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春节,申遗成功!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但是在外国人眼中,我们的一些春节习俗,时常令他们感到震惊,甚至有一些他们看不懂的“迷惑行为”。

什么?刘德华已经在春节“上班”19年了

“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每当熟悉的旋律在各个超市、商场中响起,都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一听便知:哦,春节来了!

这首由刘德华演唱的《恭喜发财》,以欢快的节奏和满满的祝福,成为了无数中国人心中的“春节专属bgm”,仿佛不听上一遍,这个年就少了点什么。歌曲发行于2005年,也就是说,刘德华已经在超市“上班”19年了。在春节“全勤奖”上,也只有李谷一老师演唱的《难忘今宵》能与它一较高下。如果说《恭喜发财》是春节的序章,那么《难忘今宵》便是这场盛宴的温柔落幕,是它们,一起构成了中国春节的欢欣氛围。

当然,不光中国有自己的“春节bgm”,西方同样也有专属圣诞节的“洗脑神曲”。当《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的歌声响起,玛丽亚·凯莉用她标志性的高音,唱出了对圣诞节最纯粹的祝愿。这两组歌曲,虽然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却都是节日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以音乐为载体,传递节日的喜悦与温情,早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6日,民众在超市选购年货。(图片来自中新社)

什么?有一种幸福叫做“春节的后备箱”

“春节回趟家,不仅胖了十几斤,还要带回来十几斤。”每年春节都能听到这样的感慨。因为,被塞满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家乡胃”,还有车上的后备箱。

每逢春节假期的尾声,一年一度的“后备箱大赛”便会在归乡游子们返程前,如约上演。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家人装不下的。一句“还塞得下”和“我那儿啥都有”,成为了临行之前的顶级拉扯。从老家自产的土鸡蛋,到精心腌制的腊肉香肠;从奶奶亲手包的饺子,到“妈妈牌”的手工酱料,更不用说那些只有家乡才有的特色小吃……每一件物品,都是家人无声的告白,他们用最直接、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女归来的喜悦与期盼。

春节,这个被赋予了太多意义的节日,其实重要的不过两个字——“团圆”。车声轰鸣,全球最大的人口迁徙将在外忙碌一年的人们带回家乡。吃团圆饭、过团圆年、讲团圆话……当汽车再次启动,盛满爱意的后备箱将随着滚滚车轮,陪伴人们一起返程,延续家的温暖与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17日,广东潮州,湘桥区,年前从惠州返乡过年的一户人家,汽车后备箱被塞得满满当当,准备回到旅居地。(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什么?没有这“三件套”不算过年

要说过年前哪里最“卷”,那必定非美发店莫属。“托尼”老师们日夜加班,都抵不过一波接一波的顾客。要想在春节拥有一头漂亮卷发,只有在美发店门口体验“早八”排队。

过去一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仿佛约定俗成一般,上演着一出出“变形记”。先冲向理发店,打造一头“新年发型”;再去澡堂子里搓去一年的疲惫;最后在给家里来个大扫除,新的一年,灰尘拜拜,好运连连。“烫头、搓澡、打扫”简直就是那个年代春节仪式感的标配。然而,时代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不经意间,年轻人已经有了新的“过年三件套”——美甲、美睫、美发。让人不禁大呼:“春节年年过,花样年年新!”

从“老三件”到“新三件”,变化的是时代变迁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表达,但不变的是,那份对春节独有的仪式感。无论是老一辈的朴素传统,还是新时代的潮流风尚,背后都蕴含着人们对春节的美好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4日,吉林长春,小朋友在剪发。(图片来自中新社)

什么?没有一袋沙糖橘能熬过除夕夜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但是过年人们对于砂糖橘的喜爱,却是“全国统一”。春节期间,吃砂糖橘更是一度变成了“炫”砂糖橘(“炫”为东北话大口或大量吃)。

砂糖橘在春节前成熟,果实呈橙黄色,与春节喜庆的氛围非常符合,所以一到过年的时候,很多人都把它买来当年货。过年了,家里人爱吃它,也用它来招待亲朋好友,尤其是走亲访友的时候,它更是送人首选的礼品之一。尤其在除夕夜,以沙糖橘“常驻”的茶几为中心,四周分布着“电竞区”“八卦区”“棋盘区”“电视区”……玩累了就“炫”个橘子,构成一副其乐融融的春节团圆图。

人们总说,没有一袋沙糖橘能熬过除夕夜,其实,这也得益于它自带的甜蜜魔力。在春节期间,人们总爱讨个好彩头,而“糖”字与“甜”紧密相连,自然成了甜甜蜜蜜的代名词。吃上一颗沙糖橘,就仿佛种下了对新一年生活甜蜜如意的美好祝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5日,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同富村,村民分拣刚采摘的砂糖橘。(图片来自中新社)

什么?中国人有春节专属的“中国话”

“画蛇添福”“蛇转乾坤”“蛇来运转”“蛇全蛇美”……癸巳蛇年到来之际,这份蛇年专属祝福语,你收到了吗?

若说拜年流行什么祝福语,首当其中的便是带有生肖的谐音吉祥话。这些“谐音祝福”不仅符合春节氛围,充满趣味,也表达了人们对于新年的美好愿景。当然,春节祝福语的“谐音梗”远不止于此。比如,过年餐桌上一定有鸡,因为“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还要有鱼,因为“鱼”和“余”谐音,寄托人们对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祈愿……

这些谐音的祝福,不仅让春节的祝福语更加生动有趣,更是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动诠释。“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但中国人有专属于春节的“中国话”,它们为节日的喜庆氛围,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30日,中国邮政在北京发布《乙巳年》特种邮票图稿。(图片来自中新社)

什么?新春巡游竟然是一场大型“Cosplay”

急促的锣鼓声响起,“梁山好汉”们挥动英歌槌,快速翻转叩击,步伐铿锵有力,呐喊声响彻四方,所到之处一片沸腾——没错,英歌舞开演了。

这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民间广场舞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泛流传于潮汕各地,是春节期间“年味”最浓的民俗活动之一。表演者通过风格独特的脸谱和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服饰,演绎着一场场精彩的表演。近年来,英歌舞以“中华战舞”之名迅速走红,先“出圈”,再“出海”,在英国伦敦街头短短6分钟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海外民众现场围观表演,惊艳全球。

“这是什么神秘东方力量?”“看了想跟着一起摇摆,但又怕被打!”在英歌舞“出海”带动全世界一起过“中国年”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这些文化习俗,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多彩、生动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9日,“甲辰龙年中华战舞英歌情”活动在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广场举行。(图片来自中新社)

什么?叫的是Linda答应的却是翠花

从“都市丽人”“白领精英”到“翠花”“铁柱”,只需要一天“春节回家”的时间。不管你是Anna还是Linda,回家以后都是街坊邻居口中村头的王翠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7日,旅客在深圳北站出行。(图片来自中新社)

春节期间,不少返乡年轻人晒出自己“过年回家前后对比照”引发热议。一组照片中,一位发型时尚、穿着考究的妙龄女子在时髦的咖啡馆里优雅地品着咖啡;下一张照片中,她穿着一件邋遢的大外套,在脏兮兮的小厨房里的一口大锅前忙碌着。这些照片既给网友们带来欢笑,也唤起了成千上万人的怀旧情绪。当Linda再次穿上高跟鞋,Anna重返办公室,她们会带着从家乡汲取的力量,继续在都市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春节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能让都市白领们暂时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归最质朴的生活状态。而在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行为背后,隐藏的是对亲情的珍视,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生动诠释。(完)

综合光明网、中国青年报、中工网等

编辑:姚婧雯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