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3日,中宣部公布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其中,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音乐生活节目中心创作的广播剧《山海渔歌》及山东卫视传媒公司联合创作出品的电影《我本是高山》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广播剧《山海渔歌》此次获奖,是继2022年《守望黄河口》获得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广播剧奖后,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音乐生活节目中心连续两届获此殊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海渔歌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集广播剧《山海渔歌》讲述了辛麦粒、佟教授、田红等新时代科研人员“耕海牧渔”的奋斗故事,从实现中国在海洋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到东西协作帮助西部地区建渔场放鱼苗,一幅海洋强国、科技强国、中西部合作、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通过声音徐徐展开。

关注现实题材 紧扣时代脉搏

好选题是好作品的前提,一味抬头看天,找选题很难,但如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四力”,从“地”里找题,就会有大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海渔歌》主创团队一线采编人员常年深入基层调研采访,了解到世界最大、中国首个深远海全潜式智能网箱以大国重器攻克养殖难题,打破了三文鱼依赖进口的瓶颈,从而确定了这一山东特色选题。《守望黄河口》则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以救护东方白鹳为切入点,讲述了黄河口几代人唱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乐章的故事。两个选题不仅紧扣国家战略,还是独一无二的山东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守望黄河口》海报

脚力和眼力捕到的选题,还需笔力和脑力“深加工”。山东台近年来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精品创作体系,锁定选题后列出时间线、分工表和路线图,保障有力执行。《山海渔歌》选题确定后,以项目制形式推进,部分主创前往日照三文鱼养殖区蹲守调研采访数月、不断着墨的同时,演员招募、音响配合、技术保障同步推进,逐渐构建起从黄河到深海、从西部高原到山东半岛,从科研人员到新时代农民的空间、时间、人物框架,团队协作、稳扎稳打,一步步盖起艺术高厦。

用心用情用功用力 深情抒写人民史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角,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只有真正感知人民心声,文艺作品才能直抵人心;只有展现普通人的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才能成就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

越真实生动的作品,台下功夫越深。为了录制“不会叫的”东方白鹳击打鸟喙的声音,60后技术人员搬运十几斤重的设备,在黄河口的寒风中蹲守;30秒海上救援场景,后期整整压混了46个音轨,让听众身临其境,营造出观影感氛围。《山海渔歌》的剧本从策划到定稿,历时半年,通过大量采访提取鲜活故事语言,环境描摹逼真,详细的数据描写、环境音配合,不仅让听众感受到了海水养殖作业之严谨性,更让听众能够对环境进行有效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聆听两个故事,场景时空交错,情感波澜壮阔。

两部作品以高度思想性、艺术性、感染力,生动展示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风貌、新奋斗、新精神,鼓舞着更多人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薪火传承人才辈出 深化改革活力澎湃

一部广播剧的成功,需要编剧、录制导演、众多演员、音乐总监、艺术制作等很多分工,因此很多广播剧的制作会依赖外部力量,导致制作周期长、作品水准参差不齐。

山东台之所以能连续两次摘获殊荣,是因为有一支自己的广播剧团队,他们生活在山东,涵盖60后、70后、80后、90后四个年龄段,熟悉齐鲁大地的风土人情,深刻体会时代变迁,清晰把握创作方向。多年专注于一个领域,编剧能力、导演统筹能力、艺术制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性较强,能快速高效、心无旁骛进行艺术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耕也需沃土。近年来,山东广电近年来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真正营造“凭本事吃饭、用成绩说话、靠贡献发展”的良好生态,为人才成长、精品创作提供丰沃的“土壤”;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山东题材、全国意义、民族气派、时代精神、极致呈现、国际表达、共同价值,山东广电坚守内容为王,不断锻造精品力作。笃定恒心、倾注心血,每一部采自山川湖海、历经千回百转锻造的作品,都是山东广电人用年华写给时代的诗歌。

从黄河到大海,从小岛到高山,那些青春气息浓厚、画面诗意美好、情节震撼人心的故事背后,是山东广电人对文化和文艺事业从未改变的初心和热爱。

监制:孙锡刚

编辑:史静

责编:刘传佳

来源:山东音乐广播

更多鲸彩好品

欢迎扫码山东经济广播官方商城

鲸彩优选

千挑万选,不如鲸彩优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