来就从认知引导变为了视觉引导,是小朋友都能通过直觉完成的工作,甚至让这一步骤有了点趣味性,对于体验的提升自然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在选项上不如此前按品类区分显严谨,但切实是面向实际消费者的优化解决方案,奥乐齐近年的起势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一小小举措会让人觉得品牌的良性发展并非偶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标题所述,这彰显了“面向用户原则”,即你做的事情最终是为谁服务,就需要站在谁的立场上进行更深入地思考(看似一句大白话,但做得好才能言之有物而不是仅仅喊口号)。分清产品的学名,是工作人员需要扎实的工作,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既然已经选择了自助服务,那高效结账才是更为重要的体验。其中会牵涉到很多环节,甚至例如品牌此前将面包夹子换成一次性手套,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举措之一,也许这没有一个最终形态,因为好的品牌往往会不断精进。

类似面向用户的举措,我还想到两个案例,一个是此前写过的《“说人话”的商场一般不会差》,项目用更具日常场景的话术,让消费者在商业空间内感受到“与人对话”的即视感。

另一个则是《我们绞尽脑汁想文案时,可能很多受众连盒马鲜生还是盒马生鲜都没分清楚》,聊的是人们对官方文案的认知能力并不强,而这与往往追求文案美感的商业项目slogan背道而驰。放到本文的讨论语境中来,我们可以认为项目的slogan或者定位,更多面向的应该是项目的工作人员,成为其招商、营销、运营等各项工作的统一准则,至于消费者知不知道并不太重要,因为如果前者做到位了,那所营造的内容以及氛围,是能够为消费者所感知的,这才是核心目的不是么?商业项目又不是为了让客人来背课文的。

例如蟠龙天地要打造“Urban Retreat城市微度假目的地”,这应该是所有项目相关人员的共同目标和愿景;与此同时,项目又有另一种说法“公园里的新天地”则更易深入人心,知道了项目需要表达什么,自然也就提升了传播的效率。

本质上这与奥乐齐自助系统的调整有异曲同工,也是这个始终在面向用户的行业永无止境的提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