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400万份!来自商务部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11月18日24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再创新高,并且日均补贴申请量持续保持高位。
明年是否还有相关接续政策,成为当下行业关注的焦点。日前,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二级调研员宋英杰在2024汽车金融产业峰会上透露,为稳定市场预期,商务部将在继续落实已出台的补贴政策和系列配套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提前谋划明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接续政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在多个公开场合呼吁,尽快出台明年汽车以旧换新接档政策。
“今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对汽车市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简称“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 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以旧换新将拉动乘用车全年销量增加约160万辆,同比增长5%~7%;如果没有以旧换新政策支持,可能今年乘用车销量将同比下降2%。“明年的接档政策不仅事关乘用车销量,也关系到汽车经销商的生存与发展。”
拉动140万辆增量 效果好于购置税优惠
汽车以旧换新,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费者。“上个月刚换购的新车,现在补贴已经到手了,国家和地方、车企补贴加起来,15万元的新车共计优惠近4万元。”车主佟军向记者表示,之前自己的燃油车已经开了十几年,油耗越来越高,一直想换辆新能源汽车。上个月到4S店看车时听销售顾问说,现在购买(报废更新)新能源汽车“国补”增加到2万元,要抓住机会赶快换购。
与佟军一样,很多消费者都认为“以旧换新”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也正因如此,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快速落地、持续发力的情况下,新车销量大幅增长,“金九银十”成效也较为突出。数据显示,今年10月,乘用车零售量达到226.1万辆,同比增长11.3%,环比增长6.8%;1~10月,乘用车零售量达1783.5万辆,同比增长3.2%。今年10月,全国报废汽车回收87.9万辆,同比增长113.4%;1~10月,全国报废汽车回收584.6万辆,同比增长55.9%。
“以旧换新政策对于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很明显。”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向记者表示,从统计数据看,目前新购车占比约50%;增购和换购叠加约占50%,其中换购超40%。而且,以旧换新也促进了汽车消费升级。前些年,消费者购车主要是解决“有没有车”的问题,现在主要是解决“车好不好”的问题。如今,消费者换车要么是换购更高端的新车,要么是把燃油车换为新能源汽车。
以旧换新政策补贴申请量屡创新高,正是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成效的最好见证。在最新的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400万辆中,报废更新近200万辆,置换更新也突破200万辆,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今年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比2022年的车购税减半政策还要好。”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谈到,除了国家层面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地方置换更新政策也在跟进,预计全年拉动汽车销量超过140万辆。其中报废更新拉动100万辆,地方置换更新拉动40万辆。
低端和高端新能源汽车获益大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给予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更高。在今年8月由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个人消费者于2024年4月24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购车时若报废符合标准的旧车,可分别获得新能源车2万元、燃油车1.5万元补贴。
“之所以换购新能源汽车,既是因为补贴,也是因为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好。”佟军表示,自己以往使用燃油车每月加油的费用就要1200多元,而如今买的纯电动汽车1个月充电费用才100多元,1年就能省1万多元。
数据显示,今年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119.6万辆,同比增长56.7%,环比增长5.8%;占乘用车零售的比重达52.9%。今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832.7万辆,同比增长39.8%。相比较而言,同期燃油车销量呈现下降趋势。今年10月,常规燃油车零售量106.6万辆,同比下降16.1%;1~10月,常规燃油车零售量950.8万辆,同比下降16%。
王都表示,从市场结构看,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补贴力度相对较大的新能源汽车是受益最大的产品。特别是自今年8月以来的几个月,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已经连续超过50%。同时,价格相对较低的微型车增长较快。
数据表明,小型车中的A00级微型车近期销量持续上升,仅10月国内纯电微型车市场零售销量便突破10万辆,达到10.4万辆,同比大幅增长63.8%。“两头翘、中间平是近期新车市场的特征。”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以旧换新推动车市整体向好,尤其是高、低两端两大细分市场增长较快。除了经济型车的销量增长,在各级以旧换新政策包括地方置换更新政策支持下,中大型车销量也大幅增长,凸显政策支持和消费升级叠加的效果。
此外,从销量数据对比看,以旧换新进一步提升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这是因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科技感、个性化配置更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张震表示,他换购的也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
今年10月,自主品牌零售148万辆,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11%,市场份额为65.7%,同比增长10.1个百分点。同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7万辆,同比下降17%。“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占比较高,表明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长江商学院副教授陈晖表示,在一定程度上,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是汽车市场的“试金石”和“催化剂”,既检验了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接受度,也对汽车消费以及当前整体经济都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二手车市场不规范是掣肘
今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发布以来,地方层面也积极响应。至今,诸多省市区都已经陆续出台了乘用车以旧换新补贴细则,总体实施效果良好。但由于各地产业发展情况和政策落地执行不同,部分地区以旧换新似乎并不那么顺利。
对此,消费者也有切身感触。“上次由于我第一次处理报废车,不明白情况,稀里糊涂被黑窝点的贩子所骗,一辆车才卖了800元。”某县消费者董义向记者介绍,后来才知道,正规渠道的报废汽车收购价每辆在3000元左右。因为消费者很少接触这个领域,也不愿跑远路,所以给一些车贩子提供了机会。
王都对此表示,一方面,对于汽车报废更新,个别地方缺乏统一高效的报废车辆回收渠道,回收网点不足,而且回收价格体系不透明,随意性较强,随着报废更新车辆增加,回收价格大幅下降,让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同时,汽车报废流程相对繁琐,一说合规,往往地方会层层加码,让消费者觉得程序很复杂,这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以旧换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置换更新环节,不同地方的政策标准不统一,支持力度不一样,导致有的消费者跨地区去换购,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
二手车市场存在的诸多交易不透明问题也影响了以旧换新政策的效果。“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不同商家对于旧车的估价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张震表示,前段时间自己带着旧车到二手车市场去估价,结果不同商家给的价格相差悬殊,多的给到3万元,少的给到4000元,最终有家4S店直接可以代办,将车送到二手车商处,最终旧车估价4万元成交。
“二手车市场的规范发展,与以旧换新政策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密切相关。”陈晖告诉记者,他带领的课题组在相关调研中发现,很多地区二手车市场还存在大量通过“二手车贩”买卖旧车的现象。这种二手车经纪模式小而杂,普遍存在难以保证售后服务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他提出,结合以旧换新政策实施,地方应促进二手车行业的规范发展,推动建立“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的二手车大市场,并且要完善二手车评估标准、简化过户手续、提高交易透明度等,以健全的市场体系破解交易体制不完善,交易手续不规范,关键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不真实等问题,提升消费者二手车交易意愿,促进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取得成效。
对于地方层面的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破解。安庆衡认为,汽车以旧换新涉及到汽车报废和进入二手车市场相关问题,需要明确参考标准。从新车消费到二手车流通,再到车辆报废回收,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要做到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有规可循、有据可查。
呼吁形成长效机制
王都表示,进入11月,车企及经销商进入年终销量冲刺阶段,促销力度不减,购车需求将持续释放。同时,随着国内大部分地区天气转冷以及元旦、春节的临近,消费者购车需求增加。此外,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即将在年底收尾,经销商销售节奏的加快以及购车促销活动的开展,将促使到店看车、购车的消费者增加。
虽然11月销量数据还未公布,但市场终端销量有望持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势头。对此,陈晖认为,距离年底还有1个月的时间,希望主管部门尽早出台汽车以旧换新接档政策,稳定消费节奏,使明年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热度。
业界对于希望尽早出台接档政策的意见几乎保持一致,但在政策出台时间上仍有不同看法。“接续政策出台时间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王都认为,如果出台过早,可能会让部分消费者将今年的购车意向转向明年;但如果时间过晚,又可能会因为地方的配套政策还未来得及制定,导致市场出现空档。如果明年1~2月没有政策支持可能会带来市场损失。“总体上,我们希望接续政策能平稳衔接,持续稳健实施。”王都强调。
至于以旧换新政策是否会提前透支市场需求,王都认为,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现阶段,还是要努力挖掘汽车消费的市场潜力,壮大消费动能。
在陈晖看来,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及时接档非常重要,而且,面向促进明年甚至后年的汽车市场消费来看,还应在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接档的同时,做好二手车市场、报废回收、以及汽车保险、汽车金融等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全面构建体制机制健全的汽车大市场,尽可能全面消除汽车消费的后顾之忧,为汽车产业实现更好发展夯实基础。
面对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的显著成效,还有意见认为应该把目光放得更远。“如果能形成长效机制更好。”安庆衡表示,汽车以旧换新已经显现了其对于促进汽车消费、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要以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为契机,推动完善汽车消费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有效激活消费市场,释放潜在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稳定汽车企业生产和投资预期,改善市场主体信心,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好。
文:赵建国 编辑:陈伟 版式:刘晓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