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汽集团(以下简称“广汽”)与华为举行了智能汽车战略合作签约活动,通过此次合作,广汽将在传祺、埃安和昊铂之外,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
今年前三季度,广汽的营收、净利等指标均创下近十年同期最大降幅,为此,广汽决心“自我变革”,公司总部也从广州市珠江新城CBD搬至广州市番禺区。
但在外界看来,即便广汽高层住在“车间”,面对公司品牌势能减弱、产品力不足等问题,也很难在短期内扭转颓势。不过,此次广汽与华为官宣合作,则似乎有望一扫此前的种种阴霾,广汽股价也一度收获连续两个涨停。
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广汽董事长曾庆洪曾一度呼吁“内卷不是办法”,他认为行业继续卷下去不是办法,没钱赚、没有效益,企业不可能生存。
但很显然,当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车圈竞争对手之间已是“你死我活”,与其喊话“不要内卷”,广汽确实该想想如何破局。
广汽要面子更要里子
今年以来,上汽的业绩确实不容乐观。开年之初,曾庆洪一度喊出了2024年挑战销量增长10%的目标,但按照2024年275.55万辆的销量目标来看,广汽前三季度仅完成48%的销量目标,累计销量为133.51万辆。
今年前三季度,广汽实现营收740.40亿元,同比下滑24.18%;归母净利润仅有1.20亿元,同比下滑97.34%;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归母净利润则亏损18.70亿元,同比下滑146.49%,营收、净利均创近十年同期最大降幅。
即便近年车圈大环境不容乐观,但对比其他合资车企,广汽的业绩也是表现不佳。作为参考,上汽集团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57.96亿元,同比下降25.91%;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3.53%;长安汽车的营收依然为正增长,归母净利润为35.79亿元,同比下滑63.78%。
广汽在财报中解释,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销量下滑以及盈利下降,简单来说,车卖不出去就是主因。
从产品销售情况来看,广汽前三季度合资车企“丰田、本田”的销量比重依然高达六成,自主品牌传祺、埃安则占四成左右。
但肩负引领广汽实现新能源转型重任的埃安,其月销量已连续8个月下滑,今年前10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32.51%。
广汽再想借着“两田”的光环来躺平赚钱,已经不太现实,去年“广汽两田”都一度传出大幅度裁员消息,甚至传出员工“自愿离职”的消息。
但“油退”之后,广汽“电进”的进度却不甚理想。广汽埃安在2022年一度成为新势力中的“销冠”,但在这之后其销量便开始逐渐放缓,来到2024年,埃安的销量更是开始急速下降。
一方面,过去两年埃安的销量虽然突飞猛进,但大部分销量都来自网约车市场,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测算,2023年全国新增74万辆新能源网约车,埃安就占了近30%。随着网约车市场走向饱和,换车周期也还没到,埃安销量自然开始下滑。
另一方面,在埃安强攻网约车市场后,其品牌定位难免被锚定,再加上新能源车市场激烈的价格战,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了,自然不愿意为“网约车”买单。
广汽的高端化、差异化布局迫在眉睫,这也成为了广汽、华为合作的“新契机”。众所周知,广汽、华为并非首次合作“造车”,早在2017年,双方便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领域开展合作。
2021年,双方决定共同开发名为“AH8车型”的项目,据悉这是一款SUV车型,由广汽负责造车,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不过,广汽在2023年发布公告,称将AH8项目从“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华为则以重要供应商身份继续参与该项目。广汽并没有解释为何终止此次合作,但从一些侧面报道来看,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华为的智驾方案不便宜。2022年,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在中国汽车营销峰会上表示,“华为是行业内非常优秀的供应商,但广汽埃安和华为这类大牌供应商合作时,根本没有议价能力”。
二是,广汽认为自研也并非不可能。2023年时,曾任广汽集团副董事长的袁仲荣在第十五届企业家论坛上发言,他提到华为的系统很好,但他认为华为不懂造车。
虽然袁仲荣这段发言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但可以看出,传统汽车人对于华为此类跨界造车者,也难以投入百分百的信任。
华为化身最强外挂
但后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相较于广汽埃安的一路“后撤”,华为鸿蒙智行的销量却节节攀升,今年1-11月,鸿蒙智行累计销量达到393,477辆,稳居新势力销量榜单前列。
华为虽然“不造车”,但在汽车行业经历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当下,华为无疑已经成为车企转型的“最强挂件”。
除了“四界”背后的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之外,还有已经成为华为引望第一大外部股东的长安汽车;外资车企奥迪也官宣与华为合作;
甚至曾高调发表“灵魂论”的上汽,近日也被传出由总裁贾健旭亲自带队与华为洽谈第四种合作方式,更有可能对华为引望进行战略投资。
车圈大趋势已是如此,广汽“杀回马枪”也不算意外。对于此次“二次合作”,双方并未公布更多具体信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双方将共推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车品牌。
但有媒体爆料称,此次双方合作或不会采取鸿蒙智行模式,即广汽并不打算完全“出卖灵魂”,也不会再打造“第五界”。
在今年9月广州车展上,广汽传祺与华为合作推出了首款概念——1 Concept,彼时广汽就曾提到,本次传祺与华为的合作,不同于大家熟悉的其它模式,而是一个全新的模式。
事实上,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也曾再次提及“灵魂论”,他认为要视时代背景、技术发展阶段、供需状态来看待“灵魂论”,假如这一技术对整车影响力非常大且无法从社会上正常采购,它就是“灵魂”;若这一技术已经成熟且能普遍供给,就不是“灵魂”。
这也能看出广汽对于开展智驾合作的态度。一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智驾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市场上也不只有华为一家供应商,对于迫切需要推动产品升级的广汽来说,采用智驾供应商并不算“出卖灵魂”,只是合作商刚好是华为罢了。
另一方面,在众多智驾供应商中,华为的“品牌赋能”确实强得可怕,既有华为自身所带来的品牌效应,也有过硬的技术水平,且这些已经在“四界”中得到验证,目前来看,赛力斯的市值已经比广汽高出一倍。
最后,从广汽目前的产品线来看,除了埃安之外,其高端品牌昊铂的月销量一度降至只有“三位数”,广汽在高端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
然而,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中低端领域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小鹏、小米等品牌纷纷杀入下沉市场,广汽要弯道超车,在高端市场突破可能会是一个妙招。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在品牌、技术和渠道等方面对广汽的支持,则显得尤为重要。
“华元魔”征战新能源车圈
目前,业内共识是能够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汽车品牌,可能只有5-7个,车企们要争夺这“个位数”的入场券,一刻都不能慢。
而在新能源车圈中,智驾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有调研显示,在国内购买20万-30万元车型的消费者中,将智驾作为购车原因的用户比重超过四分之一;而在购买35万元以上车型的消费者,这个比重更超三分之一。
随着智驾行业不断发展,目前智驾供应也已经形成了两大派系,分别是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自研派”,以及由华为、元戎、momenta等头部智驾供应商组成的“华元魔”,单从合作数量上来看,“华元魔”的朋友圈反而更为活跃。
从这一趋势来看,“自研派”和“华元魔”将有望凭着持续的数据积累和路况测试,不断优化智能驾驶系统的模型和技术,从而在智能驾驶领域建立起显著的领先优势。
对于中腰部的智驾供应商而言,可能它们的上一代技术还没有搞定,“自研派”和“华元魔”就已经走向下一代技术上,这是技术能力、组织架构、战略资源、量产能力等方面所带来的“飞轮效应”。
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不只是车企之间的竞争,而是车企+智驾供应商+物联网生态这种“产业联盟”之间的竞争。
因此,广汽再次拥抱华为,或许是其错过第一次合作之后,最后一次的“补票”时机。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广汽错过上一次合作机会后,当下可能已经太晚了。但无论如何,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仍在“全面开花”的当下,一切仍有可能。
对广汽来说,接下来最大的挑战,将是如何在“华为联盟”逐渐壮大的同时,寻找合作形式、产品打造、品牌声量等方面的差异化,广汽唯有突破过去的自己,才能拥抱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