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欧炒作对华“去风险”的背景下,欧盟正在将同中国“脱钩”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日前法国、德国以及瑞典向新一届欧盟委员会提建议,在绿色能源转型上应该摆脱“对华依赖”,如今新一届欧委会新官上任不到3天,就公布了一项直指中国的决策。
据观察者网报道,当地时间12月3日,欧盟委员会就电动汽车电池、氢能及其他清洁技术领域的项目进行招标,并承诺提供46亿欧元(约合352亿人民币)的补贴。这当中欧委会还在有关提案中特意指出,在中企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电池领域,如果承诺减少从中国采购正负极材料及活性材料的投标中将获得更高评分,该领域的有关项目可以获得总计10亿欧元(约合76.4亿人民币)的补贴。
而且欧委会还老调重弹地谈所谓对华“去风险”,他们认为欧盟对中国的供应来源存在严重依赖,称这导致了“不可逆转”的依赖风险,并且可能“威胁”到欧盟的供应安全。这番话也解释了欧盟提出这项补贴政策的原因,他们希望在清洁技术生产上实现自给自足,同时还借此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说实话欧盟为满足自身绿色转型需求,所提出的“一揽子计划”,实则是披着能源转型的外衣搞保护主义那一套。
其实,在欧委会宣布这项大规模补贴政策之前,欧盟的“两架马车”德国和法国早就包藏祸心,鼓动欧委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应该避免对华依赖,以此确保欧洲电池生产的未来。瑞典还故意拿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作比较,提醒欧盟成员国不要“重蹈覆辙”。客观来讲,欧盟在清洁技术领域发展速度确实不如中国,但他们以绿色转型为名对有关产业实施的大规模专项补贴措施,明显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这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中方绝不会接受的。
此前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关税正式生效,现在没过多久又准备在绿色能源领域对华“脱钩”,明摆着就是在针对中国。而且当前新一届欧委会落地的补贴政策,可以说就是为中方“量身定做”的措施,利用这些补贴让欧洲企业减少对中方产品和技术的“依赖”。实事求是地讲,欧盟投入资金发展本土技术,与对华合作往来并不矛盾,但西方始终以“零和博弈”的思维,与中国展开竞争,导致现在中欧双方很难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新一届欧委会标榜着增强欧盟战略自主性,要提升竞争力、减少经济依赖性,还有所谓的安全和地缘政治竞争以及绿色发展等。实际上,倘若欧盟不彻底摆脱美国的影响,这些想法真正行动起来可能会很艰难,况且对华“脱钩”也不符合现实。就拿清洁能源领域来说,有业界人士表示,欧洲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供应都是在中国加工的,与此同时,中国也是欧盟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风力涡轮机进口伙伴。而且要真正支撑起欧洲的绿色产业计划,这项补贴政策也是杯水车薪。
如今,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发展处于领先位置,西方国家就表现出焦虑和不安,说明其遏华心态已根深蒂固。虽然目前德法瑞三国的算计暂时得逞,但鉴于中国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优势地位,欧盟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不要碰了一鼻子灰才发觉,只有与中国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