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全食品培优孵化系统工程办公室主任 柏川

“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更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筑牢食物安全的根基,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对于保障人民健康、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大食物观是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的概念,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粮食范畴,而是涵盖了更为广泛的食物来源和种类。粮食安全是大食物观的基础和核心,要求我们不仅要提升谷物自给率,还要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粮食库存充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标,以及低收入人口的粮食供应得到保障。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的提升,仅仅依靠传统的粮食生产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开发新的食物来源,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水产品是重要的农产品,也是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我国水产品产量连续30多年居世界首位,水产品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为国民提供了约1/3的动物蛋白。同时,水产养殖饲料转化率较高,生产过程不与人争水、不与粮争地,可以说是既健康又经济,保障动物蛋白供应又快又好。因此,大力发展渔业生产是践行大食物观、建立完善国家食物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践行大食物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完善食物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渔业在其中的作用。一是要稳定水产养殖面积,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加快发放养殖证,推动建立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好养殖空间和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要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持续转变养殖方式,大力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行动,集中推广一批成熟、先进、适用的养殖模式,培育一批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三是要推进种业振兴和设施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加快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生态环保网箱等设施渔业,大力推进水产种业振兴,加大优良品种选育、机械装备研发、实用技术攻关力度,提高单位水体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同时,我们还需要稳捕捞、拓空间。在捕捞方面,要调整优化国内捕捞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各项休禁渔制度,引导发展资源友好型捕捞,减少拖网等资源破坏性大的作业方式。在拓展空间方面,要创新生产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利用好湖泊、水库、河流水面资源,发展生态环保网箱养殖,分类实施增殖生产,创新经营机制,强化监管保障。此外,还要加强水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渔业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产业素质和行业效益。

构建食品安全体系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同时,要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此外,我们还需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加大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升级。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推动农业、食品工业、餐饮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供应链体系。这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水平,还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践行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是我们应对食物需求增长、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现实选择。我们需要从强养殖、稳捕捞、拓空间等多个方面发力,完善食物安全保障体系,构建食品安全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培优孵中食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