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这么一个段子:
说的是美国的X-37是亚轨道轰炸机。
恰好前几在“轰-20为什么没有音信了?”的文章中也有人有这样的回复: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别说是美国,就是中国也搞不来“亚轨道轰炸机”的内容吧。
W君由于以前的工作经验,总是信奉导弹多一些的。那么咱们就先了解一下弹道导弹的三种弹道。然后咱们再来讨论为什么“亚轨道轰炸机”是毫无意义的东西。
大家最熟悉的弹道导弹弹道其实就是抛物线弹道。这个东西就是基于最简单的地心引力作用的。从古代到现在,抛物线弹道原理上其实都没有任何改变,它就基于两点来看,第一是角度、第二是速度。
投石机也好、火炮也好、导弹也罢这些武器的设计中都有一个定量原则,以固定的角度固定的抛射力、抛射固定的载荷(核弹弹头、炮弹亦或是石头),在物理规则的作用下,理想情况下抛射物总是能抛射到一个固定的点上。
弹道导弹也是用的相同的原理,只不过,弹道导弹的助推时间更长、进入抛物线的速度更快,因此可以达到我们难以想象的射程。这个部分可以查W君写的关于关机点的文章。
第二种弹道就是大家说的“钱学森弹道”。不过你如果到外国的搜索引擎上去搜索“Qian Xuesen ballistic”或者“Qian Xuesen ballistic theory”实际上都不会反回来任何有用的结果。只会有一群外国二傻子在Quora上问“神秘的钱学森弹道理论”这样的提问和讨论。
在正经的学术圈里面,没谁讨论钱学森弹道的。不信大家去找一找有没有用中文之外的语言标注的“钱学森弹道”示意图。
所谓的钱学森弹道的“证据”是这张图片,但是图片上是钱老没有错,只不过如果是钱老在汇报科技发展设想,台下一大群我们的官员领导干嘛要写NEW YORK 和 PARIS呢?其实这是钱老在讲高超音速再入实验。最终的结果是——X-20验证飞行器。再往后发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航天飞机。
在高超音速武器中,所使用的是“Maneuverable Glide Trajectory(机动滑翔弹道)”。例如我们的东风-17就是典型的机动滑翔弹道的设计。美国、印度、俄罗斯的很多在研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也是依托于这个弹道设计。
为什么要做这个设计呢?主要是为了对抗早期导弹预警雷达。
冷战期间大量早期导弹预警雷达被部署在边境上,为的就是在以抛物线弹道飞行的导弹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尽快发现,发出敌方导弹来袭的警告,这样,己方就可以有一段时间开启自己的弹道导弹进行还击了(通常是20-25分钟)。
但机动滑翔弹道就不一样了。
地球是圆的,早期预警雷达会被地球的曲率阻挡。这就形成了上图右边深色的课探测区域,以及上图左边的不可探测区域。当弹道导弹以抛物线飞行的时候从雷达的视角来看就是弹道导弹飞出了视线的地平线(上图的虚线部分)——不仅是站得高看得远,飞得高也会被更远处的人看到。而机动滑翔弹道就不一样了,弹道的顶端要远远低于抛物线弹道的顶端,因此要离的很近才能从雷达的视角的地平线上升起。这样留给对方的反应时间通常会缩短到5-10分钟。这就让对方来不及发射导弹反击从而保证了核打击的效果。这也就是咱们说的“钱学森弹道”的优势。
那么咱们说第三种弹道——这种弹道被苏联构建出来了,叫做“部分轨道轰炸系统”(Fractional Orbital Bombardment System,FOBS)。还是得说弹道导弹突防的事情,刚刚说的机动滑翔弹道实质上是利用高超音速飞行器在大气层内滑行显著的降低了自己的飞行高度。但是依旧会被探测到。信不信有一种方法发射导弹会完全探测不到?
早期预警雷达为了探测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以外的目标都会做得相当巨大。都会以相控阵的方式向单一的一个方向进行扫描。这时候你会发现雷达的背面是看不到目标的。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简单了,能不能绕到敌人雷达的背面去发起攻击?这就是FOBS的设计精髓了——地球是圆的,条条大路通目标,可以反着打!
从示意图上大家觉得多飞了大半个地球去打击目标是不是感觉很浪费燃料呢?其实FOBS设计的弹道是参考了引力弹弓效应的。
实际上并不会耗费太多的燃料就可以达到部分轨道打击的效果。
到这里,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亚轨道轰炸机是一坨屎”的观点,至少你学到了完整的弹道导弹弹道设计的知识。
好了,我们来聊为什么亚轨道轰炸机是一坨屎。
用于打击地面目标的弹道导弹无论三种弹道如何规划,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弹头都会落回地面,并不参与地球卫星轨道的运行。简单的总结就是并没有“入轨”。“入轨”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达到某一轨道高度上的轨道速度。这时候,航天器是可以不借助外力的驱动围绕地球公转的。例如一个航天器在150千米的高度环绕地球飞行,它的轨道速度是7800米/秒。到了200千米的高度上大约就是7780米/秒。
不管是咱们的神龙也好还是美国的X-37也罢,这些“亚轨道轰炸机”都是环绕着地球轨道做长时间飞行的,也就是“在轨”飞行。以X-37的OTV-4任务为例子,2015年的5月20日,一架X-37B被运载火箭发射到了近地轨道,在轨道上运行了717 天 20 小时在2017年5月7日落回地面。
在这700多天的在轨飞行的时候,这架航天器就是一颗轨道卫星。它的运动轨迹就依赖于牛顿的轨道方程。
真的,宏观上说,真的也就除了上面的公式之外就没别的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轨道飞行器“入轨”了,不仅仅是X-37入轨,而且是X-37和其内部的所有东西都“入轨”了。假如它真有个弹仓,里面装着核弹。
你以为这个核弹会因为X-37打开舱门向目标掉下去吗?弹仓门并不是一个重力结界。
如果真有“重力结界”的话,太空站里面的宇航员也不用天天飘来飘去的受苦了。
没错,你理解了,这就是——“失重”。X-37的核弹是无法在轨道模式掉向地面的。
遵循能量守恒,你废了多大的力量将一枚核弹搬到轨道高度,要让他掉回地面就还得用多大的力量让它减速。一般的情况下返回式卫星往往会使用反推的方式让卫星的速度低于轨道速度。这时候卫星就慢慢的向地球落下去了。
很可惜的是,即便是所谓的“亚轨道”,空气也相当稀薄接近真空,空气阻力还不足以让每秒7公里飞行速度的核弹头降低速度,于是还得依靠火箭发动机反推减速。
以咱们的神州飞船返回地球的实际情况来说吧,你就可以将天宫空间站当作一个轨道上的太空轰炸机,神州飞船就是丢下去的核弹,这两者在物理上是没有区别的。
神州飞船在脱离空间站之后,要开启发动机反推,进行一个15分钟左右的减速段、在减速段之后还得需要进行20-30分钟的滑行阶段,以抛物线的方式慢慢的坠入大气层,在大气层中进一步减速经过15分钟左右的时间打开减速伞再慢慢落地。整个过程大约要1个多小时。这还是规划好航路的降落。
如果是军事打击呢?我们得说下轨道问题了。虽然地球轨道飞行最快90分钟可以绕地球飞一圈,但是这是有7800米/秒以上的线速度的。要保持卫星的轨道速度不变让卫星移动到地球上的另一点上空,就要卫星或者“轨道轰炸机”的变轨发动机了。
通常是一点一点的挪过去,这个过程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等将星下轨迹对准目标之后按照大国之间的战争节奏来说,这场战争或许早就结束了。
所以,你想想看,在弹头上装反推发动机,忍受着变轨和再入的漫长时间,就为打一颗核弹到对方头上?干嘛不用弹道导弹呢?
在讨论轰炸机的文章里面有人说“打架的时候有刀和没刀是不一样的,可以不用,但不可以没有”,但问题是,在你扛着AK突击步枪的时候打架,你还会琢磨自己怎么不配把刀吗?
所以说,用“亚轨道轰炸机”来投放炸弹到对方头上这种想法什么都不是,就连现在炒得火热的亚轨道轰炸机在军事上也都是一坨屎。
所谓的亚轨道飞行,其实目前就是高端娱乐项目。
维珍银河推出了亚轨道飞行服务。利用亚轨道飞行器将客户短暂的送入太空。但是你得看这个飞行器的飞行轨迹啊!
我们管这种轨迹叫做高抛弹道。维珍银河的飞船到了所谓的亚轨道(SubOrbital)就是亚健康的“亚”,字面意思就是“没有达到”。
整到咱们军迷里面怎么就成了高大上的词汇了呢?
至于神龙和X-37,也根本就不是所谓的亚轨道飞行器。都是可返回式的轨道运载器而已。
解读下开头读者的回复原始内容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8月2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6日的消息。据悉,飞行试验采用的运载器,经健康检测维护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点火垂直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亚轨道飞行,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成功实现我国亚轨道运载器的首次重复使用飞行。本次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航天运输技术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的跨越式发展。
“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这句话如果W君来断句的话会这样断“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
一般的来说升力式返回器都有气动布局。通常会由载机携带到高空进行投放测试
这个过程是验证返回器的升力设计是否合理。
然后会发射到亚轨道进行再次测试,验证返回器的返回角度、再入面的设计合理性。
最终都会绑到运载火箭发射到轨道上做长期的轨道测试。
真正的太空中用的武器就别用地球上的观点来想问题了。其实下面这个人发的内容形式上更靠谱一点。但是时间吗……有点不靠谱。
在高同步轨道上放三个大功率激光炮,可以看住全球的。这是唯一能取代弹道导弹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