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很痛苦,那一定是你用错了方法。”

如果你发现教育孩子很难很累,孩子也不尊重你的想法,那就不要把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

从自身开始改变,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贾容韬,在书中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他儿子在步入高中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天天逃课去网吧、成绩倒数第一,数次参与打群架、两度被学校劝退。那段时间,他每天对儿子不是严厉责备,就是动手打骂。

父子俩天天针尖对麦芒,关系紧张。他在深刻反思之后,决定改变自己与儿子的相处方式。

儿子考砸了,他不再抱怨,而是和颜悦色地说:“孩子,考得不少啊,老爸现在才知道一个高中生多么不容易。说实话,要让爸爸去考,还考不了这么多分呢。”

儿子骑自行车撞了一个小孩,花去上千元的检查费和医药费,他也没有上来就指责,反而平和地安慰儿子:“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其实你不必太责怪自己,谁能不犯一点儿错呢?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谁会无端给家里添麻烦呢?”然后,他还主动帮儿子修好了自行车。

在他和风细雨的关爱下,儿子不再和他针锋相对,还努力上进,最后考入了重点大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

智慧的父母,都在做孩子的“定海神针”——不要总是想着打败孩子,而是积极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背后,其实是他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孩子经常说谎,可能是因为父母太严厉了,他害怕被惩罚;

孩子摆烂不爱学习,可能是因为目前的学习太难了,他学不进去……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正向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拿出父母的权威去压制、否定孩子。

当父母能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并且积极通过调整行为模式来改变问题。

那些潜藏在孩子体内的热情、灵感、勇气等美好力量才有可能被唤醒,亲子关系才能迎刃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